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金刚经讲录(一相无相分第九).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81081198
  • 上传时间:2024-02-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金刚经讲录(一相无相分第九) 道源法师讲述基隆市海会寺能仁佛学院 一相无相分第九 乙二、推广降住开解分(分三)丙一、推广降住(分三)丁一、正与推广(分二)戊一、推广降心之法(分四) ‘一相’就是实相,无二之相,这个实相是无相的通理大师把它科判为推广离相之法,也就是推广降心之法降心就必须要离相,在那里推广离相呢?就是讲到后头,不要忘掉前头略明降心之方,就是前面第三分讲过度生要离相,那得果要不要离相?一切相都要离,得果照样要离相行菩萨道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下化众生要离相,上求佛道也要离相在般若会上回小向大的二乘圣人就说:这个度众生离相的功夫很难,如果度众生著了相,妄心就降伏不了,这个降伏其心的功夫真难佛说不难,你们二乘人都证过四果了,你们证果时,是不是都动了念头,说我证了果,有没有动过这个念头答曰:‘没有’既然没有,那不叫离相是叫什么呢?你证果能离相,你度众生照这个离相功夫用上去,不就对了吗‘一相’是在推广度化众生,心要离相,得果也要离相,互相应用的道理度众生离相怎样离呢?不离相妄心就降伏不住,这妄心多难降呀!不难降,你拿证果的离相功夫用上去就对了,此科大义如此现在讲经文 己一、初果离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陀洹’是梵语,翻成中国话叫‘入流’,也叫‘预流’‘预’就是参预,参加的意思‘流’是流类,已经入了圣人之流类了,所以叫做‘入流’他已经参预圣人流类,所以叫‘预流’小乘有四圣果,须陀洹是初果,他已经断尽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所以才能参预圣人之流这段经文为什么会从这个地方问起呢?因为须菩提是当机者,是个证过四果的过来人,既然是个过来人,在会之中回小向大的二乘圣人,一听这个话,如数家珍,这就好像算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自己通通知道这个度众生离相的功夫,你们二乘声闻人都已具足,只是你过去没有发心去度化众生,你发心去度众生,这个离相的功夫很好用,就像你证过初果的时候那个不著相一样佛在这里是提醒他们已经用过的功夫,要他们拿这个亲证过的功夫来证明离相,所以这才叫做推广降心之法但是妄心要怎样才能降伏呢?离相就能降服因此这里才说:‘须菩提!在你心意之下以为怎样?那个证圣果的须陀洹他能否作是念——也就是生心动念,说我今天可了不得了,证了须陀洹的圣果之位了须菩提以你的经验又认为怎样呢?他初果人是否会有作这个念头呢?’须菩提回答说:‘没有!世尊,初果圣人怎么能动这个念头。

      ’须菩提是过来人,他心里知道,他证初果就没有动过这个念头下面就是须菩提解释这个道理,是什么原因我敢答覆世尊说,须陀洹证初果时,没有动过这个念头‘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因为须陀洹,是初果圣人,证得了入圣人的流类,不是凡夫位了,已经脱离了凡夫的层次凡夫和圣人又怎样去分别呢?凡夫他流转生死,无穷无际,不能脱离,所以才叫凡夫圣人他的生死已经解脱了,所以才叫圣人但是佛教所讲的圣人与世间上所讲的圣人,名字虽然是一样,意义却大不相同佛教所讲的圣人是能了生脱死,出三界,才能叫做圣人但是初果他还未出三界,欲界都还未出去,初果只是把三界以内的见思二惑分别生起的粗惑,也就是三界见惑断掉而已能断掉了见惑,才属见道位,也就是证得初果须陀洹了初果虽断了见惑,但是思惑还未断,所以还有七番生死但是他的生死流转已经有限度了,再没有第八番的生死了时间一到,仍是很自然的把生死了脱小乘初果圣人算是已经入了顺流之水了,不会再流转于第八番的生死,从此顺流的断,断一番,断二番......断七番断了最后的第七番,从此以后就永远跳出生死的束缚了由于证了初果的圣位以后,他一定会出三界的,所以叫他为圣人,不再是凡夫。

      以上是解释初果叫圣人的原由,再下来就解释须陀洹为何叫‘入流’,‘入流’就是入了圣人之流为什么他会入了圣人之流呢?因为他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境界,他对六尘的境界不起分别,所以他不入六尘境界,已经不再生新的烦恼我们凡夫受生死轮回,为何会无穷际呢?就因为我们前生贪著于六尘境界,而生起烦恼生起了烦恼以后,就顺著这个烦恼去造生死之业,造了业就随业流转生死去了今生受生死的果报是来自前生所造的生死之业因今生受过了生死果报,这一报过之后,不是就可完结了吗?生死就可了脱了吗?答案是:还不一定会了脱的何以故?因为你今生得了凡夫的果报,对色声香味触法又起了强烈贪著,又被六尘境界粘住了,又再生起了新的烦恼来,这个新的烦恼还是生死之因!来生还得受生死正是因为这样才生死无穷无际!须陀洹他叫初果圣人,他的生死只有七番,为什么只有七番而没有第八番呢?因为他对六尘境界,从此不再涉入,不再加入进去,不再生起新的烦恼,他的六根已不入于六尘因为根尘是相对的,中间才会生出六个识他的六根对六尘不发生关系,不涉入六尘,不生六个识,就可以不起分别心所以他把分别心断了详细的讲,三界之内的分别烦恼,也就是见惑,共有八十八使,六根对六尘才起了六识的分别,这个六识就是从六尘上生起的分别。

      六识是从六尘上生起的,生起了以后再去贪著他而不放你们听了大概会觉得很抽象吧!我今打个比喻来说明这一点一个画家很会作画,他把画作得很好,因此他又去贪著这幅画,其实这幅画是他自己画的,自己又去贪著自己画的画,越贪著越利害,心里不断赞叹,画得太好了,画得太好了‘识’就是跟这个画家一样,‘识’是搭著六尘上生起来的,反过来再去贪著六尘,再生新的烦恼这个须陀洹他已不入六尘,他不起分别心这见思二惑有分别起,有俱生起的俱生起的叫思惑,这很难断,这留待下一段经文才解释分别起的,就是对世间一切的境界,因分别而起了新的烦恼初果断了见惑,就不入六尘,因为他不入六尘,他的名字才叫须陀洹这里就是要合在前面经文,他不‘作是念’上‘作是念’就是他起了分别心不起分别心,他又怎能作是念呢!‘我今天证得了初果,我已经超过凡夫了’一起了这个念头就是法尘既然不起分别心,又怎么会作是念呢!这是解释须陀洹‘不作是念’,须菩提都答对了其实这个道理在会的大乘菩萨了解,二乘人也都了解,这都是他们修过的境界,他们都是过来人,他答得对下面佛再接著问: 己二、二果离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合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斯陀含’是二果,翻成中国话叫‘一来果’就是他一来天上,一来人间,就可超出欲界而证得了三果那么这斯陀含为什么叫‘一来果’呢?因为初果断了见惑以后,还有见思二惑俱生起的那个细的思惑还未断思惑微细难断,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在自己心中揣摩一下,我们现在虽然还没有断惑,但是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譬如告诉你说:我们学佛的人,不可起贪心,不可起嗔恚心,这个道理大家都听得懂,而且都容易相信但是你一旦碰到可贪的境界,你还是起贪心;碰到可嗔的境界,你那样起嗔心,微妙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这个贪心是与生俱来的,这不但是前生前世带来的,而且是多生多劫,与生俱来的这就是为什么见惑容易断,思惑难断的原因所在,三界九地中,一地有九品思惑,九九八十一品但是在八十一品中最难断,最令人颠倒的就是欲界的九品为什么呢?因欲界还在淫欲之界,一切众生由于淫欲而生起烦恼,而成为流转生死的根本这是最粗、最重、最难断,所以称之为生死的根本欲界烦恼虽难断,但是还是要把他断掉,虽然没有办法一下九品马上断,但是可以先断前六品初果的七番生死已了断六番,还剩下一番生死而已,所以一来天上,一来人间二果只要再受一番生死,等到后三品思惑都断掉了,就可以超出欲界得证三果了,所以斯陀含故名‘一来果’。

      这欲界九品的思惑能润七生的烦恼,所以有七番生死斯陀含是二果圣人,佛就问须菩提,斯陀含得二果有作是念‘我今得了斯陀含果’会作是念吗?须菩提答覆说:没有!世尊他不能作这个念呀!我为什么这么回答世尊呢?因为斯陀含名为一来而实无不来,才名为斯陀含嘛!斯陀含叫一来果,只是一个名字而已而事实上并没有一来之相,就按著他渐次证得的立场上来说,没有一来之相,为什么呢?初果不起分别心,他不起分别心来一次,来二次,他是随他的业来润生死,欲界之惑还有后三品没断,所以仍旧很自然地还要来受一番生死在他心里证得二果,他没有起分别因为初果就已经不起分别了,所以在渐次的证入上来说,实无不来,也没有来不来的相小乘人有渐根有顿根,对顿根的人来说,二果并不一定要一来天上,一来人间,才证得三果现在法会的四果阿罗汉,他在人间没有动,他就证三果,证四果了,不必要再等著受一番生死,才证到三果上就好像鸠摩罗什的母亲,由初果直接证三果,就是顿根的最好说明 斯陀含所以名字叫一来果,因他还有欲界思惑后三品未断,应该有这一番生死,而实际上没有真实一来之相,没有来不来之相,所以才没有说实无一来,而说‘实无不来’名字叫‘一往来’而没有这个往来之相。

      这‘往来之相’就是一往天上,一来人间之相,因为他心里没有起分别这些往来之相这是针对渐次的根机人说,对顿根来说,他根本不必一往天上,一来人间,他就证三果了,前面已举出例子说明了这点心里没有生心动念,起这个一来之相,他又怎会作是念:我证二果呢?这还是证明二果不作是念须菩提答得对,向下佛再问: 己三、三果离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证三果的圣人叫阿那含,他能作是念,我得三果吗?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不能作是念呀!为什不能作是念呢?须菩提自问自解释,因为‘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阿那含叫做一来果,也叫做不还果,已不来欲界受生了不还的意思就是他升到天上,再也不回来了我们为什么超不出欲界呢?就是因为有见思二惑的业绳子把我们牵到,绑到我们,使我们不得解脱三界的见惑一断一切断,三界的思惑,一品一品的渐渐断,把欲界的前六品断了,还要一来天上到了三界后三品一起断掉,就不来了,超出去了你要了生死,打从那里了呢?就是从断烦恼这里了你不去断烦恼,天天叫著要了生死,这不是自己在骗自己吗!要怎样才能断烦恼呢?主要是在断旧的烦恼上下手去修行,不这样去修是不行的,因你天天生新的烦恼,那个旧的烦恼,什么时候才能断掉呢! 烦恼又是怎样生起的呢?这是你对外边的六尘境界,生起了分别染著,这叫无事生非;本来六尘是无分别心的,生起是非取舍的心都在你自己,你对外面的六尘境界起了分别心,这就是无始生死之因。

      六尘本来无心,本来是空,为什么要去起执著呢!不该贪的你就起贪,不该嗔的你去起嗔,不应该痴的你反而起痴,这就是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天到晚贪嗔痴炽燃,你到什么时候才能了生死呢?你天天叫著要了生死,不都是自己在骗自己吗?将来你要讲经说法劝众生断烦恼,这不是骗众生吗!所以要觉他,必须自己先去努力,脚踏实地去用功怎样去用功呢?就是让一切新烦恼不起,旧的烦恼也跟著不起了何以故?因为新旧烦恼都同时在现前这一念中现起的,你是个顿超根机的,说断一起断所谓‘无明无性,本是诸佛不动之体,’你等执著,妄起无明,生起烦恼,这好比病目见空中的花,其实空中本来就无花,若是你明白这个道理,无明也就熄灭心中正念分明,永不生烦恼无明,不正是诸佛菩提妙用现前吗!不就是得到大自在大解脱了吗这是顿超根机断烦恼修行的方法 渐次根机断烦恼修行的方法又怎样呢?他慢慢的断,断了前六品证二果,断了后三品,证了三果,于是就超出欲界了其实要断烦恼还是在于自己呀!天天要用智慧去观照,回光返照,照自己,因为今天我们还在凡夫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遇到了境界,便动了贪心,起了新的烦恼,这就是境界现前,正要把你所学的道理用上去的时候,此时也正是转烦恼为菩提的时候。

      人家打你骂你,你把忍辱的功夫提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