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甬台温高速施工方案修改后.docx
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跨甬台温高速施工方案修改后 宁波绕城高速马路十一标上跨甬台温高速马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姜山北互通立交是宁波绕城高速马路与甬台温高速马路的环型和定向型匝道相结合的立交工程,该工程包括主线桥一座,全长 2320米,匝道四条,包括A匝道、B匝道、C匝道、D匝道,其中B匝道1#桥和C匝道1#桥上跨甬台温高速马路见下图《姜山北互通立交平面图》 宁波绕城高速马路西段十一标总体平面布置图潘火桥梁姜山北匝互道通桥预制梁场路主基 张工程部驻姜地 山通家明 州 高 姜架 山桥 北 互 北匝 立 互道通2立桥交村 交 一 队 线 桥甬台温高速马路 四队立交姜山北匝傅家村中桥加宽互道通2立桥交站合拌砼天童南路姜山北匝互道通1立桥交桥梁二队姜山北互通立交匝道1桥桥骆驼梁一队横石家村里村姜山北匝互道通2桥立交桥梁三队姜山北互通匝立道交1桥桥加宽澍港漕大中中桥加甬台温高速马路 桥加宽宽西坞 二、姜山北互通立交上跨甬台温高速马路施工方案 (一)封道方案 1 1、里程桩号 C1匝道桥与甬台温高速马路MK30+079.137处相交;B1匝道桥与甬台温高速马路MK30+353.904处相交。
B1、C1匝道桥在MK29+800~MK30+400高速马路中央隔离带两个开口区内施工时的开口绕行手段见图《单侧封道施工利用中央分隔带紧急开口绕行时交通警告标志布设图》 2、技术参数 根据图纸的设计,B1、C1匝道桥在上部施工期间所留门洞净空高度为5m,宽度为4.2m下部布局施工占用施工区域内高速马路的两侧3米超车道施工区域内车辆限速40公里/小时C1匝道桥2孔*30米现浇箱梁上跨甬台温高速马路,梁底与路面净空最低为5.57米,得志施工要求B1匝道桥2孔*40米现浇箱梁上跨甬台温高速马路,梁底与路面净空最低点为5.35米,根本得志施工要求 3、施工前打定 ①、打定封道设施,举行人员培训和分工 ②、在施工区域内,首先在下部施工时,在甬台温高速马路右幅MK30+354位置举行开口,填筑上路施工便道,以便于在封道期间施工设备和车辆上路上部布局施工时,对在甬台温高速马路左幅MK30+080位置举行开口,填筑施工便道,施工设备和车辆上路在施工期间,人员上、下班通过就近的澍港槽大桥桥台隔离带位置出入 (二)封道施工概括内容和时间安置 1、一期施工时间:2022年6月1日~2022年7月18日,施工期为48天,为跨线桥下部布局施工。
见附图《下部布局隔离带施工安好布置示意图》 B1匝道26#墩和C1匝道21#墩下部布局,包括桩基、承台、立柱,施工位置在中央分隔带上概括时间如下:另可见附表《跨高速马路施工筹划一览表》 (1)、6月1日~6月5日,时间5天,封闭右幅,里程为MK29+800~MK30+400的车道,车辆绕行左幅超车道行驶对B1、C1匝道桥桥下施工位置邻近的中央分隔带及波形护栏举行去除,树木花草举行移栽,平整场地,测量放样 钻机设备进场、就位,通过防撞水箱、反光警灯建立隔离防护带 (2)、6月6日~6月7日,封道左幅里程为MK29+800~MK30+400的超车道,需封道2天,对剩余B1、C1匝道桥桥下施工区域内剩余片面中央分隔带及波形护栏举行去除 钻机设备就位,建立防撞水箱、反光警灯隔离防护带 2 (3)、至2022年7月18日,施工完毕匝道桥的桩基、承台、立柱 2、二期施工时间:2022年7月19日~10月8日,施工期为82天,施工B1、C1匝道桥上部布局见附图《上部布局隔离带施工安好布置示意图》 B1匝道和C1匝道的上部布局为预应力现浇箱梁,在跨线位置路面预留行车门洞。
概括时间安置如下: (1)第一阶段封道施工 ①、2022年7月19日~7月26日,时间8天,封右幅里程MK29+800~MK30+400行车道、超车道,车辆改行左幅超车道行驶 对B1、C1匝道桥桥下施工区域内片面中央分隔带内根基下挖40厘米夯实,分层回填碎石处理,上部用10cm砼封顶,砼面与两侧沥青路面平,支架下方木横担于硬路肩上 安装B1、C1匝道桥跨线位置的门洞、脚手架、安好防护网,上铺彩条布,以防上部施工落物 撤离下部布局施工用的设备和物资 ②、2022年7月27日~8月3日,时间8天,封左幅里程MK29+800~MK30+400的行车道、超车道,车辆改行右幅超车道行驶 主要在甬台温马路封道区域内举行B1、C1匝道桥架设门洞、脚手架、安好防护网,上铺彩条布,以防上部施工落物 撤离剩余片面下部布局施工用的设备物资 (2)其次阶段封道施工 2022年8月4日~9月19日,时间47天,对跨线的现浇箱梁施工,对门洞、支架等设施举行安好防护 (3)第三阶段封道施工 ①、2022年9月20日~2022年9月29日,10天时间,封右幅里程MK29+800~MK30+400的行车道、超车道,车辆改行左幅超车道行驶。
去除B1、C1联匝道下施工区域内的脚手架、门洞设施、模板等,除掉路面杂物恢复中央分隔带的树木花草及波形护栏恢复 B1、C1匝道桥上跨高速马路位置的泄水管、过桥钢管、防撞护栏施工 ②、2022年9月30日~2022年10月8日,9天时间,封左幅里程MK29+800~MK30+400的行车道、超车道,车辆改行右幅超车道行驶 3 去除B1、C1联匝道下施工区域内的脚手架、门洞设施、模板等,除掉路面杂物恢复中央分隔带的树木花草及波形护栏恢复 举行B1、C1匝道桥上跨高速马路位置的泄水管、过桥钢管、防撞护栏施工 (二)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1、钻孔桩施工 在下部布局施工前,对施工区域采用防撞水箱隔离防护,围护区域占用每侧3m宽超车道钻机在钻进过程中,设置一个钢制循环池,尺寸为3m*2m*1.5m,循环池底部与侧部完全封闭,防止泥浆外溢泥浆排放通过管道沿中央分隔带引入桥下,排送到高速马路外侧的弃浆池在钻孔桩钢筋笼吊放、砼浇筑,需要暂时封道,对右幅车道举行封闭,车辆绕行左幅超车道在台风邻近时,施工现场中断作业,钻机中断施工,机架放倒,待台风过后恢复施工 2、承台施工 承台基坑开挖采用6m长钢板桩围护,钢板桩采用互扣式搭接密排,确保基坑施工安好。
3、箱梁施工 为保证甬台温高速马路在施工过程中正常通车,在高速马路行车道及超车道上设置4.2*5m门洞4个见附图《姜山北互通跨高速支架示意图》,门洞搭设采用支架墩及钢管柱,钢管柱采用φ300mm钢管,柱壁厚10mm柱间距为2.5米钢管中灌注C30砼,以巩固柱刚性,钢管上设纵、横梁,顺门洞方向柱间设置斜撑,以增加排柱整体稳定性支撑柱基底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底座,预制块长*宽*高80*50*60cm厚的C40砼基座,并在其顶面预埋支撑柱螺栓柱顶顺通道方向纵梁用40a型工字钢与柱焊接; 门洞横梁采用30b型工字钢按0.3m横向布置门洞顶面布置防护网及彩条布举行封闭,防止施工时杂物坠落侧面满布防护网为防止超高、超宽车辆对通道冲撞,通道前方2公里设置钢管搭设的限高、限宽门框,门洞顶部由钢丝悬挂警示牌,并派专人值班看管施工时,提前报告高速马路交警部门,要对甬台温高速马路片面车道临时封闭,派专人现场调度、防备详见附图《限高门框示意图》 4、地下管线处理措施 在甬台温高速马路中央隔离带的位置有通信光缆,在下部布局施工前,对管线开挖,然后向隔离带两侧靠拢,确保不中断,不破损,同时在承台施工时顶部预留管线通道,待下部布局完成后,将管线恢复原先位置。
(三)采取的主要安好措施 4 1、根据跨路施工的特殊性、工程部成立高速马路施工安好领导小组,组长由经理陈绍珍承担,副组长由专职安好长贾春良承担,成员由责任心、事业心较强的同志孙成欣、梁佑民、王剑承担专职安好长贾春良在组长的领导下,既要负责安好工作,又要做好高速马路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工程部驻地在安好领导小组成立后,针对高速马路施工的特点,分别成立三个专职小组,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好工作一是封道巡逻和联系小组10人,由贾春良分管;二是封道后脚手架、门洞搭设安好及立模作业等,举行严格检查,专职小组3人,由王剑负责;三是施工设置的安好网、彩条布防护由孙成欣负责检查同时在施工前,在省报上刊载施工公告 2、高速马路上方执勤人员统一服装,穿反光背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4人一个小组,安置一个小组长负责,做好巡逻过程中的处境统计和交接班统计工作值勤期间严格按照管理规定举行工作,工作期间严禁喝酒,上路巡逻严禁穿拖鞋,崇敬交通管理部门和交警部门的检查,并做好请示汇报工作 3、严格按模范作业,在高速马路恢复通行从事上部作业时,马路上方立柱要安装醒目标志,梁板两侧安好网要用彩条布举行隔离,严禁施工过程中物体下落。
4、工程部除对封道施工管理人员配备通信工具外,另有两台车辆用于合作封道施工,一台用于封道警示,一台用于标志牌的运输和安装,做到封道快速、切实 5、做好安好教导和培训工作工程部抉择在5月底对加入封道施工的管理人员,各施工队负责人及施工班组的小组长,举行安好教导和专职培训,学习《安好生产法》、交通管理、公安管理、工程部管理规定和高速马路施工有关规定 6、做好请示汇报工作,待各方批准后面可施工,严格杜绝私自做主,变更施工方案和施工内容的事情发生封道施工前施工单位向交警部门提出施工地点、内容及打定工作的细致报告,建立每日汇报制度,由施工单位安好负责人每天向管理、交警部门汇报当天封道的安好处境,做好统计工作 7、做好坏车、堵车及各类事故的报告及统计工作,加强与上级管理部门的联系、汇报工作,确保封道施工安好顺遂举行 8、检查人员随时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处境,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上岗 9、施工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和劳动养护用品,定期举行检查和必要的检验,保证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不合格的机具设备和劳动养护用品严禁使用 10、保证通行路面清洁,防止飞石伤人和雨后道路泥泞影响通车。
5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