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卅年桃李三千树.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89704140
  • 上传时间:2022-05-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87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卅年桃李三千树 卅年桃李三千树 ——陈乔森的教导生涯 主讲人:刘佐泉教授 雷州半岛地处大陆南段,天南重地,瀚海之滨,自古为形胜之地自秦入幅员,汉置合浦郡徐闻县唐宋以降,随着雷州半岛的开发,中原文化之传入,人文渐盛,英才辈出一方水土育一方人雷州半岛有热带海滨的瑰丽景观,具有南国之独立风情,生于兹长于兹奋斗于兹的雷州人物,亦有其特色,这是雷阳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 “读破牙签三万轴,收取声名四十年这事晚清学识渊博、湘军统帅、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两江总督曾国藩赠雷州才子陈乔森的对联 “五百年名世挺生,君固不死;八千里知交零落,我独何堪!”这是湖北举人杨守敬写给陈乔森的挽联我们此后二联的联语和撰联者的身份,可以想象陈乔森当年在社会中的知名度 一、从偷听生到雷阳书院山长 陈乔森,原名陈桂林,字颐山,又字公木清道光十五年(1835)出世于遂溪县椹川乡(现东海岛东山镇),其祖原属吴川县乾塘,其父讳某,曾在清兵营当过兵,由行伍擢外委,其母梁氏,封大恭人陈乔森自幼受其父影响,于是“幼既好弄长,乃益穷兵,”“少而好驰马试剑”,从小便立志学武。

      他虽聪颖卓异,但家庭贫困,无钱读书,只好在路过私塾的门口偷听偷看塾师教读书,默记心中稍长,他便继承父志去当营兵 塾师怜陈乔森家贫好学,大表其慈心,免费入学道光三十二年(1842),陈乔森十三岁考上秀才,当喜报表示在这位师长眼前时, 他以伯乐的心情为这位穷苦学童的出息而庆幸雷州城苏楼巷拔贡凌云见陈乔森的能谈经论典,感其年少学识非凡,鼎力向社会名流推举此时,他更加发奋图强,孜孜不倦咸丰五年(1855)进士殷寿彭任广东学政,全省开展“岁考”,陈乔森这位初出茅庐的少年赴童子试,次年应府试,以“绿营鸟衣博士弟子”被录为应试的生员咸丰七年(1857),殷学使亲临雷州主考院试考试之日,陈乔森的《拟潘安仁秋兴赋》一文,辞藻古雅,如双鹄并飞,殷学使,称赞不已,视陈乔森为奇才此时,正逢七夕设宴招饮,陈乔森又在宴席上即度题《拟柳子厚乞巧文》,洋洋数千言,如流水行云,一挥而就此“两赋”文笔意境幽深,博得社会名流的好评,声名大振,被高选为拔贡,准予录送乡试咸丰八年(1858),吴川进士陈兰彬(中国第一任驻美公使)因丁忧归里,受聘主讲高州高文书院陈乔森以“博士弟子员”受业于陈兰彬门下,从师深造。

      名师出高徒,是年陈乔森到省城广州加入秋闱考试,由拔贡连中举人此后,他顺遂地跨进了科举的门槛 咸丰十一年(1861),在省城参见乡试前后,陈乔森都利用空隙时间到书肆看书店老板见他东翻西掀,一本也不交易,便很不客气的责怪他:“你是买书还是翻书?”陈乔森答以要买的书找不到,只好随意看看店老板问他要买什么书,陈乔森把书名说了;店老板问他为谁买,他答以为自己;店老板问他何方人士,他答以家在雷州店老板一听,竟嘻嘻哈哈的大笑起来陈乔森被气得怒火三千丈,但他还是彬彬有礼地反问:“莫非雷州人就不配看这么一本书?”店老板俨然直言不讳的说:“是的,是的??”陈乔森强捺内 心气氛,再次反问:“那你以为我不是来看书的?”店老板仍满不在乎地答道:“是的,是的??” 陈桥森见状,忍无可忍,他二话不说,把手上的书递了过去,并说:“这本书我看过了,你可以随意试试!”店老板骑虎难下,但他也有这个想法:手上那本书可能刚看过,所以道得出来,这以前翻过的,可能并为专心阅读于是,他初那么唾手拿了一本,再那么有意挑拣几本,然而陈乔森面对店老板的诸多问难,照旧象倒水入缸,一泻而下,有的简直在背诵原文店老板越问越窘,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不过这本翻翻那本掀掀,就把全书内容领会得如此深透。

      他想到这里,这才记起自己怠慢贵客,有眼不识泰山,于是打躬作揖,忙把陈乔森请到后堂,赔礼赔罪,以表敬意 从这以后,广州书肆中人都知道雷州有个了不起的陈乔森每当他光临书肆,都相敬如宾陈乔森由于有了这个便当,阅读了更多的书,别人难得一见的珍本也有机遇看到这就为他后来的殚见洽闻打下了分外有利的根基 陈乔森的《拟潘安仁秋兴赋》、《拟柳子厚乞巧文》面世之后,在文士聚集的五羊城赢得了雷州才子之称,在文人荟萃的冠盖京华更享有无比盛名他所寓居的雷阳会馆,来访之人络绎不绝他最早深交的是“同年”德清许振袆 咸丰十一年(1861),陈乔森到北今参与会试时,他与许振袆一见如故,一谈新颖,相见恨晚会试一罢,相互交换应试诗文陈乔森听罢许振袆朗读闱中所作诗文,点头称赞,认为是科必中;可是许 振袆的闱墨呢,说一声“好”之后,便默不作声,而摇起头陈乔森在介绍自己诗文时,还以为下笔潇洒,掷地有声,即使名不高中,也不至于名落孙山然而,许振袆方才的神情,使他感到特别以外 后来,许振袆指出,陈乔森写的虽是上乘之作,而当今试官大多墨守成规,以八股为重,凡属不羁之士,超越之思,往往被认为不合时宜。

      会试揭晓了,许振袆金榜题名,不出所料,而陈乔森呢?榜上无名,应了许振袆所言许振袆在官运亨通时任广东巡抚,仍同陈乔森保持真挚的情谊,竭力扶助运筹,曾以“求珠赤水目光炯,倚剑碧天胸次高”之联赠陈乔森以表敬意 同治二年(1863),陈乔森其次次赴京回事期间,与南皮张之洞接下深厚友情此次经会试、殿试,张之洞考取一甲第三名进士,金榜题名夺得探花宝座,陈乔森又是名落孙山其时,张之洞在翰林院主持风雅,后来又在政坛上飞黄腾达当上了两广总督,但他对陈乔森的情谊始终一贯不移张之洞有座别墅,很想提上个超群拔俗的别墅名,征集了好多学士的观法,但都不梦想有一次,陈乔到张府访问张之洞请他入席之后,告知征求别墅题名之事陈乔森听了稍为思量,便说:“依弟之意以老元尊讳为名”,建议以“张公之洞”为别墅名张听后,喜形于色,接纳了陈乔森的题名在陈乔森的心目中,张之洞是个“深心鉴古事,无意异古人,落落却难合,温温能自真”的挚友他在思忆张之洞的诗中流露了“何时至尔侧,一洗别来尘”的怀感 陈乔森的挚友杨守敬是湖北人,举人出身,是清末民初出名的地 理学家、书法家他上京会试时特转途取道湖北访问杨守敬,见面于樊城,两人称刎颈之交。

      陈乔森的老友彭玉麟,曾任钦差大臣、湘军将领当陈乔森在“长剑低垂客子孤,振衣飘然归故庐”落叶归根的时候,彭玉麟邀请他到其衙门畅叙离别之情在安庆相聚时,彭玉麟盛情款待,“皖江旌节驻,扫榻独相留”彭玉麟画一幅梅花相赠,陈乔森在画上题“静思下笔叹精妙,非能知画能知梅”在此之前,在京的好友们曾经资助陈乔森捐一个户部候补主事的职位,陈乔森不恋京都,彭玉麟珍爱他的才华,特向当时叱咤风云的曾国藩推举,梦想能适其才所用曾国藩在日记中有“雷州举人陈乔森来访”的记录,曾国藩是在南京接见他的据传,两人谈诗论赋,说古道今,陈乔森引经据典如流曾国藩虽然佩服他的学识,但觉得他不熟知兵家之事,故没有相留彭玉麟苦心好意扶持也就告终这次见面,也使曾国藩心中烙下陈乔森的良好印象读破牙签三万轴,收取声名四十年”这幅赠联,就是在陈乔森归雷州后,只有一面之交的曾国藩所书赠,可见他的才学使人敬仰后来,彭玉麟奉命到广东办理防务,得悉陈乔森有一处乡村式园林别墅,便撰写“诗书于我为鞠蘖,嗜好与世殊酸甜”和“昂扬男子孔文举,激荡英雄鲁仲连”两幅楹联,以示庆祝 陈乔森归故里多年,当年竭力挽留他在京的好友潘存(海南岛文昌县人,时任户部员外郎)仍在京当官,两地书信不绝,陈乔森有《寄潘儒初初》诗表其思念之情: 十年留滞决归迟,车淖衣尘苦恋谁? 幻戏游龙空百变,故巢猿鹤久相思。

      东风送雨过茅屋,春水随云入槿篱 犁犊匆促秧马健,愧难来共酒盈卮 潘存珍重陈乔森的情谊,也珍重他的诗作,慎重的保存、搜集他的诗编成《海客偶存》这位琼州的才子虽然名高学富,对陈乔森还是礼让三分有一次潘存到雷州访问陈乔森,天宁寺的僧人恳潘存为古刹题诗联,他挥毫泼墨写下一联: 佛语何如菩萨语; 我诗不及逸山诗 联语中的“逸山”是陈乔森的号,可见潘存对陈乔森多么的崇敬 潘存到陈乔森的别墅作客,陈乔森以膏蟹作肴,并写了《同潘存食蟹》一诗,把他们的感情融于翰墨: 小艇归来任以携,毗邻就饮满幽栖 莼羹偶忆芦花水,姜醋新添蒜子泥 出袖不须闲左右,隔筵相与让团脐 何人会起监州惧,有酒盈樽万类低 在广东同乡会中,与陈乔森有刎颈交情的,一个是黄遵宪,另一个是邓承修 黄遵宪是光绪间举人,著有《人境庐诗草》他那《岁暮怀人》诗中便有憧憬“陈乙山户部”之作: 珠江月上海初潮,酒侣诗朋次等邀 唱到招郎吊秋喜,桃花间竹最销魂 邓承修,字铁香,是清末对内政敢于谏诤而对外侮力主抗击的名翰林之一他还是被人目为“清流”派的领袖人物“四谏”中人——与何佩纶、宝廷、陈宝琛齐名。

      邓承修在北京时也曾为陈乔森涉足仕途而竭力奔波我们从陈乔森道别京都南下苏皖旅途孤寂而思念邓承修时写的《梦邓铁香》诗中,可以窥见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落落在天地,年年空自残 冰霜同冀北,风雨又淮南 物累因人热,生平我独谐 何堪孤泊晓,远梦坠清潭 后来,邓承修逝世,陈乔森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回忆这位铁骨铮铮的故友诗云: 铁汉铮铮众所惊,兼之文字作金声 千官缄口输忠悃,万马腾蹄压敌情 陈乔森满腹经纶却与宦海无缘,他的一生除任过暂短的“户部候补主事”之外,根本上没有涉足官场凭他的才学和诸多的社会名流的赏识,他完全可以在仕途上展其身手,约莫由于他特有的自尊心,不愿倚人篱下陈乔森深深地熟悉到“公卿推举事终虚”,这条路也“行不得也哥哥”于是,怏然南归,终止了他“橐笔游燕都,走齐梁吴越楚豫”的汗漫之游,再在羊城客居之后,于光绪二年(1876)身患疾病而返雷州此时,他虽然不是“衣锦荣归”,而雷州诸贤达、官吏、缙绅、学子闻其归雷,都欢欣相告,登门访问,应接不暇此后,他出任雷阳书院山长,这是众望所归 后来徐振袆官运亨通,在任广东巡抚时,曾请陈乔森帷幄运筹,匡所不逮可是,诗酒往还,犹似当年,而欲为国事奔劳之志仍难如愿。

      他觉得寄人篱下,终非久计,在相聚的一段时间之后,就重返雷州,重主雷阳书院,为桑梓栽桃育李,以度他晚年岁月 二、执教雷阳书院三十载 雷阳书院,又称府书院,位于雷州城天宇寺旁(今雷州市第一中学内),明崇祯九年(1636)知府朱敬衡创办,清雍正八年(1730)知府叶思华移建雷州城南隅(今广朝南路124号),为三雷最高学府,学生笼罩海康、徐闻、遂溪及雷州半岛周边的毗邻地域书院内有教室、书斋、礼殿、书室等建筑物,订有学规,以研习四书五经为主,属科举考试时文之书院关于山长及学员的条件亦有明文规定:“拔诸学之秀者聚处其中,延明经修行之儒为之长书院选郡县之秀聚之一区,设之师曰山长聚星岭之英华,才罗三属,挹花台之秀气乐育一堂 陈乔森接任雷阳书院山长期间,领导得力,教导、教学有方,书院进展很快,成为广东六大书院之一 首先,有新的明确的办学思路和指导思想陈乔森山长既不遵循嘉庆四年(1799)知府五泰“入孝”“出悌”,株守“先王之道”;也不墨守咸丰五年(1855)郡守郭椿寿“致用本穷经”那老一套,而是提出新的一套这,从他为书院门口的一副对联为: 士气云蒸,伫听雷声此后起; 文澜海涌,行看湖水一时平。

      意思是说,书院的学生众多,必将有考取功名、金榜提名者,会震撼雷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