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8 咏物诗(知识概述+巩固训练)(原卷版)-高中语文试卷试题课件习题复习资料教案学案题集.doc
9页咏物诗一、咏物诗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如《小松》、《蝉》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咏柳》二、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特点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四、读诗方法1、 通读全诗,把握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品性2、 联系诗人所处的现实遭遇或社会背景3、 将物性与人品结合一起推敲五、常用手法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还常用比喻、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六、情感类型(一)咏幽僻之物,表达自己避世情怀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1、 从描写的角度来看,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山中的木末芙蓉花?以动衬静2、 诗人是怎样借木末芙蓉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借木末芙蓉花山中孤独开放、凋零,寄寓了自己自甘寂寞、淡泊世俗的避世情怀。
二)咏蓬勃之物,表达积极人生态度小 松杜荀鹤①自小刺头②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少有才华,但屡试不中,一生潦倒,后投奔朱温,被委以重任②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1)请结合有关诗句,分析小松的形象特点自小刺头深草里”写出它幼小时身处杂草之中,生存窘迫,“出蓬蒿”写出它生命的顽强2)作者借小松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借生存于深草中的小松不畏艰难,蓬勃生长,寄寓了作者不敢埋没,积极进取的人生志趣,同时也借世人曾经不识凌云木,等到它长到凌云高时才夸赞,批判了世人缺乏发现人才的眼光,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不满和愤懑请完成下表:对象形、色特点生存环境(人生遭遇)结果小松刺头深草里、蓬蒿中凌云木诗人少有才华但屡试不中,一生潦倒被委以重任(三)咏实力之物,表达自己的仕途渴望 葡 萄 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此诗是写给好友张署的,时张署被贬,作者亦被贬于阳山县1、 前两句写出了葡萄怎样的生存境况?请结合诗句分析第一句写出葡萄新的茎叶还未长遍,却好像要枯萎一般,写出了葡萄的柔弱娇嫩第二句写出葡萄藤在高架上不规则地攀络,以致很多藤条垂落下来,写出了葡萄的杂乱生长缺少外界的照顾。
2、 后两句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借写人们如果想要满盘堆满成熟的葡萄,就要多加竹条牵引葡萄卷曲的藤蔓,寄寓了自己渴望有人帮扶援引的愿望四)咏季节变化之物,感慨时光流逝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1、 此诗前两句写出了柳树怎样的特点婀娜多姿、令人愉悦2、 全诗用了哪几种手法,请分析对比,春柳与秋柳拟人,“逐”“如何肯到”托物言志:借柳在春天的美丽和秋天的衰败,寄寓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伤五)咏高洁之物,表达脱俗志趣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 此词写出了梅的哪些品质?写出了梅花孤傲高洁,无心媚俗、纵使粉身碎骨也此志不渝的品质2、 此词通过哪些方法写出了梅的上述品质?侧面烘托:通过写断桥黄昏,风雨交加烘托梅生长的苦寒荒凉的环境,来反衬梅的孤傲高洁 正面描写:写梅无意争春,纵使零落化为尘土,还保持香气的特点,写出了梅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品质3、 此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表达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白 梅王 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本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分点加以简要分析① 环境烘托,以梅生长的冰雪林烘托寒冷严酷的生活环境,从而反衬梅之坚毅耐寒;② 对比反衬,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反衬显梅之高洁守志:③ 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刚毅、高洁的人生追求六)咏狂妄之物,表达憎恶批判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七)咏漂泊之物,表达怀才不遇之苦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咏物诗巩固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习题咏竹【南朝梁】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①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注】①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②吐龙吟:竹笛声音嘹亮有如龙吟葛洪《神仙传》记载了仙人壶公的竹杖变化为龙的故事,此处暗用此典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两句,诗人用简洁语言描写了野竹的生长环境和高耸入云的挺拔雄姿B.诗人在第三句中笔锋一转揭示野竹虽然气概凌云却不被欣赏的凄凉境遇C.五、六句中“耻”“羞”二字沉重且有分量,表现出竹子无人同情的抑郁伤感D.尾联暗用仙人壶公的典故,妥切无痕,包蕴深广,寄托了诗人的高远情致2.《咏竹》与《春日山中竹》都写山野之竹,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言之“志”有何不同6分)“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裴说《春日山中竹》)(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轩竹曾巩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注]琅玕:翠竹的美称3.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B. 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C. 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摇曳姿态,意趣盎然D. 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琴王昌龄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琴用特生的梧桐制作而成,虽然它外表质朴无华,琴声却分外幽远、清雅B.听者的思绪被带到遥远的古代,以此衬托出演奏技艺赋予琴声的特殊魅力C.诗人善于将无形的琴声具体化,以风雪、江山等景象绘出琴声情调的变化。
D.宴席上琴声一曲未终,本来谈论国家大事的人们早已忘记说话而沉醉其中6.诗人在听琴的体验中,寄寓着自己的心志,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友鹤图【明】唐寅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癯即故知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7.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立片言以居要”,“与鹤相宜”起了点题并总领全诗的作用 B.颔联运用借代和双关等修辞手法,凸显鹤的高贵外表与高雅气质 C.颈联描绘了月下行吟的人与松阴憩息的鹤相伴相随的闲逸画面 D.全诗以真切自然的语言写物言志读来既晓畅明快,又含蓄有致8.作者借“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生查子•咏芹①【宋】高观国野泉春吐芽,泥湿随飞燕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玉钗和露香,鹅管随春软野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献注】①芹,即芹菜9.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玉钗和露香,鹅管随春软”两句之妙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咏梅【宋】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触拨清诗成走笔,淋鴻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B.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C. 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D. 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11.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姜楚公画角鹰歌杜甫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注:左绵,地名,代指绵州杜甫此诗写于此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杜甫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3.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虞 美 人秦 观①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