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doc
3页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把字分成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体现了新课程语文教学“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思想,降低了识字教学的要求,目的是为学生提前阅读服务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用笔写字,正在淡出现代社会生活,写字的工具价值,正在被艺术价值所取代广大一线教师虽然对“识写分开、多认少写”思想并不陌生,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却未必能够很好地贯彻原因之一就是对会认的字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不知道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实际教学中有过之,也有不及有的人把会认的字像会写的字一样教,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六会”;有的仅仅要求学生读读了事这两种做法都是有偏颇的其实,根据识字规律,我们对一个汉字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从“能在具体文本环境中认出”,到“能在一切文本环境中认出”,再到“能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再到“能在一般情况下应用”,最后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准确运用”,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需要,也做不到一蹴而就对于会认的字,只要达到“能在一切文本环境中认出”即可但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仅仅读两遍,或者换个文本环境再认一认这么简单要在一种新的陌生文本环境中认出一个字,不仅要认准它,而且还需要把它与形近字区分开来这就需要记住它独特的“识别特征”。
正是这些“识别特征”把一个字从所有汉字里区分开来,把它与形近字区分开来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不需要记住一个汉字的全部结构和笔画,我们就可以把一个汉字识别出来所以,对于会认的字,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牢记每个字的识别特征”这个目标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说要能把要认的字从其它汉字(包括形近字)中准确、迅速地识别出来;二是不必记住这个字的全部特征,全部结构更不必记住这个字怎么写,书写顺序如何,怎样写规范,写美观这里其实还有一个误区——有人认为,对于会认的字,应该掌握它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个认识是不正确的它把语言学习与文字学习搞混淆了对于母语学习,特别是汉语学习,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了解一个字(或两三个字)所表示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而是不知道这个词语怎么写是文字问题,不是语言问题所以,除非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一个生词,否则对会认的字来说,没有所谓会用的问题因为学生不必书字这个字对于会写的字来说,的确应该掌握它的字音、字义、字形、写法(包括结构、笔顺、如何写规范、写美观)、用法但需要指出的是,掌握汉字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我们不需要一次就穷尽一个汉字的所有特别是对于一个字的用法,更不必做竭泽而渔式的学习。
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运用汉字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当然,对于汉字的学习,也应该摒弃学“一个是一个”的思想,转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可以多次学会一个汉字,更可以一次学会多个汉字;可以多次学会汉字的一种用法,也可以一次学会一个汉字的多种用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仅可以采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学习汉字,也可以采用“生字带生字”的方法学习比如“鹳”这个字,完全可以同时学习“鹳”和“雚(guàn鹳的本字)”这两个字甚至一次学会“雚、鹳、罐、灌、颧”五个汉字并且通过象形字“雚”,一次记住这些字就像拴在一起的两个小东西不容易丢一样,通过“内部规律性”的东西,把两个汉字拴在一起,也不容易忘记这是符合记忆规律和汉字学习规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