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在作家与读者之间从容行走.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快****1
  • 文档编号:323660901
  • 上传时间:2022-07-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41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在作家与读者之间从容行走是文字字号大小操纵--> 作为一位极富创造性的当代作家,王小波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两获台湾联合报大奖的中国内地作家,在世界华语文坛上有一定地位王小波本人以小说家自居,但大多数读者更认同他的杂文家身份,其次才是小说家就阅读顺序而言,读者一般是先读到王小波的杂文然后才读到他的小说;就阅读群体而言,杂文远比小说巨大;就社会影响的强度和宽度而言,其杂文亦远超小说王小波遗孀李银河接受媒体采访时数次谈到,王小波实际上他更看重他的小说,“外人夸他的杂文写得比小说好,他还挺不爱听的,相当不爱听〞作家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读者对作家身份的主张产生了背离,这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文学现象 参与到这一文学现象中的研究者可谓比肩接踵,并呈络绎不绝之势,研究领域可分为三个方面:小说之研究、“王小波热〞之现象研究、杂文之研究前两者的学术影响较大,譬如艾晓明教授、戴锦华教授、青年评论家李美皆等等,对杂文研究的学术影响稍弱杂文研究方面,就研究成果的形式而言,有专题研究、随笔、读后感、书评、杂议等等;就研究成果的内容而言,有主题思想研究、语言特色研究、趣味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等等,以上这些研究多是对既存文本的平面研究,鲜见对创作主体与读者之间关系的专题性立体研究,因此笔者通过对王小波的杂文写作意识进行探究,希冀对王小波杂文的总体研究起到完善作用。

      作家的写作意识主要是指写作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文体意识、写作策略意识与读者意识写作意识是一种被强化了的写作习惯,是一种对创作的高度敏感和自觉王小波关于写作意识的直接陈述散见于其小说或小说集的自序以及杂文中王小波认为,写作首先是作家内心的一种需要在《我为什么写作》中他解释了自己的写作行为:“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当做这件事〞但同时他告诉读者,“一个社会里,中年人要负很重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年轻人负责,不能只顾自己,由于这个,我开始写杂文〞出自《我的精神家园》自序中的这段话带有开宗明义的性质,可以看做王小波写作意识的一个宣言,茫茫大海中的一盏灯塔,在这盏灯塔的指引下,王小波的杂文创作从来不曾迷失过方向 一、主体意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在谈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时,王小波往往将“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直接拿来使用,以“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开始自己的表述,说明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认同,而没有对对这一重要概念作任何解释或界定———当然,在杂文中对繁杂的概念作冗长的阐述是杂文这种以短小著称的文体所不能涵容的 “知识分子〞这一在各种领域使用频率颇高的词,其概念实际上是极为模糊而广泛的。

      现阶段的汉语里,一般是指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并特意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譬如科技工、医生、教师、各行业工程师、记者等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并非所有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具有某种专业知识的脑力劳动者都称得上知识分子譬如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就不能入“知识分子〞之列,而被称为“党政干部〞,尽管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具有硕士以上的较高学位 作为广泛而模糊概念的“知识分子〞显然不能满意我们研究王小波的学术需要事实上,作为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范畴,许纪霖先生认为,“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也就是指那些以独立的身份、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猛烈的公共关心,表达出一种公共良知、有社会参与意识的一群文化人这是知识分子词源学上的意义〞①在当代,此种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包括体制之内的知识分子与体制之外的知识分子,前者在一般意义上被称为公共知识分子,后者往往被称作自由知识分子王小波在后者之列 之所以称王小波为自由知识分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不成复制的人生经历———事实上,每一位作家乃至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其人生经历都是不成复制的1966年“文革〞爆发时,王小波14岁,刚刚开始他的青年时代,“文革〞对像王小波一样年龄青年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16岁时怀着一腔改造世界的热心插队云南,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生病,返京,1971年去山东插队,次年返京,成为北京某厂工人,1978年考入人民大学商品学专业,之后留校任教,1984年出国留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专事写作设想一下,假如他没有选择辞职,可能顺理成章地成了体制内的“专业技术人才〞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但他认为自己的才能在于写作,一心写作于他而言是一种开心,他秉承着自由、聪慧、理性的理念,承受起社会里一个中年人应负的责任,成了一名体制之外的自由的“知识分子〞而他的杂文,对中国社会的落后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他反对愚蠢、无趣、专制,崇尚科学、民主、自由,坚持特性独立他的杂文精华,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在当代知识分子中的延续 毋庸讳言,“杂文的写作动力来源于社会责任感,以杂文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者若缺少社会责任感也不成能真正有所建树〞②对知识分子角色深表认同的王小波,自觉承受了道义上的社会责任阅历、天赋与兴趣是王小波的写作底蕴,知识分子身份是他的写作立场而作为小说家的王小波无疑对知识分子身份是高度认同的,在他的表达中,可以发觉不止一处的“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我如何如何〞,《未来世界》自序中,王小波认为,“假使说,知识分子的责任就是批判现实的话,小说家憎恶现实的生活的某一方面就不成立为罪名。

      不幸的是,大家总不把小说家看成知识分子起码,和秃顶的大学教授相比,大家总觉得他们不像些知识分子但我总以为,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③ 法国有名文艺理论家茨维坦·托多洛夫认为:“从本质上讲,人类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超社会、超历史的,它与其前后时代的人性相汇并与他们相互交流,然而,每一个社会都有一些堪称专业思想者,其创作并不遵循某一社会决定论的人,他们就是被我们称作知识分子的那些人〞④作为杂文家的王小波可以称得上这段论述的恰当注解 二、“好玩儿〞:王小波的写作策略 如上文“知识分子〞的概念一样,王小波在论及“好玩儿〞的问题时也未对这一重要的概念作出阐释,其理由可能是由于杂文文体短小的限制,抑或由于王小波本人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是混沌的在行文中,他只是使用了不同的表达,如“趣味〞、“乐趣〞等词语,好玩儿带来的心理反应则是“开心〞、“喜欢〞等一些通俗表达对王小波的“好玩儿〞观进行爬梳式的整理之后,我们发觉,这一观点根本表达在文学和伦理两个方面 提倡好玩儿,是王小波一贯坚持的文学观念,这种观念主要表达在小说创作中作为一名小说家,他在多篇文章里谈到对小说的看法在《红拂夜奔》的序里,他写道:“其实每一本书都应当好玩儿。

      对于一些书来说,好玩儿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好玩儿是它应达到的标准〞聪慧、性爱、好玩儿,是贯穿其小说的三个重要元素,但与前两者相比,好玩儿更加难以实现,因而更突显其重要王小波厌恶现实生活中索然无味的一面,喜欢天马行空又深刻好玩儿的英国作家奥威尔和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王小波认同昆德拉的观点,“不懂开心的人不会懂得任何小说艺术〞当然,“除了懂得开心,还要懂得更多,才能懂得小说的艺术〞(见《小说的艺术》)王小波从写作中获得了无可替代的乐趣与快感而读者,则不但从他的小说中找到了好玩儿,而且从杂文中发觉了社会的这种稀缺资源 提倡好玩儿,也是王小波社会伦理观的一部分在《我的精神家园自序》里,作家明确反对愚蠢,反对无趣,反对严肃严肃的假正经看过但丁《神曲》的人就会知道,对人来说,刀山剑树火海油锅都不算严酷,最严酷的是寒冰地狱,把人冻在那里一动都不能动假使一个社会的宗旨就是反对好玩儿,那它比寒冰地狱又有不如〞在《〈怀疑三部曲〉序》一文中,他说:“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聪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是性爱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好玩儿在混沌中存在〞人活在世界上的价值,除了聪慧和性爱,乐趣是最重要的内容。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好玩儿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放在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自序里的这句话,无疑是王小波整部杂文集的思想灵魂 读王小波的杂文,不会给人紧张感和压抑感,反而往往使读者感到轻松、伸展,有一种猛烈的阅读快感,“他像一个童心未泯、童言无忌的恶劣儿童,嬉皮笑脸,嬉笑巧骂、嬉戏诸神,他反对无趣,在严肃严肃的假正经脸孔上涂抹几道滑稽可笑的油彩〞⑤王小波的杂文,高举着自由、理性、趣味的大旗,向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落后方面进行猛烈地抨击,这是他一贯秉承的杂文主题 之所以主张“好玩儿〞,是由于王小波在短暂的45岁的人生经历中,既没有收获到优雅,也没有收获到浪漫低头认罪、承认地心说的伽利略,被送上断头台的拉瓦锡,服毒自杀的茨威格,跳进太平湖的老舍,王小波不认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好玩儿的 三年自然灾难开始时王小波6岁,记忆里充满饥饿,家里甚至吃起了本来用于喂猪的白薯藤,王小波和哥哥王小平一起,冒着被别人发觉的风险,偷人家自留地种的萝卜,在夜里偷人大校园里的枣子,那过程,没有刺激,只有提心吊胆,由于偷枣子在当时是重罪除了饥饿,伴随王小波童年的,还有挨揍,由于太过淘气,往往惹得父亲怒不成遏,父亲揪着他的耳朵,往上提溜得两脚离了地,以至于理发师都称赞说,这根本不是耳朵,是称钩子,用吊车挂上能把人提起来。

      ⑥王小波的作品里,出现频率并不高的父亲是一位暴君的形象16岁时,怀着一腔浪漫插队云南,然而不到一年,由于糟糕的身体和生存的窘境,最终王小波落荒返京,改造世界的梦想主义此后破灭 除了自身的这些灰色经历之外,少年的王小波还看到了别人的黑色人生有一件事,他在作品里反复提及,15岁时,他在树上,看到一个人被长矛刺穿,在地上逐渐地旋转,嘴巴无声地开合,好像要说点什么还有亲眼看到的贺先生的跳楼场面,脑浆溅了一地,以及被踢得龟头血肿的李先生,至死都在惦记煮熟的鸭子的刘老先生 正由于生活中的无趣与压抑,因此,追求好玩儿就成了他生活与写作的重要内容,直至成为一种稳固的文学与伦理观念他的作品,在反映现实的残酷时,往往勾兑了喜剧的成分,而浮现出一种灰色的状态在发表小说最困难的时期,他为自己的小说贴上“黑色幽默〞的标签,以期获得较多的认可,正如他自己所言,“这些现在让我写成了好玩儿的故事,在当时其实一点趣都没有,完全是痛楚我把当时的痛楚写成现在的好玩儿,现在的小孩看到的只是好玩儿而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是这样,好玩儿的事情本来是没有的〞⑦王小波告诉读者他自己的《高考经历》,他在云南插队时经历过的《肚子里的战争》,他居住的环境曾经有多么吵(《卡拉OK与驴鸣镇》),每一篇杂文在批判或批评某种社会问题时,表达上无不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感受。

      三、读者意识:写作成熟的标志 对于知识分子身份的认同与社会责任的自觉承受,对写作策略的自觉选择,最终目的指向了广大读者依照当前文学创作理论,写作主体、客体、载体、受体构成了完整严密的写作过程,在这一链条过程中,读者是最终的一环张颐武先生认为,“如何处理与读者的关系,是文学实践与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文学永远在面对读者时才得以完成自身,由于文本总在询唤和选择它的读者没有读者,文本只能悄悄地放置而不会在世间产生影响〞⑧猛烈显明的读者意识是一个作家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王小波的杂文中,随处可见其对读者地位的重视,《我对小说的看法》中说明自己对现代小说的见解之后,“为了让读者同意我的看法,让我来举一个例子〞然后以杜拉斯《情人》为例,试图说服读者同意我的看法(或看法)〞这种表达是对比多的在《我对国产片的看法》一文中,王小波借用莫泊桑的写作体会,“提笔为文,就想到了读者有些读者说,请让我笑吧有些读者说,请让我哭吧有些读者说,请让我感动吧……在中国,有些读者会说,请让我们受教育〞虽然对中国读者“受教育〞的心理需求持明确的否定态度,但作为一个成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