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291672844
  • 上传时间:2022-05-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3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地图的根本特征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二)数学法那么的布局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四)符号系统的运用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布局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二) 数学法那么的布局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那么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诞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熟悉 缩小了的地图不成能容纳地面全体的现象 一览性 制图综合(概括) 两次抽象:符号化过程和 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 (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 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特别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不仅可以是图形,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 地图语言(符号 注记 颜色) 优点:(1)图形简化、明显、易 (2)表达生动: 依比例表示:双线河、 不依比例表示: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 (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符号外形、大小、 颜色 (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 (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境界、太阳辐射 二、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那么,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确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进展变化 第2节 地图的功能和分类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一、地图的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 地图信息: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 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

      地图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 间接信息:经解译、分析才能获得的内在联系或隐含规律信息经过分析解译而获得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 (二)地图的传递功能 (三)地图的模拟功能 模型与它表示的对象具有好像性,模型可以有物质模型与概念模型之分 物质模型:由于地图更加是表示各种根本地理要素的普遍地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是制图区域的一种实体模型 概念模型是对实体的一种概括与抽象,它又可分为形象模型与符号模型地图兼具这两方面的特点,被视为是一种形象-符号模型 形象模型是运用思维才能对客观存在举行的简化与概括; 符号模型是运用符号和图形对客观存在举行简化和抽象的过程 作为一种时空模型,地图在科学预料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气象预报、苦难性要素的变迁及过程预料 (四)地图的认知功能 空间认知:空间的位置、范围、格局、相互关系及其变化 图形认知:地图信息的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在分布规律与区域差异上的认知 作为表达空间现象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它的认知功能表现在大量方面: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例如我国的各民族的区域分布特别分散,依靠语言或文字描述,无法构成整体分布状况的概念,而通过绘制“中国民族区域分布图”那么能圆满地解决问题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供给空间分布物体和现象的尺寸、维数、范围等概念,形成正确的比较概念、图形感受及 制图对象空间立体分布和时间过程变化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 (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二、地图的类型 (一)按尺度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和小比例尺地图 (三)按地图的图型分:分为普遍地图与专题地图 (五)按其他指标的分类 (一)按尺度分: 大 (比例尺大于等于1∶10万) 中 (比例尺在1 ∶ 10万~1 ∶ 100万) 小 (比例尺小于等于1 ∶ 100万) (三)按地图的图型分: 普遍地图:地形图,地理图 专题地图: 自然,社会经济 (五)按其他指标的分类 心象地图(mental map) 虚地图 实地图 第3节 地图的历史与现代进展 地图进展的四个阶段 古代地图 中世纪西方黑暗时代和我国的地图传统 地理大察觉带来的测绘进步 信息时代的 地图进展 一、古代地图制作的成就 东西方地图产生理由差异: ? 古希腊 地中海贸易和战役 ? 古代汉民族 农田水利、国家治理、攻城袭邑 东西方地图成就: ? 古希腊 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中27幅地图 ? 古代汉民族 裴秀《禹贡地域图》18篇 古希腊 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事实上就是一部关于数学制图方法和测绘资料的汇编。

      其中的世界地图原绘于公元2世纪,左图是一个复制本他创造了世界地图的两种地图投影:球面投影和普遍圆锥投影,并用普遍圆锥投影绘制了世界地图托勒密的地图是西方古代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作品,甚至在1538年墨卡托的第一幅世界地图上,也还有着相当的影响 古代汉民族 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 放马滩秦木板地图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的“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上下、方邪、迂直 分率:地图的比例尺,“一寸为百里” 准望:用垂直线画方格,“记里画方”来确定方位和彼此相对位置 道里:两点间的路程距离 上下:高山峻岭、湖海凹地,遇高(深)取下(水平) 方邪:遇方取斜 迂直:当上下起伏、迂回悠扬时,取两点间直线距离 中国地图学思想和理论成就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图来看,早在汉代,我国的地图制作在理论和绘制技术上,都达成相当高的水平 晋朝的裴秀:在著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创立我国最早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上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上下起伏距离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裴秀反复强调了六体之间的制约关系及其在制图中的重要性。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付出,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阅历,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出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二、中世纪西方的黑暗时代和中国的地图传统 (一) 中世纪欧洲(公元5 —15世纪) 理论熟悉的退化:T–O图(寰宇图): 世界被绘成圆盘,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圆的南部画一横,两半分别为尼罗河和顿河,中间一竖为地中海,构成丁字形水体,分隔成欧、亚、非三个大陆这种地图成为比喻、象征的工具,完全失去了科学和实用的价值 中世纪的地理实践:十字军远征、马可波罗旅行 (二) 中国从东晋到明初 (公元5 —15世纪) 南朝 谢庄《木方丈图》 唐代 张遂 计算地球经线的弧长,子午线定向 唐代 贾耽 《海内华夷图》 北宋末 《九域守令图 》 宋代的地图学家沈括:博学善文,晚年写成《梦溪笔谈》,在地图测绘方面有好多付出在水准测量中,察觉磁偏角的存在,提升了指南针的装置方法,使用24位划分等,并编制了《守令图》即《天下州县图》 南宋 《华夷图》和《禹迹图》 元代 郭守敬 确立“海拔”的含义 元朝地图学家朱思本:考察历史沿革,核实地理处境,经过十年的努力著成《舆地图》二卷。

      采用传统的计里画方之法,侧重河流山川要素的绘制,并提防其精度 元代 朱思本 《舆地图 》 明初 郑和 《郑和航海图》 中国最早的古地图-汉代古地图: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 清代的实测地图《皇舆全览图》 三、地理大察觉带来的测绘进步 荷兰出名的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38年绘制了第一张世界地图 16世纪,荷兰人墨卡托创立了等角正轴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用于航海这一时期由于测量方法和仪器的研发,测绘精度提高,表示方法提升,平板印刷展现 19世纪,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编制了各种专题地图,较有影响的有德国博尔和斯编制出版的自然地图集、俄国道库恰耶夫编制的北半球土壤图和俄国欧洲片面土壤图等 20世纪,研发航空摄影机和立体测图仪,此后地图的测绘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到现代,地图学领域内,由于现代科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地图学进入了一个新的进展阶段 哥伦布察觉了美洲,达加马、麦哲伦等先后完成了环球航行 地图制作的新变化: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推进大型地图集编制;地图色调和印刷质量提高 工具: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展,航海、贸易、军事、殖民掠夺以及工程创办,越来越需要精确、细致的更大比例尺的地图,而大比例尺的地图务必借助于仪器,在实地举行角度、距离、高差的测量后绘制成图。

      当时罗盘、望远镜、象限仪、水银气压计、平板仪等仪器的研发,使测绘精度大为提高,更加是三角测量成为大地测量的根本方法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编制了大量各种地图集,地图集成为反映国家科学水平的标志 中国 清康熙、乾隆两代,我国的地图测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清初康熙年间从测绘《皇舆全览图》开头,西方科学制图法在我国引起重视康熙聘请了一批西方传教士,举行了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地理经纬度和全国舆图的测绘,采用天文测量和三角测量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历时35年,测算经纬度630个点,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根基1718年完成《皇舆全览图》,图幅巨大,范围广阔,包括东北各省、蒙古、关内各省、台湾以及哈密以东地区更重要的是该图以实测的经纬点为依据,采用梯形投影法,在图上绘出经纬网,这在地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康熙、乾隆年间实测地图的完成,把我国地图的进展推到了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并影响了各区地图集的编制,使得清初展现了各种版本的地图集,是地图进展的昌盛时期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头了全国规模《大清会典舆图》的编绘工作清末这次省图集编绘在中国地图进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它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制图方法向现代制图方法转变的标志。

      其突出表现是计里画方制图法与经纬网制图法混用,传统的地图符号与现代的地图符号的混用到清末,地图已摆脱了旧的制图方法,开头编制专题地图,并采用多色印刷 20世纪80年头以来,中国也编制出版了大量地图集,有些已达成较高的水平 四、信息时代的地图进展 — 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