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之道》课件3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32页
  • 卖家[上传人]:gege****666
  • 文档编号:196071451
  • 上传时间:2021-09-16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4.96M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学之道 礼记,05,导入,导入,1.积累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文意,准确翻译 3.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程颢、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大学,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大学的作者,大学一书,为春秋时孔子的门徒曾参(一读shn,一读cn)所著曾子(前505年前435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大学”,“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与“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的“小学”相对大学之道,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为总纲,意义重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原文,第一段分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 1.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明、彰显第二个“明”是形容词,美好 3.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是“新民”,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第一段分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 4.止:至、到 5.知止:知道目标所在,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 6.静:心不妄动 7.安:性情安和 8.虑:思虑精详 9.得:处事合宜第一段分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探究,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三纲领”,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何为“三纲”?,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 “亲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使自己的修养作用于民众,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 “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三纲”之间的关系?,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理解性默写,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 ,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第二段分析,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注释 1.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 齐,使整齐有序 2.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 3.正:使端正第二段分析,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注释 4.诚:使真诚意:心意 5.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6.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 7.庶人:普通百姓 8.壹是:一律,一概本:本源、根本第二段分析,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译文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第二段分析,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译文 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何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之间的关系,“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解性默写,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2、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致知在格物,理解性默写,3、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 , ,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拓展提升,阅读下列大学中的其他选段,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身为国君,要尽力做到施行仁政;身为人臣就要尽力尊敬君王;身为子女,就要尽力孝顺父母;身为父亲,就要尽力对子女慈爱;与他人交往,就要尽力做到诚实拓展提升,阅读下列大学中的其他选段,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使意念真诚,就是不要欺瞒自己就像厌恶污秽的气味,就像喜好美丽的女子这就是自己求得安然满足,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谨慎拓展提升,阅读下列大学中的其他选段,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的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小结,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随堂测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用“ ”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1)在止于至善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随堂测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 ”,修身的前提条件是“ ” (4)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3)先修其身,先正其心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共36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分析题 课件(共33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的种类+课件(共32张PPT).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过 第10讲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统编版)-语言文字运用之鉴赏语句的表达效果 课件(共43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于小说的特征及命题+课件(共35张PPT).ppt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平面向量与复数第一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课件.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诗歌阅读+课件(共33张PPT).ppt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平面向量与复数第五讲复数课件.ppt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9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8节 曲线与方程.pptx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如何做好观点推断题课件(共31张PPT).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意象 课件(共39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阅读:如何快速准确把握高考小说文本+课件(共29张PPT).ppt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02讲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练)(解析版) 讲练测.docx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01讲 平面向量(练)-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讲练测.docx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8章 立体几何 第4节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讲义.doc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20讲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课件(共35张PPT).pptx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03讲 直线、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练)(解析版) 讲练测.docx 考点7-1 平行垂直与动点(文理)-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10讲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课件(共20张PPT).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