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条件推理树模型鉴别对亚型RCC的诊断.docx
5页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条件推理树模型鉴别对亚型RCC的诊断肾细胞癌是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在成人恶性肿瘤中发病比例为2%~3%[1],其中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主要的3种亚型,占90%以上[2]对于RCC预后情况的评估,国际公认的指标为肿瘤组织学分级;但CRCC等绝大多数类型的肿瘤在以往常用的Fuhrman分级系统及最新的WHO/ISUP分级系统中并未得到理想的预后参数证实[3]临床上大多数通过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获取组织病理学信息;但手术切除和穿刺活检常存在诸多风险,后续治疗信息的获取也存在一定的困难[4]因此,术前使用影像学等非侵入性工具预测肿瘤亚型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是一种通过提取、分析和解释定量成像参数,反映肿瘤的显微特征,进而为肿瘤分型分级、基因定位、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用信息的新型工具[5]本研究拟利用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和验证一组三分类预测模型——条件推理树模型,以鉴别3种常见病理亚型RCC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肾脏肿瘤切除术或穿刺活检术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1)严格按照固定扫描包获得完整的CT三期增强图像;(2)病理明确诊断为CCRCC、CRCC或PRCC。
排除标准:(1)图像伪影较大经归一化处理后仍影响观察;(2)此前接受过介入治疗者最终纳入119例患者共120枚病灶,其中CRCC60例,CRCC27例,PRCC32例(1例患者单侧肾脏含有2枚独立病灶)1.2检查方法使用GEDiscoveryCT750HDCT扫描仪,扫描范围从膈顶至髂棘水平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p,管电流280~300mA,层厚5mm,重建1.25mm,层间距5mm,螺距1.375︰1先行肾脏平扫,再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20mgI/ml)60~80ml,速度2.5~3.0ml/s;延迟后依次进行皮髓期(30s)、实质期(70s)和分泌期(180~300s)扫描1.3图像分割及提取由2名分别具有5年及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采用盲法协商后共同完成感兴趣区(ROI)的勾画图像选择皮髓期病灶最大轴位层面为降低图像窗宽、窗位不同造成视觉上的误差,在ROI勾画前对图像窗宽、窗位进行归一化处理(设置窗宽280Hu、窗位40Hu)然后将病灶最大层面轴位图像以及勾画的相应ROI图像导入A.K.软件进行特征提取1.4特征筛选与模型建立将病灶按照7︰3纳入训练组与验证组。
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训练集中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相关性>0.9的特征;使用Caret包中过滤法sbf函数对剩下的特征实施过滤,过滤函数采用随机森林函数,并进行10折交叉验证进一步筛选出最佳特征子集根据筛选后的训练集特征,使用条件推理树“ctree”方法进行建模本研究为三分类问题,采用机器学习中经典的“一对其余,OneVs.Res”拆分策略,将3种RCC进行分类1.5统计学方法采用R3.4.4软件对影像组学数据进行分析特征间的相关性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特征的过滤使用cart包中sbf函数训练集的训练使用Caret包中train函数建模方法使用条件推理树“ctree”特征重要性的评价及相应权重的给出由“ctree”完成采用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测试,所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混淆矩阵计算模型整体的准确率以及各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采用SPSS24.0软件对一般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CCRCC、CRCC和PRCC组患者年龄及病灶最大径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一般特征3组RCC亚型患者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各组患者年龄及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13组RCC亚型患者一般特征比较2.2影像组学特征每枚病灶最大层面轴位图像提取出396项特征,包括直方图特征、灰度联通区域矩阵特征、灰度共生矩阵特征、Haralick特征、游程矩阵特征、形态学特征6大类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sbf函数筛选和过滤出32项特征(图1)结果显示,来自直方图特征中的方差(Variance)、来自Haralick中的熵和(sumEntropy)以及来自灰度共生矩阵中的相关全向偏差(Correlation_AllDirection_offset1)是最有预测意义的3项特征其中方差在CCRCC组、CRCC组以及PRCC组中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而熵和在CCRCC组和PRCC组中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相关全向偏差则在CRCC组中具有良好的预测意义(图1)图1经条件推理树模型排序后的特征在3组中的分布2.3诊断效能条件推理树模型在鉴别3种常见病理亚型RCC时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且该模型预测PRCC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中达0.95,在验证组中达0.89(表2,图2)。
表2条件推理树模型鉴别CCRCC、PRCC、CRCC的诊断效能图2条件推理树模型鉴别CCRCC、PRCC、CRCC的ROC曲线3、讨论目前,病理检查是肿瘤鉴别诊断的“金标准”[6],但对于肿瘤亚型,仍有大量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别,以提供术前及预后信息,减少活检的需要[7]传统的CT图像通过对肿瘤形态学(出血、坏死、中心瘢痕、钙化和囊变等)的视觉观察进行定性评估,同时通过测量注射对比剂前后CT值的变化粗略量化肿瘤之间的差异如CCRCC增强后呈典型“快进快出”表现;而CRCC与PRCC增强后更倾向于持续性或渐进性强化[8,9]然而,当上述表现存在较多重叠时,常规CT鉴别较困难影像组学主要从肿瘤中定量提取与病理生理学相关的特征,以显示肿瘤的异质性,从而进行预后评估[10],其对肿瘤的潜在诊疗价值高于临床常规应用的形态学影像征象,且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11]本研究通过提取并筛选皮髓期图像的组学特征,尝试建立并验证一个三分类预测模型——条件推理树模型,探讨该模型在鉴别CCRCC、CRCC及PRCC方面的价值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CCRCC及RCC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AUC=0.87、0.89);在预测CRCC时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UC=0.70)。
在参与模型预测的32项特征中,来自直方图特征中的方差在预测CCRCC、CRCC及PRCC时均具有最好的能力方差表示ROI内像素及其平均值之间的方差,用于描述图像亮度信息的变化,提示强化程度可能是正确预测3种RCC最有价值的参数[12,13]这可能与3种RCC的血供有关:CCRCC间质内血窦丰富,血管外间隙较宽,碘剂更容易进入;CRCC间质内多为厚壁血管,碘剂进入较为缓慢;PRCC间质内毛细血管稀疏,碘剂进入过少[14]目前,利用影像组学对不同病理亚型RCC进行鉴别诊断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数研究局限于CCRCC与非透明细胞癌纹理参数间的两两比较,尚无法用于预测多种RCC[7,8,13,15,16]Kocak等[15]基于增强CT纹理参数创建具有外部验证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用于区分CCRCC与non-CCRCC,该模型在使用皮髓质期图像时准确率为84.6%Zhang等[16]将熵、峰度等多种纹理特征进行结合,用于区分CCRCC与non-CCRCC,AUC值为0.94采用相似的方法鉴别PRCC与CRCC,所得准确率为0.78而利用影像组学同时预测多种亚型RCC的研究鲜有报道Raman等[8]利用多期相CT纹理参数创建随机森林模型,用于区分嗜酸性细胞腺瘤、CRCC、囊肿和PRCC,所得AUC分别为0.89、0.91、1.00和1.00,但该研究主要局限于肾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未能将同属肾恶性肿瘤的CRCC纳入研究。
本研究尝试利用条件推理树模型对RCC进行精确分类,可以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1)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缺乏足够的样本证明该模型的临床实用性;(2)本研究CRCC的病例较其他两组少,仅27例,数据不均衡,模型存在偏倚,导致假阴性较高,敏感度较低本研究初步表明,利用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和验证的条件推理树模型对CCRCC、CRCC及PRCC的鉴别诊断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改进,以期获得更加成熟的鉴别诊断体系,从而降低RCC的病死率参考文献:[6]王学利,田淑燕,陈文,等.后肾腺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诊断病理学杂志,2020,27(3):150-153.[9]徐贝,孙浩然,张泽伟.乏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鉴别诊断.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6(6):431-437.[11]李华秀,李振辉,李鹍,等.CT影像组学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28(1):44-50.[12]谢凯,孙鸿飞,林涛,等.影像组学中特征提取研究进展.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12):1792-1796.[13]周海龙,张古沐阳,石冰,等.定量CT纹理分析鉴别诊断透明细胞型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12):1768-1773.[14]朱黎,李迎春,赵新湘.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MRI及CT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37(5):793-797.鲍远照,程琦,葛亚琼,严立,张龙龙,韦炜.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条件推理树模型对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28(07):520-523.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50146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WK91100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