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0].docx
5页《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学习古诗已初步掌握了基本步骤,即读——解——悟本诗中是一首写景寓理的古诗,需要在描写庐山的情境中体会其所蕴含的道理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画面理解诗意2.有感情地诵读诗句,领略庐山的神奇秀美3.品味诗句的语言美,体验情感美,领略形象美4.感悟诗句的意境美,探求哲理美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诵读古诗;领略庐山的神奇秀美2.领悟古诗的哲理美教学准备:希沃白板教学过程: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猜一猜右边的诗它的诗人是谁,把它拖到对应的框里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恭喜大家,全部正确那你发现这些诗都有一个什么特点?生:没错,都是苏轼写的师:由此可见,苏轼可真是一位大才子,这是苏轼的照片,现在我们一起观看视频,加深对苏轼的了解生观看视频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师:看完视频后,你一定更加了解苏轼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板书课题),首先我们来理解题目的意思,谁来说一说?生:师:没错,题是题写、书写的意思,西林是庐山的西林寺,壁就是墙壁, 这是一首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诗师:说得特别好理解了题目,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这首古诗中要求掌握的生字。
首先来看第一个生字,横,读音是heng二声横,笔顺我们一起来写一下,那这个字我们之前还学过他的一个读音,谁知道?生回答师:没错,heng四声横写在黑板上),我们来做一道题巩固一下师:接着我们来学习“侧”,这个字我们有没有学过它的形近字?生:测等等教师板书)师:下一个字庐,我们用加一加的方法,广+户=庐组词庐山,茅庐师:生字学完了,为了让大家在朗读时读的更准确,我们先来认真听一遍音频师:现在我们自己试着朗读一遍,然后同桌两个互读,看看谁读的更好,开始吧!师巡视(2分钟)师:同学们都读的特别认真,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一个人朗读一句师:全班跟着节奏,男生一句,女生一句,我们来比比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的好师:男生和女生各有自己的优势,掌声送给自己三、再学古诗,感悟理解师: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要有感情的朗读,就要读懂古诗的意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师:先来学习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同学们来说说哪些字词你不理解?生回答,教师解释师:我们再来看一看整首诗的翻译谁来读给大家听?生朗读师:诗的前两句告诉我们,庐山不管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等角度看到的都各不相同,那你想看看庐山的样子吗?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欣赏庐山的美景吧!(播放视频)师:庐山欣赏完了,那诗人从不同角度欣赏到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那为什么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同桌两个讨论一下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师:其实啊,不仅是观察庐山,我们在平时生活当中也是如此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师:既然身处庐山之中,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够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同学们思考这道题,谁来试着填一填?生上来填写师:同学们同意吗?生回答,教师总结四、归纳小结,升华主题师:最后,我们一起运用思维导图,再次梳理一下这首诗的结构,首先前两句写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庐山美景变幻莫测后两句寓理,我们要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师:大家再来齐诵一遍这首古诗作为这节课的结束师: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