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1《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学案).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八戒
  • 文档编号:595340262
  • 上传时间:2024-11-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4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1《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学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他与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孟子被尊称为“亚圣"),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 二、作品介绍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即“四书五经" 三、文体知识 语录体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 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其中《论语》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和格言 如:《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四、文中人物 1.曾子: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弟子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2.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3.卜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孔子死后,他来到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 ,当时的名流李克、吴起、田子方、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 五、课文原文(朗读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六、字音字形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愠(yùn) 三省(xǐng) 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 罔(wǎng ) 殆(dài) 哉(zāi) 箪(dān) 陋巷(xiàng) 堪(kān) 肱(gōng) 笃(dǔ)志 陬邑(zōu yì) 七、字词梳理 1.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不亦君子乎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温故而知新 (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3.一词多义 为:可以为师矣(当、 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志:志于学(立志) 博学笃志/不可夺志(志向) 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或承接)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三十而立(表修饰) 乐:不亦乐乎(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4.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5.文言虚词 之: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 其:人不堪其忧(他的),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而:①表转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②表顺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然后) ③表并列: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表并列) ④表修饰:面山而居表修饰) 八、重点提示 1.第一章一共有三个问句,每个问句分别讲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说明 明确:①句:学习方法:学后要及时复习②句:学习交流的乐趣:和远方来的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问是快乐的③句:为人态度,也是学习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无怨言 2.用自己的话概括达到“仁”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博学(广泛地学习)、笃志(坚守自己的志向)、切问(恳切地提问)、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在阐明什么? 明确:意在阐明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胸襟豁达之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示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指导意义呢? 明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追求学问时刻苦钻研,孜孜以求 5.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 明确:(1)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不会为谁停留,必须只争朝夕 6.有人说,若身为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你心中的孔子是怎样的人呢?学完《论语》,请谈谈孔子在你心中的形象 明确: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立志于学、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安贫乐道、以学为乐、淡泊名利、谦虚好学、珍惜时间、坚守志向、追求仁德的人 7. 课文所选十二章,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1)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一、二、四、五章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七、九、十章学习态度包括: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

      3)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一、二、三、六、八、九、十一、十二章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 九、理解性默写 1. 《十二章》中孔子阐述了关于学习方法的看法,即要按时温习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你的心情 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表示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世,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论语》中表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5.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1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不义之财不可取”,“富贵不能淫")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考点填空学生版.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考点填空教师版.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初中物理各章节思维导图汇总.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讲义.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知识点总结(填空版).pdf 2025年中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知识提纲【全六册】.pdf 2025年中考物理冲刺九大专题复习资料.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框架图.pdf 2025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猜想(原卷版).pdf 铸就卓越班风+书写无悔青春+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pptx 项目六《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第三节说课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沪科版.pptx 凝心聚力共赴成长+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班级团建小游戏.pptx 202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解析(综合题).docx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中的怀古咏史+课件.pptx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64课时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2026届高考古诗鉴赏——语言(炼字、炼句、风格)课件.pptx 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课件-2025-2026学年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pptx 学会专注掌控注意力+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习方法指导主题班会.pptx 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课件-2025-2026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pptx 技术设计的表达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通用技术人教版必修一.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