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典诗词鉴赏诗词鉴赏《生查子独游雨岩》.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80575074
  • 上传时间:2022-04-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1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典诗词鉴赏诗词鉴赏《生查子独游雨岩》 诗词鉴赏:《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鉴赏】: 这是辛弃疾作品中又一首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之作此词作年虽然难以确考,不过可以断定这是词人削职闲居、退居带湖期间,“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鹧鸪天》)的处境下写作的题目中的“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据韩淲《涧泉集》卷十二一首题为《朱卿入雨岩,本约同游,一诗呈之》的诗中说:“雨岩只在博山隈,往往能令俗驾回挈杖失从贤者去,住庵应喜谪仙来中林卧壑先藏野,盘石鸣泉上有梅……”由此可以想见当地风光之清幽留连雨岩,填词赋诗,以抒发其情怀 本词前二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从溪水倒影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溪中倒影不但有人,而且有天,天在溪底,把清溪之“清”写尽溪水平明如镜,人影只是水镜中一点,其背景有广阔的天空,一齐照入溪水,从中使人得知溪面之大但天空本是青冥无物,照入水底如何见出?于是借“行云”来点明。

      行云本在天,如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四处天上有行云”句,假设理解为天上之天,就没有什么意义,这里说的是水底之天,它承上补足“天在清溪底”句,启下引出“人在行云里”句这个“人”是遥应首句溪水中的“照影”,这才有“在(水底天的)行云里”的视觉感受以上四句全从清溪倒影落墨,表现的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受和宁静愉悦的心情唐朝诗人贾岛在《送无可上人》中曾写过“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感受,但又不如这首词来得新颖自然,富于韵味 接下来两句“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又另辟新境写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梦想有相和者不闻有人和,只有“空谷”中响起“清音”,表达了心境之孤独这种孤独感,或许不能只理解为没有旅游的伴侣,务必同词人当时特殊的情况联系起来理解多少年来,力主抗金、和者甚寡,反而遭到排挤和打击,从句中可以看到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的有意无意的流露后二句“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写得极细腻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句中,有句云:“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词人在这里借用了“非鬼亦非仙”五字,表现的是他听到“空谷清音起”后的心理活动。

      他“高歌”之后,在这空旷之地,听到“空谷”的“清音”,起初质疑是鬼怪发出的,继又质疑是神仙发出的,末了才又加以否决,得出“非鬼亦非仙”的结论然而,到底是什么发出的“清音”呢?原来是“一曲桃花水”《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汉书·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注引《月令》后阐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一曲桃花水”,潺潺长流,清音流转寄托了词人身处逆境,不改报国之志,而又孤独无援的惆怅之情 此词上阕以写形为主,笔法自然平实,下阕以写声为主,笔法悠扬曲折,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 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