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七年级下册古诗复习.pdf
7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七年级下册古诗复习(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清幽寂静的环境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2赏析中间四句1)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 (2)不仅写出环的极静极美,(3)而且体现出诗人忘却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富有言外之意3 “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磬音” 这两句看似矛盾,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的看法参考: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以静写动,以动衬静手法,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这与诗人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是吻合的4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诗眼”是哪个字?这个字好在哪里?“诗眼”是“空”,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5、找出这首诗中两个成语万籁俱寂曲径通幽6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7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悦” “空”的词义悦:使欢悦;空:使消除。
8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 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二)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开头两句记叙,三、四两句描写,最后四句抒情2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与之相关的名句是什么?这两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 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 下句写水天相连, 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气势磅礴恢弘一“坼”一“浮” ,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 “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体现诗人什么感情?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三)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托物寓意3这首咏物诗,从哪三个方面写蝉的特点?形状(垂緌)、食性(饮清露)、声音特点(流响出疏桐)(四)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这首咏物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2赏析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写孤雁的心理, 深切地写出失群者的心情, 显示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3尾联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参考:反衬,以野鸦反衬孤雁, 诗人既以“孤雁”自比,那么“野鸦”则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4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诗中孤雁形象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五) 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1这首咏物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2“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两句抒写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3赏析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两句这两句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而“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更添凄伤情调4 赏析“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两句烘托手法,“征袖湿 ”“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5“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两句表面上写鹧鸪对啼,其实暗指什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灵呼唤六)卜算子 ? 咏梅(复习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 “春归” “春到”象征什么?象征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2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赏析衬托手法,以冰雪环境衬托梅不畏严寒的品质;以梅花象征革命者俏”字用得极好,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3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赏析描写春天到来时梅花高兴的样子,用山花衬托手法, 衬托梅花高尚的品质: 虽然自己谢了,但看到山花烂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4作者写梅花的形象是为了表现什么?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梅花形象是为了要表现自己和共产党人不会向任何敌人和困难屈服低头的决心,能够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的信心。
5本词上阕着重写什么?下阕着重写?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6毛泽东与陆游的咏梅共同之处?其一,都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其二,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其三,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第四,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7毛泽东与陆游的咏梅不同之处?其一,词的梅花形象不同,陆笔下的梅花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笔下的梅花是傲寒俊俏、 积极乐观的形象 象征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其二,两首词感情基调不同毛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的词低沉孤高我们不能因为两首诗的风格不同,页论其艺术水平的高下8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 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七)观刈麦(复习版)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答: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 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2、赏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四句答:这四句实写作者观看到的割麦场景,并用“惜”对割麦者的心理加以刻画,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揭示农民为了多得一点收入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以及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3、 “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赏析答:运用对比,把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4这首诗主要刻画了哪两个画面?农民烈日刈麦、贫妇抱子拾穗5哪句揭示贫妇人贫困的原因?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6诗中流露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文中能表现这种情感的描写心理的词语对农民的同情悲伤” “愧”(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复习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答: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2 “沙场秋点兵”一个“秋”的作用?“秋” ,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3 “可怜白发生”一句表达了诗什么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4这首词题为“壮词” ,你认为“壮”在哪里?答:雄壮的军营生活壮烈的战斗场面豪壮的雄心壮志5 “了却君王天下事”“天下事”指什么事?统一国家,收复中原6赏析这首词的对照手法答: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句中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 从中我们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人民遭受的苦难境遇,以及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7 “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答:喝醉了酒却还要挑灯看剑,说明作者虽已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不忘战斗生涯8这是一首壮词,即表达雄心壮志的词从文中试举一例分析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句,写出诗人如能一战获胜, 收复中原,既可以了却君王统一国家的心愿,又可以使自己名垂青史,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9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答: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九)使至塞上(复习版)王维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1本诗叙事和写景相结合,重点什么?写景2写景以大漠和秋天为背景,具体写哪种景物?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3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对仗,写塞上秋景,以“征蓬” “归雁”自比, “征蓬”写身世浮沉之感, “归雁”引起乡思之愁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运用对仗手法,写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 “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5全诗写了哪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6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
十)黄鹤楼(复习版)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日暮怀归之情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