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毕业论文3000字.docx
11页机电毕业论文3000字篇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2010年毕业论文1.1小议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一体化课题名称:小议机电一体化班级:姓名:指导老师:时间:年月日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目录第一篇:什么是机电一体**************************31.1机电一体化”?它的来源是什么?*******************41.2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41.3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4第二篇: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及其趋势**************62.1一体化”的发展历程*****************************62.2一体化”发展趋势*******************************62.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72.4发展“机电一体化”而临的形势和任务*************7第三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12第四篇: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技术*****************17第五篇:机电一体化系统抗干扰问题的探讨*********20结论*******************************************21参考文献***************************************21第一篇1.1机电一体化”?它的来源是什么?“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这一名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1.2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1.3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1、五大组成要素: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请参考机电之家机电一体化频道)机械本体(结构组成要素)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有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
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统正常运行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将来之测试传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输入的指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处理后,按照信息处理结果和规定的程序与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执行机构(运动组成要素)根据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和功能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其内部及相互之间都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接口耦合: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环节之间,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无法直接传递和交换,必须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而两个信号强弱相差悬殊的环节之间,也必须通过接口耦合后,才能匹配变换放大后的信号要在两个环节之间可靠、快速、准确的交换、传递,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才行,因此接口耦合时就必须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规定的模式进行交换与传递。
能量转换:两个需要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环节之间,由于模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交流,必须进行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包括执行器,驱动器和他们的不同类型能量的最优转换方法及原理信息控制:在系统中,所谓智能组成要素的系统控制单元,在软、硬件的保证下,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分析、运算、判断、决策,以达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对于智能化程度高的信息控制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获得、推理机制以及自学习功能等知识驱动功能运动传递:运动传递使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不同类型运动的变换与传输以及以运动控制为目的的优化3、所谓自动化技术,是指人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代替人去完成各种测试、分析、判断和控制工作,以现实预期的目标、功能一个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多个环节要素组成,以完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转换、信息的处理及信息的执行等功能,最后实现自动运行目标第二篇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2.1化”的发展历程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篇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名称:机械手控制系部名称:机电工程系班级:机电一体化二班学号:0000学生姓名:XX指导教师:XX2011年11月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机电系毕业论文机械手控制摘要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要求现代化企业必须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及其安全可靠性。
机械手可以实现多工步的自动换装,使用可靠安全,通过程序更换就可以实现功能升级机械手在扩大生产范围,缩短新产品的试制周期,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降低成本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迫在眉睫单纯的手工劳作以满足不了工业自动化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设备生产自动化机械以取代人的劳动,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其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机械化;FMS;FMC;机械手研究开发?I?目录摘要......................................................................................................I一、机械手发展经历及主要构成.............................................................1(一)发展历史.......................................................................................1(二)构成部分.......................................................................................1(三)机械手分类...................................................................................1(四)多关节机械手的优势...................................................................2(五)机械手发展大事记.......................................................................2二、西门子公司及S7-200主要参数功能介绍.........................................2(一)适用范围.......................................................................................2(二)模拟电位器...................................................................................3(三)脉冲输出.......................................................................................3(四)电池模块.......................................................................................3(五)各型号的优点...............................................................................3三、机械手设计要求及功能.......................................................................4(一)控制要求.....................................................................................4(二)机械手运行方式.........................................................................41.调整工作方式.................................................................................42.连续工作方式.................................................................................43.单周工作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