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发展建议研究.docx
4页农业科技发展建议研究 1制约辽宁农业科技发展的因素 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是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和谐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在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科技发展方面均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辽宁省紧紧围绕"科技兴农"的主题,农业科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时也有出现了问题和障碍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对基础设施、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是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二、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学生产观念不强,较难适应现代化农业;三、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重复性研究多;四、科研服务体系机制不活、管理缺位,难以承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与实际示范工作五、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研究经费不足,制约了科技资源的研究利用,从而影响了科技创新效率;六、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严重不足,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七、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够紧密,能够形成科技产业的成果数量少,科技成果利用率不高[2] 2加速辽宁农业科技发展建议 2.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在全面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进程中,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仍旧是制约农业共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
从整个地区农田水利设施来看,很多设施已经严重老化,或没有排水设施,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刻不容缓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民生关键问题,从农民最迫切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入手,择优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带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3] 2.2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支持力度 同志曾说:"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要致富,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素质提高了,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就不是问题了各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完善农民教育的培养内容和方向形成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科技培训机制科研院所也要做好示范引导作用,鼓励、激励农民主动学习新技术,开展全方位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方式 2.3加强政府对科技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 科技管理部门应加强区域科技的整体布局能力,集成省、市、地方的科技资源,进行汇总再分配加强下级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的基础上,政府应重点针对各地方资源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定位扶持增强县市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健全县市科技机构机制,推动基层科技队伍的建设。
建立地区间区域性科技合作机制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地区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4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建立以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型企业、中介服务组织相连接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立以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农业科技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成果转化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积极推广科技特派、科技下乡、专家入户、"科研院所+企业+农户"等推广新模式,形成科技产业化的新格局,提高农业科技的快速转化成生产力的能力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有效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发挥试验示范基地的带头作用,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供广大农民培训学习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该组织在农村社区中的组织优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和推广应用范围 2.5建立以政府为主体持续稳定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的长效机制 政府应建立对农业科研机构的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引导农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提高对农业科研投入的力度,增加基础性、经常性科研经费,支持从事农业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的公益性研究。
优化政府科研投入结构,有效提高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完善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设计预算标准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鼓励科研院所之间、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逐步形成政府、地方、企业相结合的多渠道的投入环境,进而建构一个多元化、高效率产出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投资体系[4] 2.6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建造一流的农业科研团队 要广泛吸引,留住科研人才,稳定队伍建设,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完善各类人才的薪酬制度,逐步建立合理规范、公平公正、监管有力的岗位补贴制度政府应拿出专项资金,给予数额不等的科研启动资金,为科研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按照农业科技用人的基本需求,构建高水平农业科研人才及科研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加快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建立一套适应农业科技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形成包括对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和科研成果的科考核评价方法和科学评价标准要在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的选拔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科研环境[5] 作者:董玥 王辉 吕立涛 孙大为 周攀 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