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词中朗诵探微.doc
4页古代诗词中朗诵探微朗诵是诗歌传播的很好的形式,更是诗歌学习的初步和主要途径朗诵是感知教材的重要方式,是获得文章内容的主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一)恰当选材 对中学生来说,好的朗诵材料应该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内核,以积极进取乐观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依托,以无穷的诗意为动力,以富于形象性而适于口诵的简约质美的语言为外观,以节奏、韵律、音乐的美感为引线另外,诗歌朗诵也要根据朗诵场合和听众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作品 从诗歌陶情养性之角度看,如果学生心高气盛,自信自大,不妨多读《诗经》、永叔词,如《扬州慢》《蝶恋花》《雨霖铃》;如果心浮气躁,多读陶潜、李义山、杜牧之诗,常诵李煜、柳永、易安之词,如《归园田居》《琵琶行》《锦瑟》《声声慢》等,这优美之境或凄美之声会让人沉浸在柔和或凄婉的氛围中;而心情悒郁、烦闷、心胸狭窄,多读李白诗、边塞诗及苏轼、辛弃疾、放翁词,如《将进酒》《念奴娇?赤壁怀古》,自会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壮志和“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洒脱俊逸。
(二)理解要点 古语说“诗言志”,古诗词往往用唱的形式来表现,在音乐的美感中传递动人之情,凸现其深邃的思想和喻世的道理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要准确透彻地理解作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是理解作品的基础诗词是作者在特定时期思想感情的反映,它既离不开诗词家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更离不开产生诗词时具体环境和事件的刺激如《兵车行》之作者杜甫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逐渐加深对黑暗现实的认识,他看到最高统治集团的“开边”政策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灾难,“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写下了第一首为人民说话的诗,从此诗风一转,笔底生花,留下《丽人行》、“三吏、三别”等不朽之作,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 2.理解作品主题主题是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观点,是作品内容的核心理解主题是理解作品的关键朗读要求再现作品原貌,要准确传达作品思想,表达作品感情,阐明作品观点,说明作品道理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奇特的想象、自如的开合、大胆的遣词,意到笔随,虚构了一个异彩纷呈的神仙世界,生动地表达了李白建功立业未遂,立志漫游,追求美好生活的主题。
《兵车行》则在广阔的背景上,再现了时代的苦难,并深刻揭示了苦难的根源——因开边而频繁征战理解了主题,就有助于确定作品基调《梦游天姥吟留别》绚丽明快,《兵车行》激越深沉 3.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对中学生来说基本了解文学史中重要的作家风格并不困难,同时也很有必要如《诗经》是现实主义之源,《楚辞》是浪漫主义之头汉魏古诗悲怆凄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雄浑奇拔李白诗自由奔放,颇显浪漫;杜甫诗沉郁顿挫,尤重现实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花间词”(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永叔(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希文(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山谷(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易安(李清照)词婉约凄切,诚斋(杨万里)词新鲜活泼放翁(陆游)的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稼轩(辛弃疾)的词风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的作品…… (三)朗诵方法 朗诵有法多矣,但教无定法以下略举几例常用诗歌朗诵法: 1.范读法:即示范性的朗读,方式有二。
一是教师范读,然后由学生仿读,一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学生进行范读,教师点拨,学生领会 2.自由读:全班每人同时自由地低声朗读或高声朗读由于不必与别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边读边思考 3.指名读:由教师指名一位学生来读,读完了一段或两段以后,另请一位学生接读 4.表情读:课文如为韵文,可让学生依字句的长短,音乐的节奏,配以姿势、动作、表情朗读 5.引读法: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可有如下进行方式: 1)提示式:如叙事类课文,教师可以朗读课文每段落或句子的开头部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提示语句,帮助学生理清叙述层次,以引导学生朗读 2)插叙式:诗歌因语言较精炼,不易理解,如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其中意境《诗经》《离骚》等上古诗词,难解之时,不妨将其先译成半文半白之诗歌,悟其意面后再诵原文 3)表演性拓展朗读:学完一首诗词后,让学生课外搜找一首与之有联系的诗词,一方面练习朗读,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拓展迁移,另一方面又能训练听众,巩固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