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6017115
  • 上传时间:2023-08-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李建铭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重点、难点)2、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3、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导入:师:上一节我们已初步感知了《醉翁亭记》的内容,同学们已能译出原文,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概括全文常常要关注————生:(齐答) ——标题——首尾段的重点句生:(思考)(后答)生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生2:欧阳修游醉翁亭生3:欧阳修到醉翁亭一游师:很好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时,既关注了标题又注意了文章的重点句但一定不能忽视文章的内容,从内容来看这三者有何不同?生4: 1同学的回答,讲出了作者游的原因,不是概括全文的句子生5:后两种回答更简明但“一游”不恰当,本文并不是一次游而是几次游总印象的介绍师:何以见得?生5:从“若夫”“至于”两段看最为明显朝暮、四季的景色都介绍了从语气上看,也都不是一次游师:(肯定其回答)评析得非常恰当特别是对依据的陈述非常条理转换话题)大家再回忆以前学过的游记,大多是一次游,结构全文的线索可以用——(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时已整理复习过,学生能马上回答出来生:(共答)感情的变化、行踪、时间……师:既是几次游总印象的介绍,那么作者是如何结构文章的?请同学们研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

      2、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弄清作者的思路               师:(提示,方法指导)1,文段的主要内容即段意的总结,如是一层意思,一般找中心句,或概括出来;如是几层意思,则是几个主要意思的并列2,本文段与段之间是有关联?还是有共同点?生:(研读、思考讨论  约5分钟)生:(请四名生上台板书研读结果)(又有不同意见者上台修改)(见下图的一、二、三、四内容)师:问题2呢?生1:我认为是“统领关系”,即第一段统领后面的三段师:为什么?生1:因为第一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点出了作者游醉翁亭的原因而下文都是写“山  水之乐”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但我认为各段之间也有共同点,每一段都写“乐”,第一段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二段的朝暮、四时“乐亦无穷也” ,第三段的“滁人游”“太守乐”,第四段的鸟、人、太守的乐,全文都是以“乐”字为线索贯穿全文师:(随机板书见下图                            1    2一、环境、命名、来因 ----------------------------  二、山间朝暮、四时------------------------------------------------三、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四、游归------------------------------------------------------------------但是,我们知道,欧阳修当时是被贬之人,请同学们思考,从他的遭遇看,他何乐之有呢?生:(思考讨论、回答)。

      生1:因为山水美,山水之乐的感染生2:因为与滁人游乐,作者“乐其乐”生3:乐其乐,同其乐生4:因为他豁达开朗,不畏挫折师:(肯定学生的见解)正如课文提示所说:本文“句句写山水,句句写亭,句句写太守一个封建官吏,能在遭贬谪之时,治理的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并能使百姓有闲情游山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且官吏能与民同乐,表现了欧阳修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情怀我们在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我们也应该正确对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像欧阳修那样,“乐”对挫折完成目标2)(转入目标3 )本文如此高境界的“乐”,洋溢于字里行间,下面请同学们品读课文中你最欣赏的句段,评析文句、交流你的见解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绝妙的表达这种“乐”的生:(研读、交流,约5分钟)生1:(从修辞的角度)文中多处运用对偶的修辞,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用对偶的修辞,描绘了山间的朝暮景色的变化,生动而简洁生2:文中对“众宾欢”“太守醉”的描述,用语简洁,且很风趣,真正表现出一个“乐”字生3:对“滁人游”的描写,用几个恰当的动词,就把形形色色的游人的欢快表现的淋漓尽致师提示其举例说明)如:“歌”“休”“呼”“应”“往来不绝”)生4、文中有许多“也”字,读起来,给人一种得意洋洋的感觉。

      师:看文中的“也”字的运用有什么特点?生:(看课文片刻,纷纷说)每一大句都用一个“也”字师:请继续赏析生观点颇多,从感情的表达,修辞的运用,到用词的凝练等等各抒己见师:(进一步提示)以第一、二段为例,如果去掉“也”“而”,读一读,感觉与以前有何不同?生:(品读后纷纷言)——不如原文流畅——像诗——得意之情表现得不如原文强烈——没有原文的“味儿”了师:同学们品读得非常到位,你能用几句简明的语言,把本文语言的特色总结出来吗?生:(思考交流后)生5:本文的语言,用散文的形式表现诗的语言,既有诗的凝练韵味,又有散文的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增强了文章的美感生6:本文对人、景、物的描写用语准确,可谓字字珠玑师:(总结)本文被人们称为文质兼美的锦绣文章滁州人还请大文学家苏轼用真、草、行三种书体刻之,引无数文人墨客临仿今日学习这篇文章,品读其文词的佳美,但还有妙处可意会难言传,请同学们课余朗读,看能否有更深层的发现布置作业:)一、能准确的默写全文        (必作题)二、判断“而”字的作用:(表修饰、表转折、表顺承、表并列等)1、云归而岩穴暝    2、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也3、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起坐而喧哗者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