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消防员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管控负面清单(36个场景).docx
26页2024年消防员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管控负面清单(36个场景)目录1、火灾扑救常规防护2、抢险救援特种防护3、特殊环境针对性防护4、着装登车5、车辆行驶6、行驶场景7、车辆停靠8、灾情侦察9、阵地设置10、灭火进攻11、抢救人员12、排烟降毒13、疏散物资14、起重破拆15、现场供水16、关阀堵漏17、输转倒罐18、洗消处理19、放空点燃20、通信联络21、现场清理22、爆炸23、中毒24、触电25、倒塌26、埋压27、坠落28、溺水29、蜇伤30、体能训练31、装备训练32、攀登训练33、绳索训练34、翻越障碍35、出水训练36、模拟训练1、火灾扑救常规防护·未着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靴,未佩戴消防头盔、灭火防护头套、消防手套、消防腰带、应急逃生自救安全绳、呼救器、方位灯、照明灯等基本防护装备,未携带空(氧)气呼吸器,未按照要求佩戴通信设备并保持通信畅通进入火场··未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防爆服,未佩戴防高温手套进入高温、热辐射强和有爆炸危险区域··未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等级防护的摄像员、宣传员、通信员、单位技术人员进入现场,严禁单独作业·2、抢险救援特种防护·未着抢险救援服,未佩戴抢险救援头盔、消防护目镜、抢险救援靴、抢险救援手套,照明灯具等防护装备进入灾害事故现场。
··未着特级或一级防化服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或有传染疾病危险的重危区域··未着防静电服,防静电内衣、袜子和手套进入易燃易爆区域··未采取防冻措施,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未着消防员专用救生衣,水下救援需佩戴潜水装具进行水域救援··未着干式水域救援服,未采取相关保暖措施进行冰面救援··未着防蜂服,未佩戴护目镜摘取马蜂窝··未着核沾染防护服等专业防护装具,未佩戴个人辐射剂量仪,未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开展救援行动·3、特殊环境针对性防护·未佩戴使用空(氧)气呼吸器或移动供气源进入高温、浓烟、有毒、缺氧区域、封闭空间.··严禁未穿戴电绝缘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未携带漏电探测仪、绝缘胶垫、接地线(棒)等器材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未应穿戴救生吊带,未携带安全绳,未配备防坠落辅助设备高空作业··未佩戴护目镜及具备防割功能的手套等防护装备开展金属、混凝土、玻璃等物质破拆作业··未佩戴口罩、眼罩和医用手套处置现场可能接触到的人员、动物尸体或体液·4、着装登车·在通过楼梯进入车库时越级跨跳、顺扶手下滑、推操、跑动中着装··在车外、车顶搭乘消防员,严禁在车辆起步后追赶登车。
··在指挥员未确定人员全部登车、器材箱及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时驾驶车辆起步出库·5、车辆行驶·将肢体伸出车窗外,严禁设有安全带座位的乘员不系安全带··在车辆行驶途中,驾驶员疲劳驾驶,指挥员睡觉··强行超车·6、行驶场景·在雨、雪、雾、大风等气候条件下,或在冰雪、泥浆、湿滑等路面行驶时超速行驶··在经过铁路道口时抢行或强行通过··水罐车半箱水行驶·7、车辆停靠·在松软或路基薄弱的地带、高压线下和危险区域停靠··将举高、照明消防车停靠在空中有障碍物、地面不平坦不坚实的地段··在增援时,未向现场指挥员请示,未明确火场任务,盲目驶入现场停靠··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停在不便于展开、不便于转移的位置··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可燃液体泄漏的场所,将车辆停靠在地沟、窘井、管道上方及其附近·8、灾情侦察·在未正确选择侦察路线,未确定撤离方式,未明确联络信号,未使用水枪进行掩护下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在未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下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在未测试门窗温度,未判别轰然风险下进入密闭区域侦察··在未设置洗消区,未在安全区域预留同等级防护的后备小组下进入有发生爆炸、中毒危险区域侦察。
·9、阵地设置·在轻质屋顶、墙头、遮阳棚、雨棚、可燃油气罐上部、卧式储罐的两端等结构不牢、风险较大的位置设置水枪阵地··在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时,未充分冷却,确认无爆炸危险后,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在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着火时,未确认无倒塌风险或实施结构冷却后,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在水枪手后方站人或拥挤,不便于快速撤离;水枪后应留有10米左右的机动水带,水枪手位于两侧站·10、灭火进攻·在灭火时对射误伤他人··在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未使用直流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进入室内救人、灭火··在接触裸露电线、电气开关或在电线下方站立,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方式,保持水枪有效接地··在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盲目灭火··用水或泡沫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或冲击炼铁炉内钢水等超高温物质··在未确认灌注、封堵空间人员已全部撤离时采用窒息法灭火··在存有倒塌危险的区域进行灭火进攻时,使用直流水枪、水炮冲击柱、梁、墙等承重构建··未探测积水深度进入积水区域··未使用喷雾水,或屏风水枪、水幕水带等出水掩护时进入可燃有毒气体泄漏区域。
··在未落实专人保护,未设立安全绳保护支点时,利用消防梯登高开辟外攻路线··内攻人员完成既定作战任务后随意改变作战行动·11、抢救人员·未在水枪冷却掩护或者驱散稀释措施的配合下进入浓烟、高温或者有毒区域搜救人员··在高空救人或者自救时,设置少于2处的固定支点;严禁在绳索救助系统额定荷载范围外使用··在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工作平台超载,禁止在工作平台内使用两节拉梯等无自身固定的延伸装置救人··在未对井下环境利用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进入深井救人··公安、医疗、动物管理部门未到场配合救助抢救自杀者、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攻击性动物·12、排烟降毒·在未充分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排烟降毒··排烟路径或排烟口危及作战阵地,严禁参战人员随意穿越或靠近·13、疏散物资·夹带火种疏散物品··无关人员靠近疏散的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在未充分冷却,未在水枪掩护下进行压缩气体钢瓶的疏散·14、起重破拆·未佩戴护目镜(面罩)、手套等防护装置进行起重破拆··连接不牢固,身体重心不稳的情况下使用破拆器材破拆··重叠使用不带重叠连接装置的起重气垫,严禁气垫受力面塞入物体下部在总面积75%以下时起重··超角度、超限重牵引吊升作业,吊臂及转移线路下方严禁站人。
··在未持续对吊索出水防护情况下,进行起吊可燃物质··在未支撑加固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破拆建筑承重构件··在未使用无火花工具,或未采取有效防爆措施,未使用喷雾(开花)水枪进行掩护的情况下,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起重破拆作业·15、现场供水·供水时,突然加压、超压供水··消防车在高压供水时,水泵出口、分水器、水带接口附近站人·16、关阀堵漏·在未实施喷雾水掩护,工艺处置队或厂方技术人员未进行指导配合下关阀堵漏··使用非防爆关阀堵漏器材工具··在未落实防冻保护措施下进入压缩气体泄漏区域关阀堵漏··超限强行堵漏··在未采取安全固定保护措施下进行高空关阀堵漏作业·17、输转倒罐·非专业人员输转倒罐,严禁使用非防爆输转设备输转倒罐易燃易爆物质··消防员与输转倒罐现场未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进行保护作业人员··在实施易燃易爆物质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未接地,严禁在地面拖拉输转倒罐器材··在未进行现场监护实施输转倒罐,非禁水区域未利用喷雾水或水幕实施保护·18、洗消处理·在有毒有害物质区域内作业的人员、装备器材撤回安全区前未进行现场洗消··不按照规定比例使用洗消剂··冲洗及洗消后的污水造成二次污染。
·19、放空点燃·专家未论证,工程技术人员未进行配合下实施放空点燃··未事先确定好紧急撤离路线、方式,未组织水枪掩护,未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情况下进行放空点燃·20、通信联络·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非防爆型通信器材·21、现场清理·在有毒有害烟气、物质彻底清除前,脱卸个人防护装备··强行拖拽,从高处抛掷器材·22、爆炸·易燃易爆气体火灾中在无法关闭阀门和堵漏的情况下盲目扑灭火焰··在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泄漏区域内的门窗正面泄压口,下水井、电缆井、煤气井等部位的上方及周围站立··在覆盖泡沫的流淌液体中跑动,防止破坏覆盖层加速液体蒸发··在粉尘沉积的场所使用直流射流或奔跑,防止引起粉尘飞扬增加爆炸危险·23、中毒·未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在有毒区域脱卸或更换防护装备··在有毒区域进食、饮水,以及坐、躺休息,或从事其他与抢险救援无关的事项··擅自降低防护等级,强行作业··从有毒区域撤出的人员、器材装备在洗消前与未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员接触·24、触电站在架空电线下方,高温条件下电线绝缘层烧毁老化引发触电在发现有人员触电时,直接用裸露的双手拉拽25、倒塌·在直流水对屋檐、屋顶等部位未进行扫射,清除屋檐瓦片、屋顶构件坠落危险前进入建筑内部。
··在发现倒塌征兆或存有倒塌风险时强行内攻·26、埋压·在陈旧、烧损的屋檐及窗口下方架梯,必须与外墙保持足够距离,防止被高空坠物埋压砸伤··靠近可能发生倒塌的区域或倒塌坠落物影响区域,因作战需要必须进入时,安排少量人员快进快出,降低风险··进入结构已经明显松动的建筑内部,冒险钻入非固定支撑的建筑废墟空隙间··登上桶装物品堆垛上方,货架变形或受火势直接炙烤时,未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大型机械在井下、坑道作业周边行进·27、坠落·在未采取安全牢固的保护措施下进行登高作业··在登高射水时,快速加压,固定的绳索和水带要留用一定备用长度··在未使用直流水枪冲击地面测试强度或探看坑洼部位后进入室内灭火·28、溺水·无证人员驾驶舟艇,严禁超载··在夜间等视线不清,水情不明或水情复杂、水流湍急时贸然下水救援··不具备游泳技能、未穿着消防员专业救生衣、未采取安全绳固定保护的救援人员下水救援··非专业持证人员,开展潜水作业;单独作业··在未采取保暖和预防冰面破裂等防范措施下进行冬季下水救援或在冰面开展救援行动·29、蜇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