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七步诗郭沫若.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反七步诗郭沫若 导语:(郭沫若)所写的《反七步诗》是怎样一首(诗歌)呢?郭沫若是现代分外出名的作家、诗人下面是我共享的反七步诗,接待阅读! 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解释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茎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那么成了田中的肥料假设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容许牺牲自己呢? 创作背景 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役正处相持阶段,"大后面'的文坛上,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风气,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为此,"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饱满的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 在书前序言中,说明自己研究历史人物,"主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在此标准和原那么的指引下,对于曹植,一面充分断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另一方面,那么指出他的多项缺乏,诸如骄纵任性,恃才傲物。
至于历代被人传颂的曹植的神来之笔《七步诗》,郭沫若那么认为"过细考察起来,或许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他愤愤不平地写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说,纵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假设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我因而作了一首《反七步诗》' 学识扩展:(鲁迅)《反七步诗》 《世说新语文学》云: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做诗,不成者行大法曹植)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为胞兄的曹丕闻罢,"深有惭色'不过,在长期的流传中,这《七步诗》被凝缩为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迨入现代,鲁迅写过题为《替豆萁伸冤》的"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这首诗写于1925年6月5日,发表于1925年6月7日《京报副刊》,乃附于(杂文)《咬文嚼字(三)》中此诗涉及的历史背景是:1925年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与段祺瑞政府沆瀣一气,专事迫害进步学生学生忍无可忍,奋起防卫,并由刘和珍、许广对等倡导组织学生自治会,与其开展斗争,是为女师大学生风潮。
杨荫榆为了制造舆论,责令其亲信、哲教系代主任汪懋祖于1925年6月2日在《晨报》上发表致全国教导界观法书,全力颂扬杨荫榆功德,指责反杨学生,谓之"今反杨者,相煎益急';将杨荫榆压迫进步学生,说成是"兄弟相煎'鲁迅当时在女师大任教他对受迫害的青年学生深表可怜,对杨荫榆之流深恶痛绝,对汪懋祖之辈的奇谈怪论那么嗤之以鼻,以其子之矛攻子之盾,撰反七步诗一首,为"豆箕'鸣屈伸冤诗中的"办教席',指的是1925年5月7日杨荫榆在北京西安饭店宴请女师大评议员之举;在此宴席中,谈判开除刘和珍、许广对等六位学生自治会负责人汪懋祖当时也出席宴会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