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现浇板钢筋技术交底.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00010024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0.0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施 工 技 术 交 底1.1.6.2工程名称日 期 年 月 日施工单位工 种钢筋班交底内容: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现浇板梁钢筋绑扎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圈梁、现浇板梁钢筋绑扎工艺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 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 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 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 现浇板梁的底模已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3 操作工艺 3.1 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 工艺流程: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1.2.1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3.1.2.2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3.1.2.3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3.1.2.4 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c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3.1.3 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 3.1.4 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3.1.5 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3.1.5.1 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3.1.5.2 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φ6水平拉结筋,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3.1.5.3 当构造柱设置在无横墙的外墙处时,构造柱钢筋与现浇或预制横梁梁端连接绑扎构造,要符合《多层砖混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JGJ13—82)第3.2.5条的规定 3.1.5.4 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3.2 圈梁钢筋的绑扎: 3.2.1 工艺流程: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 3.2.2 支完圈梁模板并做完预检,即可绑扎圈梁钢筋,如果采用预制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

      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3.2.3 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宜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2.4 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对钢筋搭接的有关要求 3.2.5 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2.6 楼梯间、附墙烟囱、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被切断时,应搭接补强,构造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应按设计要求搭接或连接 3.2.7 安装在山墙圈梁上的预应力圆孔板,其外露的预应力筋(即胡子筋)按标准图集京96G44要锚入在圈梁钢筋内 3.2.8 圈架钢筋绑完后,应加水泥砂浆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3.3 梁钢筋绑扎: 3.3.1 工艺流程: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画箍盘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3.3.2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3.3.3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问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3.3.4 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3.3.5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3.3.6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3.3.7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3.8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3.9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

      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3.4 板钢筋绑扎: 3.4.1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短钢筋 3.4.2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3.4.3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3.4.4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3.4.5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3.4.6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3.5 楼梯钢筋绑扎: 3.5.1 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3.5.2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3.5.3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3.5.4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3.6 构造柱、圈梁、板梁钢筋绑完之后,均要求做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 4.1.2 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使用 4.l.3 钢筋对焊或电弧焊焊接接头,按规定取试件,其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钢筋的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4.2.2 弯钩朝向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中搭接长度均不少于规定值 4.2.3 用Ⅰ级钢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4 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弯折不大于4°,轴线位移不大于0.1d,月.不大于2mrn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无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缝厚度不大于0.05d,宽不小于0.1d,长不小于0.5d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7 构造柱、圈梁、板钢筋绑扎允许偏差 表4-7项 次项 目允许偏差 (mm)检 验 方 法1骨架的宽度、高度±5尺量检查2骨架的长度±10尺量检查间距±10排距±54箍筋、构造筋间距±2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中心线位移5水平高差+3,-06受力筋保护层±5尺量检查5 成品保护 5.1 构造柱、圈梁钢筋如采用预制骨架时,应在指定地点垫平码放整齐 5.2 往楼层上吊运钢筋存放时,应清理好存放地点,以免变形。

      5.3 不得踩踏已绑好的钢筋,绑圈梁钢筋时不得将梁底砖碰松动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钢筋变形:钢筋骨架绑扎时应注意绑扣方法,宜采用十字扣或套扣绑扎 6.2 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多为放置砖墙拉结筋时碰动所致、应在砌完后合模前修整一次 6.3 楼板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