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桁架拱桥.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钢桁架拱桥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市政根基设施的创办规模不断加大,大跨径兼具景观效果的桥梁逐步在我市开头兴建秦皇岛市大汤河景观步行桥工程,连接了植物园与红飘带,该桥为中承式钢桁架拱桥,三跨连拱,最大跨度80米桥梁设计不仅考虑人行交通功能,还兼顾景观效果,该桥钢桁架为红色,既是红飘带的立面延续,又给植物园添加了一道亮丽的彩虹本文主要探讨了钢桁架现场拼装施工实践,总结了桥面系和吊索安装施工流程分析了桥梁成型后对吊索力举行了监测和调整的工程实践 【关键词】钢拱架;吊索;索力 秦皇岛市大汤河人行景观桥是我公司承建的一座钢布局桥梁,也是我市大汤河上第一座景观拱形桥梁该拱桥施工期间,更加是施工进入到关键工序(焊接钢桁架拱肋、桥面系焊接、吊索安装),在施工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设计和监控人员共同努力,最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本次工程实践,验证了科学流程与严谨施工的重要性 1 桥梁概况 秦皇岛市大汤河人行景观桥采用中承式钢桁架拱桥,桥梁跨径采用35+80+35=150米的三跨连拱,中间拱为中承式,两侧拱圈为上承式飞燕形式,拱圈由上弦拱肋和下弦拱肋两片面组成,之间采用焊接工字钢连接形成平面桁架(7~10节点间竖杆、斜杆采用箱型断面),与两拱圈连接片面采用节点板栓接,横桥向两片拱肋之间采用横撑连接,桥面以上片面除0、3节点采用“K”字撑外其余均采用“一”字横撑。
桥梁主拱圈采用矩形箱型断面,截面尺寸为500*300mm,顶、底板采用14mm钢板,腹板采用18mm钢板,由工厂分段预制,运输至现场搭设支架焊接成整体 桥面系做法分为中跨下承和边跨上承两片面,中跨下承式片面:吊杆采用两种形式,除6号吊杆采用外径30mm的钢拉杆外,其余均采用OVM.GJ15-3CR型钢绞线整束挤压拉索 横梁采用焊接工字钢,高40cm,顶、底板采用20mm钢板,腹板采用16mm钢板横梁之间采用五道箱形纵梁连接,外侧2道纵梁采用箱型截面,布局尺寸为400*200,钢板厚12毫米 桥面板采用10mm钢板与纵梁和横梁焊接,为和两侧景观及木栈道相协调,在钢桥面上安装木布局桥面 桥台采用薄壁式桥台,下接桩根基,设2根桩基直径1.5米中墩下部布局为混凝土拱脚,下接4桩承台,桩基直径1.5米中、边墩桩基均采用摩擦桩设计 2 钢桁架施工要点 2.1 工艺流程 拱脚、桥台根基施工(同时厂内分段制作钢桁架)→钢桁架拱肋支架→现场拼装钢桁架拱肋→由中间向两侧依次安装桥面系钢横梁(同时安装吊索)、纵梁→桥面板铺装→栏杆安装→索力检测及调整→桥面板铺装 2.2 钢桁架拱肋安装 步骤一:测量A、B、C、D四个墩台上10个支座垫板的水平度以及垫板的相对位置,划出中心线。
步骤二:架设拱肋D段(整拼),及相应横撑、端横梁1)安装拱肋D段;(2)安装端横梁HL5;(3)安装相应横撑 步骤三:架设拱肋C段(散拼),及相应横撑1)工地现场整体拼装拱肋C;(2)安装拱肋C段;(3)安装相应横撑 步骤四:架设拱肋B段(整拼),及相应横撑1)安装拱肋B段;(2)测量斜杆X6位置两头孔距,制造厂按此数据钻制另一头孔;(3)安装X6;(4)安装相应横撑 步骤五:架设拱肋A段(整拼)、相应横撑1)安装拱肋A段;(2)测量斜杆X2位置两头孔距,制造厂按此数据钻制另一头孔;(3)安装X2;(4)安装相应横撑;(5)拱肋焊接及去除拱肋支架;(6)测量吊索位置拱肋顶标高 3 桥面系和吊索安装要点 3.1 桥面系施工 该桥面系为典型的悬浮体系,桥面系钢布局与吊索安装合作举行,施工中先由中跨中间0#索向两端依次举行 3.1.1 0#索施工步骤:安放钢横梁→定位测量→挂索→吊索下端连接 3.1.2 两侧1#索施工步骤:钢横梁安装就位→定位测量→挂索→吊索下端连接 3.1.3 安装0-1#索纵梁,与横梁焊接一体 3.1.4 向两侧依次安装2→6#钢横梁、吊索(杆)、纵梁。
3.1.5 由中间向两边焊接桥面板 吊(索)杆安装,将吊索水平运至桥面起吊位置,用升降车将组装好的吊索竖直吊起,将上叉耳螺孔对准拱桥的拱肋板孔,用柱销锁紧;将下叉耳的螺孔对准桥面肋板孔,用柱销锁紧(以此类推分别安装其余吊杆)根据高程进一步调整调理套筒,使桥面完全达成设计高程后锁紧螺母 3.2 吊索索力调整 吊索(杆)力的大小与平匀程度直接影响到成桥时的线性、各布局的内部应力分布以及使用中的荷载效应,最终对桥梁的美观、安好以及使用寿命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 3.2.1 本次吊索力调整的目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得桥梁的吊索力与理论值相符,达成平匀的程度并达成设计要求;(2)桥梁线型平顺,误差符合模范要求;(3)布局内力分布平匀,保证桁架拱及主梁的内力不发生明显变化 3.2.2 吊索力调整步骤及方法 (1)吊索力采用频率式吊索力动测仪初步测量 (2)理论计算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程序MIDAS CIVIL举行理论计算,得到理论吊索力再在模型中输入初测吊索力,经过调整,在模型中使得吊索力符合设计 (3)第一次调整吊索力吊索力采用压力传感器及频率式吊索力动测仪举行测量。
拟定按照从两边对称向跨中的依次对吊索力举行依次的调整目的为使得吊索力初步接近设计要求,对吊索力动测仪完成系数标定 (4)其次次调整由于已采集到切实的吊索力实际值,在经过模型理论计算后,对超出模范要求的吊杆逐一举行最终调整,使得达成设计要求,且保证吊索力的平匀完成此次的吊索力调整工作 3.2.3 吊索力的监控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