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凯和****啦
  • 文档编号:201946076
  • 上传时间:2021-10-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9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熟悉,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依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艺术观点和艺术爱好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诗词: 班固(东汉) 原文: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咏史》为东汉史学家班固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咏叹缇萦救父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歌咏了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正是由于她伏阙上书,不仅救了触刑的父亲,还感动文帝下达了废除肉刑的闻名诏令所以班固于开笔之际,先以悠邈之思,追述了任用肉刑的历史:“三王德弥(终也)薄,惟后用肉刑”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之文王、武王,据说他们均以“文德”治天下,“至于刑错(弃置不用)而兵寝(保藏)”,被誉为“帝王之极功”(《汉书刑法志》)但到了三代之衰世,就不免王德日薄、刑罚滥施了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施用“五刑”的条款竟多达三千余项。

      这两句思接千载,于历史追述中表达对任用“肉刑”的肤浅感叹 自“太仓令有罪”以下,诗人笔凌百世,直叙汉初淳于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太仓令”即汉初名医淳于意,他曾担当齐之太仓(官仓)的小吏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书告发他触犯刑律,遂被逮捕押往长安五个女儿急得直哭,他大骂说:“生女真不如生男,缓急之时谁能帮我办事!”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孤独之状)”之意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特别哀痛,痛感于“死者不行复生而刑者不行复赎”,毅然随父进京,上书汉文帝,“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上书诣阙下”四句,描述的就是缇萦到宫廷上书的情景鸡鸣”、“晨风”,均为《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名篇前者抒写后宫督促君王上朝之情,后者歌咏女子“未见君子”之忧据《文选》注引刘向《列女传》,缇萦伏阙上书时,曾“歌《鸡鸣》、《晨风》之诗”班固以“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抒写缇萦忧急断肠、歌号阙下的景象,读来令人怆然泣下正是缇萦舍身赎父的一片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文帝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最终赦免了她的父亲,并在诏书中感叹说:“夫刑者,至断支(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之父母哉?”并作出了“其除(废除)肉刑”的重大决策(见《列女传》)。

      促成文帝作出如此重要决策的,竟不是众多的须眉,而是这位临淄的民间少女诗人有感于此,在结句中不禁长声吁叹:“百男何愦愦(愚笨),不如一缇萦”! 初看起来,班固的这首《咏史》,纯是对缇萦救父事迹的歌咏,似无更多的题外之旨但历史上可歌可泣之人甚多,班固何以不咏他人,偏偏想到了这位女子?这就得联系诗人自身的遭际来考察了在班固的一生中,曾有两次被捕入狱:一次是在早年,被人告发私撰国史(《汉书》)而入狱幸亏他兄弟班超诣阙上书申辩,才被释放;一次是在晚年,由于班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得罪了洛阳令种竞种竞利用大将军窦宪事败之机,捕系班固最终因无人救援,死于狱中《咏史》一诗,大约正作于晚年系狱之际或许他有感于其子不肖,累及自己下狱而不救,才触发思古之幽情,写下了这首歌咏缇萦救父的`诗?假如这一推想不错,那么,班固就不是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在诗中寄寓了自身的现实感慨了他之称颂“三王”以及文帝的不用肉刑,岂不隐晦地表达了对当时朝廷任用肉刑、诛戮大臣的贬责?他之感叹于“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不更包含了对诸子不肖、累及其父的凄怆?从这一点看,这首诗正是开了“借咏史事以抒己怀”的“咏史体”之先河。

      评价历来评论班固此诗者,总要用钟嵘“质木无文”一语,以贬斥其艺术成就其实,作为一首早期的文人五言诗,此诗虽然“质木无文”,但能在短短十数行间,如此凝炼地抒写缇萦救父大事的始末,其概括力并不下于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等诗而且在叙事之中,也时有“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的声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的寄慨,不乏唱叹之致钟嵘《诗品》称其“有感叹之词”,将其视为“东京二百载中”所不多见的五言代表作,正是承认了它艺术上的胜利,而不是失败所以,从进展的眼光看,《咏史诗》不失为五言创制时期的杰作 简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宝鸡市)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班固是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以父所撰《史记后传》叙事未详,乃潜心连续撰述力求精善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被人诬告私改作国史,下狱其弟班超辩明其冤,出狱后被任为兰台令史,奉命撰述东汉开国以来史事,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又自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明帝复命他完成前所著书。

      他认为《史记》以汉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不妥,决心撰写起自汉高祖、最终王莽共二百三十年事迹的《汉书》汉章帝时,以文才深得器重,迁官玄武司马建初四年(79年),章帝召集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命其记述其事,撰成《白虎通德论》(一名《白虎通义》)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随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参预谋议次年,行中郎将事永元四年,窦宪失势自杀,他受牵连免官、被捕,死于狱中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将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