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国主义论》的空间向度及其当代价值.docx
21页《帝国主义论》的空间向度及其当代价值《帝阈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通俗的论述)》 (简称《帝国主义论》)是列宁系统地论述其帝国主 义理论的主要著作自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这 一文本进行了持久而深入的研究在众多成果中,对 于《帝国主义论》中的空间向度探讨甚少,似乎出现 了 “空间空场”这一方面是由于“空间转向”的话语中对 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用时间去 更多地消灭空间”的历史偏好,从而造成了对空间维度 认知的缺乏;另一方面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以历时 性的表达方式来阐述帝国主义,这种清晰的时间脉络 遮蔽了其内在蕴含的空间向度实际上在《帝国主义 论》中,列宁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分析手 法,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的历史进程及其开展趋势, 构成了其中“显性逻辑”的时间范式,另一方面也分析 了帝国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的开展状态,构成了其中 “隐性逻辑”的空间范式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 描绘了资本空间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布展图景说明了 帝国主义时代金融资本的脱域性特征和资本空间的流 动性特点,勾勒了资本空间的非对称性结构,提出了 无产阶级的革命策略,从而使其帝国主义空间批判理 金融资本将其视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并全面垄断殖民 地市场,对殖民地进行直接的统治。
对于各种形式的 附属国,金融资本的统治方式也各有不同对于半殖 民地,采取政治统治的方式,即扶持自己的政治代言 人或者自己派遣官员进行统治,“对金融资本最'方便最 有利的当然是使附属的国家和民族丧失政治独立这样 的支配半殖民地国家是这方面的‘中间形式的典 型”[19]而对于形式上独立的国家,那么采取金融和外 交上的控制,“它们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际 上却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关系的罗网缠绕着”[20]列宁在这里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政治上独 立,而由于金融依附导致外交依附于英国的阿根廷; 另一个是政治上独立,而由于外交依附导致金融依附 于英国的葡萄牙这种依附性空间格局也成为资本空 间流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gzslib202204021423D12C1DD9-8C79-4BF5-9871 -613B5D9CF1B6金融资本脱域化开展,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塑造了资 本空间流动性特性,即空间的不稳定性和依附性昭 示着,帝国主义时代资本空间的扩张与重组,并没有消弭其内在的矛盾,反而使其矛盾进一步外化和激化, 帝国主义的不平衡开展就是这一明证三、不平衡的空间结构与无产阶级的革命策略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沿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时代马克思对于工业资本的同质化空间批判理路,揭 示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空间对于异质化空 间的改造和剥削的关系,从而说明了金融资本开展所 导致的不平衡空间结构,以及在这种非对称性空间结 构之下,无产阶级摆脱资本逻辑控制,进行社会革命 的基本策略。
在马克思看来,机器大工业的开展决定了资本空间 的同质化进程,其鲜明表现就是,工业资本“为了从空 间上夺回在时间上失去的东西”[21],推动了生产集中 化,实现了对生产空间的重塑在此基础上,工业资 本试图整合对工人的生活空间,并将其纳入到同质化 的资本总体空间之中,以生产空间统摄生活空间通 过整合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资本的同质性空间开始 向世界范围内扩张这是自由竞争时期资本空间同质 化进程列宁从金融资本逻辑出发,分析了帝国主义 时代金融资本争夺原料产地和殖民地扩张过程中,所 形成的异质化空间,并认为异质空间所表达出来的就 是金融资本不平衡的、非对称性的空间格局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各个企业、各个工业部门和各个国家的开展必然是不 平衡的,跳跃式的”[22]这一方面由于各国资本主义 制度建立的时间先后的历史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资 本的逐利本性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在国内剥削而得 到的“剩余资本”,并不会用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 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相反,资本家会 将“剩余资本”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因为“在这些落后国 家里,利润通常都是很高的,因为那里资本少,地价 比拟贱,工资低,原料也廉价”[23]。
列宁在对各最大 帝国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几十年中铁路总长度的比照 分析中得出:金融资本不是削弱了这种开展的不平衡 性,而是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各个局部开展速度上 的不平衡从而加深了帝国主义的危机列宁对于帝 国主义时代资本空间的批判,是为了唤起无产阶级的 阶级意识和各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革命热情,以此完 成对资本空间的逆向改造,走向社会主义首先,保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纯洁性的策略列宁 对帝国主义空间批判,始终是与无产阶级运动中各种 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对考茨 基的帝国主义理论批判在列宁看来,金融资本会利 用其在殖民地获取的高额垄断利润来收买工人阶级, “帝国主义有一种趋势,就是在工人中间也分化出一些 特权阶层,并且使他们脱离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24] 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被消解,使这些人成为甘于沦为 帝国主义的附庸,安于现状的机会主义者,“反对帝国 主义的斗争,如果不同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密切联系 起来,就是空话和谎言”[25]所以,只有明确机会主 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划清界限,才能保持思想意 识的纯洁,重新唤起无产阶级和殖民地人民的革命热 情,汇聚成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其次,殖民地解放与社会民主革命相结合的策略。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空间的不平衡结构,既有国内高度 兴旺的空间对于相对落后的空间优势,又有世界范围 内兴旺民族对于不兴旺民族的优势,这种不平衡的格 局势必使社会革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其间既有各先 进国家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国内战争,又有不兴旺 的、落后的和被压迫的民族所掀起的一系列民主的、 革命的运动,其中包括民族解放运动”[26]因此在不 平衡的空间格局下,无产阶级革命策略之一就是将殖 民地解放与社会民主革命相结合列宁的这一设想在 中国成为了现实,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革命的历 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 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27]这是由中国革命的对 象所决定的,也是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进 行社会革命的基本走向最后,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进行革命的策略帝 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不平衡开展所带来的另一个影响 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在各国开展不平衡鉴于帝国主义 兴旺国家,会利用其在殖民地获取的高额垄断利润, 收买本国的工人阶级,改善其生活状况,从而消解其 阶级意识,缓和阶级矛盾而在相对落后的国家,阶 级矛盾那么更加尖锐,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也是最强的, 因而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有可能 取得胜利。
社会主义不能再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 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 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 级以前的国家”[28]也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列 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带着俄国工农群众,推翻了沙 皇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理论变成了现实列宁对于帝国主义时代非对称性资本空间格局的 揭示,其目的乃是在于寻求一条构建社会主义空间的 现实路径,通过保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纯洁性而提 供思想保证,民族解放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策略为落 后民族走向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在帝国主义最薄弱 环节进行革命等都是构建社会主义空间的先决条件四、《帝国主义论》的当代价值虽然历史环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资本主义弹性积 累方式的建立,使得其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 并没有改变其寄生性和腐朽性的特征2008年资本主 义世界的金融危机就是明证《帝国主义论》依然具 有当代解释力,对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引力首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在资本主导的全 球化大时代背景下,资本的逐利本性不仅仅是要获得 短暂的利润,而是要寻求思想上的统治,以获得更加 长远的利益,正如列宁所说,“金融资本的政策和意识 形态,加强了夺取殖民地的趋向”[29]。
在经济全球化 日益深化的今天,一方面由于不平衡的开展所带来的 社会思潮的分化,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 态的渗透,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 思潮甚嚣尘上,其目的就是希望中国改旗易帜,放弃 马克思主义信仰,丢弃社会主义信念,沦为资本主义 的附庸为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 程中,必须坚决抵抗这些思潮一方面要敢于亮剑, 深入剖析这些思潮隐含的政治意图,敢于同各种错误 思潮作坚决地斗争,“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认 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30],筑牢意识 形态的思想防线;另一方面要坚持和开展马克思主义, 夯实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作为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除了要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外,还要紧密结合时代条 件和具体实际,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升意 识形态的理论高线gzslib202204021423D12C1DD9-8C79-4BF5-9871 -613B5D9CF1B6其次,有效维护金融平安金融资本是帝国主义最 主要的资本形态金融资本“为了垄断一切,不仅要从 国内市场(本国市场)上,同时还要从国外市场上, 从全世界上把竞争者排除掉”[31],不惜采取各种手段, 实现了从生产空间到社会空间再到生活空间,由区域 空间到全球空间的渗透,逐步形成了对社会依赖性关 系的支配。
在新殖民主义阶段,以前的殖民地纷纷实 现了政治上的独立,“金融资本是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 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 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着 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32]随着经济的开展, 金融资本的脱域性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金融资本已然 不再狭义上表现为货币资本,而衍生出数字资本、能 源资本和网络资本等各种虚拟形态,形成了对社会空 间的隐性支配进入到新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为防止 金融资本对社会主义空间的渗透,必须完善金融平安 战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首先是要回归根源, 正确认识金融资本的本质社会财富的增加只能是从 生产领域中创造出来为此,必须坚持金融为实体经 济服务的根本导向,“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 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 融风险的根本举措”[33]在此基础上扩大金融开放, 一方面是要吸收国外金融在科技、管理、服务等方面 的丰富经验,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打破金融垄断, 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另一方面就是 坚持金融走出去战略,特别是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金融创新和亚投行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中 国金融的影响力,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创造条件,完善全 球金融治理,维护社会主义的空间正义。
再次,积极推动以“一带一路”为载体的新型全球化 列宁在阐述帝国主义时代的全球化时,就认为资产阶 级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心肠特别狠 毒,而是因为集中已经到达这样的阶段,使他们不得 不走上这条获取利润的道路”[34]为了实现利润的最 大化,资本主义中心国家所奉行的是以本国经济利益 为中心的排他性增长模式,依附性的合作方式,垄断 性的分配形式以及由此产生了 “利益至上”和“赢者通 吃”的零和思维方式在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中,虽然客观上促进了落后地区生产力的开展,但资 本主义中心国家也从中汲取廉价的生产原料和劳动 力,严重制约了其他民族国家的开展空间,导致全球 范围内的开展失衡日益加剧,进而造成了全球治理危 机面对着资本主义主导下全球化的治理危机,中国提 出了自己的全球治理方案,特别是推动“一带一路”建 设倡导的是以共同繁荣为目标的包容式增长,平等 式合作,普惠式分配以及“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 义利并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