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doc
9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 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例如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如下: (1) 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2) 传统表演艺术; (3) 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5) 传统手工艺技能; (6) 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3,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可以通过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弘扬传承和振兴等工作。
4,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 5,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有什么评定标准?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领域中的代表作,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价值,无常规可循,无法以任何外在尺度衡量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体现出一个民族的表达自由和创造天才代表作的具体标准如下 (1)适于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所有文化空间或文化表现形式,必须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念,特别要符合联合国于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 (2)该项目具有作为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特殊价值; (3)该项目根植于相关群体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历史之中; (4)该项目在民族及文化群体中起着确认文化身份的作用;作为灵感及文化间交流的源泉和凝聚各民族或各群体的手段所表现的重要性,目前在该群体中所起的文化及社会作用;必须考虑到文化通常处于不断变化的这样一个事实,申报的文化空间或文化表现形式能够反映相关民族当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5)该项目具有超凡的实践技能和技术水平; (6)该项目具有唯一见证某个鲜活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本国或其它地区的同类文化现象相比,该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创造; (7)该项目因缺乏拯救和保护措施、或因迅速变革的进程、或城市化、或外来文化切入而面临消亡的危险。
应注意的是:对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的曲解过程,也是使其消亡的过程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怎样通过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3年9月29日至10月17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三十二届会议,参照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书,尤其是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以及1966年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盟约》和《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这两个盟约,考虑到1989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2001年的《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2002年第三次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等文件,并注意到教科文组织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准则性文件,尤其是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国政府是在1985年加入的),于11月3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7,《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怎样生效的? 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3年11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第30份批准书交存3个月之后,于2006年4月21日开始生效现在,已经有47个成员国批准了该公约,其中包括16个欧洲国家,9个亚洲国家,9个非洲国家,7个拉丁美洲国家和6个阿拉伯国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星期五宣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4月21日起正式生效。
该公约的目的是保护口述传统和语言表达、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宗教仪式、节日、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和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技术公约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的,但同时又不断被社会群体进行再创造 8,中国政府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什么时候?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同时声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另行通知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暂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这标志着中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张学忠大使于12月2日在巴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递交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亲自签署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批准书中国是第6个递交批准书的国家 9,从2001年起,教科文组织已经宣布了90件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有哪些项目名列其中?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在继2001年昆曲艺术之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昨日在巴黎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后者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非物质遗产联合向教科文组织申报并通过的项目。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包括“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被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 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1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为提高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文化部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向海内外征集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揭晓 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
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启用后,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志,主要用于研究、收藏、展示、出版等领域文化部将专门制定相关规定,规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使用11,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和含义是什么 经国家文物局2005年7月7日第12次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拟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太阳神鸟(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图一:标准图案 图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矢量图 (1) 太阳神鸟图案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其造型精练、简洁,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 (2) 阳神鸟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3) 阳神鸟金饰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是21世纪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太阳神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4) 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 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12国务院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有多少项?上海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少项? 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有518项,上海地区的沪剧、南汇锣鼓书、松江顾绣、嘉定竹刻、徐汇区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以及江南丝竹,昆曲和京剧等列入 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项目名录共计59项,69个包括上海花样经、江南丝竹、道教音乐等普陀区有真如羊肉加工技艺和钱币生产的手工雕刻技艺两项入选名录。
12,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是什么时候? 06年2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是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 1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项目有什么标准? 标准是应是具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意义;或在历史、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评审标准如下: (1)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2)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4)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 (5)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6)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14,国家级名录的申报项目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申报项目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十年保护计划,并承诺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进行切实保护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建档: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 (2)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3)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4)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该项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5)保护:采取切实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