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合格考知识点汇总(最全).pdf
31页. .合格考试知识点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课第四课:满足生产满足生产 发展消费发展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促进生产发展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示】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生产起决定作用,分配与交换是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目的和动力3、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4、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5、国有经济地位国有经济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7、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专业.专注. . .8、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3)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七课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个人收入的方式个人收入的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形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2、生产决定分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我国分配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2)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3)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4)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3、缩小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如何做促进社会公平如何做:(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2)重要保障:初次分配注重公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3)重要保障: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4)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4、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专业.专注. . .怎么样做:(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第八课第八课:财政与税收财政与税收1 1、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含义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含义:财政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财政支出:国家对筹集的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2 2、阐明财政的作用阐明财政的作用:(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民生);(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工程建设);(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逆风向调节”:需求不足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供给供不应求供不应求经济过热经济过热(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紧紧缩性政策(财政、国债、税收调节)3 3、税收特征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关系)4 4、税收作用税收作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2)税收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3)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第九课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及局限性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及局限性:优点:(1)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2)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专业.专注. . .局限性:市场不是万能的(不能调,不让调,调不动,调不准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2、经济运行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运行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及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及优势: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2)根本目标共同富裕;(3)内在要求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优势:(1)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 ;(2)把人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3)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4、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1)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手段: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手段(经济法规);行政手段(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宏观调控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第十课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及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及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工业信息城镇化);(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司法独立,人权);(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更加深入人心;(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收入分配);(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专业.专注. .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的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3、阐明科学发展观内涵科学发展观内涵(1)第一要义:经济社会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2)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出发点、落脚点,尊重、保障、人民共享,人全面发展;(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五位一体”,两个适应(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主线)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施:(教材 89、90 页)(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要性: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4)乡村振兴战略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6)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必修二必修二政治生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考点考点 1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专业.专注. .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2 2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的表现广泛性的表现:民主权利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民主主体民主主体(人民)的广泛性;(2)真实性的表现真实性的表现:有制度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法律和物质的保障;3 3、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重要性重要性):):(1)是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考点考点 2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1.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1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 2)政治自由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3 3)监督权监督权2.2.公民的政治义务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考点考点 3 3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于与集体利益坚持个人利于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考点考点 4.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1.民主选举民主选举(1 1)民主选举的方式民主选举的方式: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直接选举、间接选举2 2)我国的选举制度我国的选举制度: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的选举制度专业.专注. . .(3 3)如何行使好选举权利如何行使好选举权利:提高参与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公民意识,积极参加选举;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2.2.民主决策的方式民主决策的方式:(1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社会听证制度2 2)民主决策的意义民主决策的意义:反映民情,体现民主性;集中民智,提高科学性;是促进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增进公众参与的热情和信心、能力、政治责任感3.3.民主监督民主监督(1 1)方式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舆论监督制度、以及监督听证会以及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网上评议政府府。
2 2)民主监督的意义民主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3)有利于维护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