
4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共15张PPT).pptx
15页当时无外守,方物四夷通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大业来四夷,仁风和万国 ---梁郊祀乐章,对外开放,,,第四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学习目标】,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日本,天竺,,通过陆路和海路交通分别与亚洲、非洲、欧洲国家相互往来,日本长崎县五岛市的三井乐町,是遣唐使最终起锚地点,一、唐文化的传播,贞观五年(631年)到开成三年(838年)止,日本共派出遣唐使13次 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717年)、二十一年(733年)和开成三年(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纪,唐朝的文化先进,到唐朝去学习的强烈愿望,一、唐文化的传播,思考:日本对汤唐文化的态度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愿望?,“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阿 伊 江 久 己 之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长屋绣袈裟衣缘,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 鉴真,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思考:鉴真的贡献是什么?,一、唐文化的传播,他是位“偷渡者”,混入灾民蒙混出关,人潮向前,而他向西,真实的取经路无高徒护送,而是一人一马,念着一路佛经,踏上未知的迷途二、汲取优秀文化,大业末出家,博涉经纶尝谓翻译者多有讹缪,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 --刘晌旧唐书,向西北行三百余里,此则葱岭北原,山谷积雪,春夏合冻,经途险阻,寒风惨烈,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二、汲取优秀文化,思考:玄奘为什么要去西域?,思考:这一路,将会遇到哪些苦难与挫折呢?,材料提到的著作指的是哪部作品?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部著作有何价值?,二、汲取优秀文化,玄奘和鉴真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两件大事,根据下表,对比两件事的异同。
勇往直前、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虚心好学等等三、永不褪色的品质,思考:从唐朝对外关系中获得哪些启示?,国家强盛才有吸引力和辐射力,学习唐朝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坚持平等合作与开放发展方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四、历史的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