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届高三历史尖子生培优题考点19 世界现代经济2(原卷版).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刚**
  • 文档编号:209121889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3.3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考点19 世界现代经济21、 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2.1930年代的苏联大学生在谈到学 习外语的感受时会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我们学 习的地方,但现在我们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 ”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B.苏联与西方国家关系急剧恶化C.经济危机暴露资本主义的缺陷D.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3.“背口袋活动”是指人们背着口袋往城市运粮,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或工业品短缺问题的活动1919—1920年,背口袋的人背进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等城市的粮食不少于3000万普特,约占运进这些城市的粮食总量的64.4%,城市居民实际所需粮食的2/3左右实际上是他们解决的。

      这说明A.“背口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B.苏俄政府支持这种交换活动C.“背口袋”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 D.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弊端显露4.1927年底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A.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C.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5.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6.1929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730名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这表明当时A.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 B.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C.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D.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7.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

      列宁旨在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 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的支持8.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10.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后,列宁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后又大刀阔斧地否定了它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战时共产 主义渊源中的一根主线是布尔什维克所渴望的共产主义,所 以战时共产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动轨迹并没有得到彻底消除这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影响有限B.斯大林的一些政策渊源于战时共产主义C.列宁曾部分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政策更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11.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

      这表明列宁A.放弃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B.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不再需要发展工农业C.迫切想改变苏俄落后农业国的面貌 D.认为苏俄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12.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13.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14.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15.1957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 会,管理各地的企业。

      此举措A.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B.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C.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16.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A.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B.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C.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D.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17.到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经济作物更糟糕,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活困苦中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A.政策调整迟滞对经济的负面效应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严重C.协约国的武装干涉破坏经济发展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恶果18.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许多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A.世界格局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B.世界各国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C.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19.“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一种贡税。

      但是,只要有助于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切实改善工农的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应该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公斤石油而惋惜不已这种做法A.延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 B.使苏俄利用货币手段恢复了经济C.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 D.使苏俄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0.1930年苏联粮食产最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 8亿千克; 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斯大林模式实施初期成效显著B.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C.农业投人不足造成粮食产量下降D.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以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 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新经济政策A.是利用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B.是国内战争时期战胜敌人的一种手段C.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而曾遭反对D.是解除国内政治危机的途径22.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

      这反映出苏联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1928年74.425.40.21932年51.728.320.0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23.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24.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25.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

      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26.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27.20世纪80年代,在大城市研究所工作的苏联科研人员工作出色,但他们对为地方消费品工业应用研究提供支持并不感兴趣后来有学者说,他们只不过是“把他们发表的文章从窗户扔出去”该学者意在批评苏联A.政治体制制约了科技进步 B.科研人员日益增长的功利化倾向C.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脱节 D.经济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28.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 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 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29.1921年7月,为了满足燃料供应,苏维埃政府建立了“顿巴斯小煤矿利用委员会”,把小型煤矿出租给私人。

      这些煤矿采煤量占到顿巴斯总采煤量的11.9%这表明苏维埃政府A.部分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的做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根式-思维导图.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分式-思维导图.pdf 人教新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