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与条件概率(教案)(含解析)-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docx
8页第60讲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与条件概率1.相互独立事件(1)概念:对任意两个事件A与B,如果P(AB)=P(A)P(B),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简称为独立.(2)性质: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那么A与__,与B,与也都相互独立.2.条件概率(1)概念:一般地,设A,B为两个随机事件,且P(A)>0,我们称P(B|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简称条件概率.(2)两个公式①利用古典概型,P(B|A)=;②概率的乘法公式:P(AB)=P(A)P(B|A).3.全概率公式一般地,设A1,A2,…,An是一组两两互斥的事件,A1∪A2∪…∪An=Ω,且P(Ai)>0,i=1,2,…,n,则对任意的事件B⊆Ω,有P(B)=,我们称上面的公式为全概率公式.Ø 考点1 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名师点睛]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1)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他们各自发生的概率之积.(2)当正面计算较复杂或难以入手时,可从其对立事件入手计算.[典例] 1.(2021·新高考全国Ⅰ)有6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中有放回地随机取两次,每次取1个球.甲表示事件“第一次取出的球的数字是1”,乙表示事件“第二次取出的球的数字是2”,丙表示事件“两次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是8”,丁表示事件“两次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是7”,则( )A.甲与丙相互独立 B.甲与丁相互独立C.乙与丙相互独立 D.丙与丁相互独立答案 B解析 事件甲发生的概率P(甲)=,事件乙发生的概率P(乙)=,事件丙发生的概率P(丙)==,事件丁发生的概率P(丁)==.事件甲与事件丙同时发生的概率为0,P(甲丙)≠P(甲)P(丙),故A错误;事件甲与事件丁同时发生的概率为=,P(甲丁)=P(甲)P(丁),故B正确;事件乙与事件丙同时发生的概率为=,P(乙丙)≠P(乙)P(丙),故C错误;事件丙与事件丁是互斥事件,不是相互独立事件,故D错误.2.(多选)甲罐中有5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罐中有4个红球,3个白球和3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分别以A1,A2和A3表示由甲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白球和黑球的事件;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表示由乙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的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P(B)=B.P(B|A1)=C.事件B与事件A1相互独立D.A1,A2,A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答案 BD解析 易知A1,A2,A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P(B|A1)===,P(B)=P(BA1)+P(BA2)+P(BA3)=×+×+×=.[举一反三] 1.(2022·福州模拟)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晋代在广泛开展投壶活动中,对投壶的壶也有所改进,即在壶口两旁增添两耳,因此在投壶的花式上就多了许多名目,如“贯耳(投入壶耳)”.每一局投壶,每一位参赛者各有四支箭,投入壶口一次得1分,投入壶耳一次得2分.现有甲、乙两人进行投壶比赛(两人投中壶口、壶耳是相互独立的),甲四支箭已投完,共得3分,乙投完2支箭,目前只得1分,乙投中壶口的概率为,投中壶耳的概率为.四支箭投完,以得分多者赢.请问乙赢得这局比赛的概率为( )A. B. C. D.答案 A解析 由题意,若乙要赢得这局比赛,按照乙第三支箭的情况可分为两类:(1)第三支箭投中壶口,第四支箭必须投入壶耳,其概率为P1=×=;(2)第三支箭投入壶耳,第四支箭投入壶口、壶耳均可,其概率为P2=×=,所以乙赢得这局比赛的概率为P=P1+P2=+=.2.(2020·全国Ⅰ卷)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羽毛球比赛,约定赛制如下:累计负两场者被淘汰;比赛前抽签决定首先比赛的两人,另一人轮空;每场比赛的胜者与轮空者进行下一场比赛,负者下一场轮空,直至有一人被淘汰;当一人被淘汰后,剩余的两人继续比赛,直至其中一人被淘汰,另一人最终获胜,比赛结束.经抽签,甲、乙首先比赛,丙轮空.设每场比赛双方获胜的概率都为.(1)求甲连胜四场的概率;(2)求需要进行第五场比赛的概率;(3)求丙最终获胜的概率.解 (1)甲连胜四场的概率为.(2)根据赛制,至少需要进行四场比赛,至多需要进行五场比赛.比赛四场结束,共有三种情况:甲连胜四场的概率为;乙连胜四场的概率为;丙上场后连胜三场的概率为.所以需要进行第五场比赛的概率为1---=.(3)丙最终获胜,有两种情况:比赛四场结束且丙最终获胜的概率为;比赛五场结束且丙最终获胜,则从第二场开始的四场比赛按照丙的胜、负、轮空结果有三种情况:胜胜负胜,胜负空胜,负空胜胜,概率分别为,,.因此丙最终获胜的概率为+++=.Ø 考点2 条件概率[名师点睛]求条件概率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P(B|A)=.(2)样本点法:P(B|A)=.(3) 缩样法:去掉第一次抽到的情况,只研究剩下的情况,用古典概型求解.[典例] 1.某公司为方便员工停车,租了6个停车位,编号如图所示.公司规定:每个车位只能停一辆车,每个员工只允许占用一个停车位.记事件A为“员工小王的车停在编号为奇数的车位上”,事件B为“员工小李的车停在编号为偶数的车位上”,则P(A|B)等于( )A. B.C. D.答案 D解析 根据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可得,P(A|B)===.2.(多选)(2022·滨州模拟)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增进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对党史知识的了解,某单位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以支部为单位参加比赛,某支部在5道党史题中(有3道选择题和2道填空题),不放回地依次随机抽取2道题作答,设事件A为“第1次抽到选择题”,事件B为“第2次抽到选择题”,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P(A)= B.P(AB)=C.P(B|A)= D.P(B|)=答案 ABC解析 P(A)==,故A正确;P(AB)==,故B正确;P(B|A)===,故C正确;P()=1-P(A)=1-=,P(B)==,P(B|)===,故D错误.[举一反三] 1.已知盒中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5个黑球,它们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现需一个红球,甲每次从中任取一个不放回,则在他第一次拿到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拿到红球的概率为( )A. B. C. D.答案 B解析 设“第一次拿到白球”为事件A,“第二次拿到红球”为事件B,依题意P(A)==,P(AB)==,故P(B|A)==.2.对标有不同编号的6件正品和4件次品的产品进行检测,不放回地依次摸出2件.在第一次摸出次品的条件下,第二次摸到正品的概率是( )A. B. C. D.答案 D解析 记A=“第一次摸出的是次品”,B=“第二次摸到的是正品”,由题意知,P(A)==,P(AB)=×=,则P(B|A)===.Ø 考点3 全概率公式的应用[名师点睛]利用全概率公式的思路(1)按照确定的标准,将一个复杂事件分解为若干个互斥事件Ai(i=1,2,…,n);(2)求P(Ai)和所求事件B在各个互斥事件Ai发生条件下的概率P(Ai)P(B|Ai);(3)代入全概率公式计算.[典例] 甲、乙、丙三人同时对飞机进行射击, 三人击中的概率分别为0.4,0.5,0.7.飞机被一人击中而击落的概率为0.2,被两人击中而击落的概率为0.6, 若三人都击中, 飞机必定被击落, 求飞机被击落的概率.解 设B=“飞机被击落”,Ai=“飞机被i人击中”,i=1,2,3,则B=A1B+A2B+A3B,P(B|A1)=0.2,P(B|A2)=0.6,P(B|A3)=1,由全概率公式,得P(B)=P(A1)P(B|A1)+P(A2)P(B|A2)+P(A3)P(B|A3).为求P(Ai),设Hi={飞机被第i人击中},i=1,2,3,且H1,H2,H3相互独立,则P(H1)=0.4,P(H2)=0.5,P(H3)=0.7,故P(A1)=P(H123+1H23+12H3)=P(H1)P(2)P(3)+P(1)P(H2)·P(3)+P(1)P(2)P(H3)=0.36,P(A2)=P(H1H23+H12H3+1H2H3)=P(H1)P(H2)P(3)+P(H1)P(2)P(H3)+P(1)P(H2)P(H3)=0.41,P(A3)=P(H1H2H3)=P(H1)P(H2)P(H3)=0.14.于是P(B)=P(A1)P(B|A1)+P(A2)P(B|A2)+P(A3)P(B|A3)=0.36×0.2+0.41×0.6+0.14×1=0.458,即飞机被击落的概率为0.458.[举一反三] 1.已知在所有男子中有5%患有色盲症,在所有女子中有0.25%患有色盲症,随机抽一人发现患色盲症,其为男子的概率为(设男子和女子的人数相等)( )A. B.C. D.答案 B解析 设A表示“男子”,B表示“女子”,C表示“这人有色盲”,则P(C|A)=0.05,P(C|B)=0.002 5,P(A)=0.5,P(B)=0.5,可得P(A|C)===.2.葫芦山庄襟渤海之辽阔,仰天角之雄奇,勘葫芦之蕴涵,显人文之魅力,是渤海湾著名的人文景区,是葫芦岛市“葫芦文化与关东民俗文化”代表地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山庄中葫芦品种分为亚腰、瓢、长柄锤、长筒、异型、花皮葫芦等系列.其中亚腰胡芦具有天然迷彩花纹,果实形状不固定,观赏性强,每株亚腰葫芦可结出果实20~80个.2021年初葫芦山庄播种用的一等亚腰葫芦种子中混有2%的二等种子,1.5%的三等种子,1%的四等种子,一、二、三、四等种子长出的葫芦秧结出50颗以上果实的概率分别为0.5,0.15,0.1,0.05,则这批种子所生长出的葫芦秧结出50颗以上果实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0.482 5解析 设从这批种子中任选一颗是一、二、三、四等种子的事件分别是A1,A2,A3,A4,则Ω=A1∪A2∪A3∪A4,且A1,A2,A3,A4两两互斥,设B表示“从这批种子中任选一颗,所生长出的葫芦秧结出50颗以上果实”,则P(B)=P(A1)P(B|A1)+P(A2)P(B|A2)+P(A3)·P(B|A3)+P(A4)P(B|A4)=95.5%×0.5+2%×0.15+1.5%×0.1+1%×0.05=0.482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