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型水库的信息化建设.docx
3页中小型水库的信息化建设 中小型水库的信息化建设 【摘 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开展为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给水利部门及时准确的处理水利实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水利的信息化是指借助GIS、GPS、RS、RTK等传感技术,从而实现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实现水利的信息化可以提高水力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进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效能和效益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开展,使经济社会真正步入了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信息利用俨然已成为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根底,信息的作用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开展,水利资源在社会开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源和信息是当今社会持续开展的两大支柱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利资源是促使水利行业向现代化转变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实现水利的信息化建设是水利现代化的前提 1 中小型水库水利资源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水利根底根底设施初具规模,但依旧有缺乏之处,主要表现为水利信息的利用不充分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力量薄弱。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拓宽了信息渠道,极大的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办公用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仅限于一般信息的浏览或简单信息的查询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有了进步,但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造成我国的水利信息利用能力与兴旺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信息的汇总、系统的维护、监控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水利系统现有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相对较少,技术能力相对薄弱,很难完成水库水利工程大规模的数据采集、汇总和信息的及时更新 2 中小型水库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水库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根底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以及全国水库的相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等分系统建设;水利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水库信息数据库是国家平安重要的根底性公共信息,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水库综合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水库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中小型水库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中小型水库的水文观测站少和相对流域较小,洪水汇流和入库的时间短,传统的时段报讯方法和人工语音报讯无法对水库流域降水实现实时掌握,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洪水预报;大多数水库还采用传统的人工洪水预报方法,这种方法工作效率低,不能进行实时预报;中小型水库普遍尚未实现计算机模拟洪水调度,依旧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洪水调度,手工方式演算计算量大、效率低、精度差,很难实现水库洪水的多方案调度和方案的优选,无法为现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中小型水库的工作管理人员较少且文化程度不高。
技术水平有限,水库情况和雨水情况的资料整编费时、费力,准确性和及时性不能保证所以,应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水库的实际情况,促进水库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一套集水域情况采集与传输、防汛值班机、洪水预报、洪水调度模拟、水情资料整编等功能的自动化系统彻底解决传统的水库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水库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3 中小型水库信息化建设和开展方向 3.1 水利信息化的开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开展,水库水利工程也凸显出新的特点和要求,主要包括水库水利信息的多元化、信息的快速传输、快速处理、资源共享、水库水利信息的平安性等等随着全球地理信息系统,以及RS、RTK等传感技术的应用,为水库水利信息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加丰富准确的信息卫星系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水库水利信息的数字化进程,加快了水库的规划、开发、管理信息的全面数字化先进的计算机网路技术使信息传输数字化和网路化,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利用率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使得在短时间内收集齐全的国内水雨信息成为现实,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和及时可靠的信息来源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达更直观。
高水平软件的开发和先进的加密技术,切为信息系统的平安建设提供了保证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新的信息系统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3.2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现代水利的顶层设计,把水利信息化建设贯穿于“建设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江河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开展的制度体系〞的全过程,力求实现水利信息化和水利现代化有机融合;要加强根底数据采集和信息资源共享,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处理、传输与发布的根底设施体系,实现对水库水资源根本情况实时监测,为政府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要加强水利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推进信息技术在主要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强制性保护中的应用,建立防汛、防台风、防山洪灾害联动预警机制,利用现代技术,在流动人口进入山洪灾害危险区或发生山洪灾害危险前,及时有效的提出预警 水库水利信息化所需的根底设施是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工程,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根底工程包含的关键技术有: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信息数据和信号的模拟、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和传感器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化管理等技术。
从水库水利资源规划管理到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促使传统水利工程向信息化水利工程转变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不断丰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各个水库、江河流域等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水利信息化的一局部,是国家水利信息化系统的信息源和信息子系统这是一个规模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行业的方方面面水利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一项重大战略,需要水利共组人员认真去布置、实施和完成 要加强中小型水库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资源利用率水库水利的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相关建设的程序,合理规划设计、实施和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根底,管理是关键着重强调水库的日常维护、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和技术效劳,促进水库的保持和升级要加大与有研实力和熟悉水利行业特点的计算机企业的战略合作,确保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持要加大对水利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出专业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建设一直特色、专业、敬业、高素质的现代水利队伍不管从开展速度还是开展规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开展都是信息采集、传播和利用都到达了空前的高水平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4 结语 水利的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方针的指引下,适应水库水利工程为促进经济社会开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提高水库水库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效劳目标。
在全国水利行业中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水利信息化的根底设施,解决水力资源缺乏和有限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以促进水库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来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等水利工作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立足应用、着眼开展、实务创新,带动水库水利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保证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陆赞.利用IT技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11 【2】沈青德.陈林.辽宁省中小型水库水情预报调度系统技术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21.10 【3】罗海龙.梁振海.王亚迪.GPS技术在白石书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现代农业科技.2021.12 【4】李海明.赵文忠.山口水库水情自动化预报与洪水调度自动化研究.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2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