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 物理上册 2.3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doc
2页中小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用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体积;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2.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3.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亮出手上的戒指)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老师今天有点特别,手指上戴了一枚戒指!我可从不戴戒指呀!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早上我刚出门的时候,邻居李阿姨递给我这枚戒指,说是她昨天刚从县城买回来的,打了六折,价钱挺便宜可她又怀疑不是纯金的,让我帮她鉴别一下我捉摸了一下,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都无法识别我只好把它带了过来,请同学们想想办法!生:思索、讨论、试着解释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质的又一种重要特性——密度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否找到准确鉴别这枚戒指真伪的好办法推进新课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出示铜块、铁块、铝块、木块、泡沫等),我们怎样来区分它们?生:(在教师启发下回答)拈一下轻重,轻的是铝,重的是铁。
师:那么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又怎样区别呢?生:(在教师启发下回答)比较体积,体积大的是铝师:也就是说,相同体积的铁和铝质量不同,相同质量的铁和铝体积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是不是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呢?这堂课我们就先用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提出问题: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可能成正比,也可能成反比,也可能不成比例进行实验:(1)取大小不同的若干形状规则铁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边长后算出它们的体积;若形状不规则,用水和量筒来测量体积2)分别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3)将测量、计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4)绘出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5)换两个大小不同的铜块,重复上面的步骤由上面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2)不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3)体积相同时,质量与体积比值大的物质的质量大学生根据实验结论得出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1)密度的公式为(类比速度的概念及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即ρ=m/V。
2)密度的单位: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合而成的国际单位制中,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kg/m3)或克/厘米3(g/cm3)1 kg/m3=103 g/106 cm3=10-3 g/cm33.密度表师: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所以科学家对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进行了测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物质的密度值,请同学们在阅读中查找出水的密度值并记住它,并能说出它表示的意义大家有什么疑问或想法也提出来一起交流讨论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强化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一桶水和一滴水哪个密度大?②将铁块压成铁饼,铁的密度变大还是变小?通过讨论,学生要认识到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和形状无关4.密度知识的应用根据公式变形,结合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密度的计算要让学生认识到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质密度的大小可以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对黑板上板演的例题进行评价,从而归纳出密度计算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正确选择公式,书写格式规范;二是单位换算正确,计算结果准确。
本课小结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3.密度知识的应用板书设计中小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