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十二讲 文言文阅读(二)课件.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90289077
  • 上传时间:2024-09-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77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 文第一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 第十二讲 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和翻译 经典回放 一、(2014·福州)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的问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人 知 从 太 守 游 而 乐 而 不 知 太 守 之 乐 其 乐 也 醉 能 同 其 乐 醒 能 述 以 文 者 太 守 也答案】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点拨】 要想准确划分朗读停顿,一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规则,像依据“者”“也”“矣”“焉”“乎”等句末标志;二要把握选文大意,如果文意、句意都搞不懂,那么断句就无从谈起;三要区分是对句子内部的朗读节奏的划分,还是对整句的断句,以便做出正确划分 2.翻译下面句子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答案】 (1)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点拨】 (1)“其”做代词,它;“林壑”是两种事物,树林和山谷;“尤”是尤其的意思2)“得”,领会;“寓”,寄托翻译句子,其实最终考查的还是重点词语的解释所以要想做好本题:一要把握文言句子基本的翻译规则;二要重视对文言虚词基本词义及用法、重点实词的意义及用法的积累 二、(2014·温州)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游东坡[南宋]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答案】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点拨】 “苏公”是人名,指苏东坡像”指塑像,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好像”乌”“紫”分别形容“帽”和“裘”,“乌帽紫裘”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戴着“乌帽”、穿着“紫裘”是”是指示代词,“为”翻译为“是”此屋因“四壁皆画雪”而名为“雪堂”弄懂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断句就容易了。

      2.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B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点拨】 “布”是名词作动词,放置增广”为“扩建”之意为”表示“成为”覆”即盖,覆盖,引申为建造以”是“用”的意思对“颇败”二字的理解非常关键,必须根据语段中的断句来理解,如果认为破败的是木桥或木屋,则“人意”二字就难以理解了 命题热点 近年各地的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常出现考查学生断句和翻译句子的题目断句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①给文言文句段加标点需注意一些对话标志(“曰”“云”“言”等)和句末语气词(“哉”“乎”“也”“耳”等)②文言文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翻译句子实际上是考查对关键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解题技巧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例:①已而/夕阳在山;②中/轩敞者为舱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例: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例: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例: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例:其一/犬坐于前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11.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上述只是断句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 二、文言文翻译:1.特殊句式(1)判断句翻译时要加上“是”常见的句式有:①……者,……也 ②……者,…… ③……,……也④……,……者也此外还有“为”“则”“乃”“皆”等表示肯定判断2)被动句文言文里,被动句中的“于”“为”常作介词,有“被”的意思例:则人之食于虎,无怪矣3)倒装句①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②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③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④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 (4)省略句①省主语:(他们)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②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③省宾语:上使(之,指公子扶苏)外将兵④省量词: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有引起议论的作用,“也”是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都可省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如:“我从而师之”,“从”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译为“我跟从(他),并且向他学习”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名题强化 一、(2014·大连)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

      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②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③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④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①处分:安排职务②君:统治,治理③被:遍及④堪:胜任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D)A.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传》)B.故知君人者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C.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D.百姓人力已奉于上 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现在选拔德才兼备的人的原因,是为了求得安定百姓(使百姓安定)4.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看他能否胜任大意对即可) 二、(2013·南京)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久而俱化[宋]洪迈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予得双雁于衢①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②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③独无俦④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鸣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⑤上书,以谓圣功远被⑥,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选自《容斋随笔》)【注释】①衢(qú):指衢州②扰:顺服③块:孤独④俦:伴侣⑤禄东赞:吐蕃酋长⑥被:遍及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其一块/独无俦    B.两下不相/宾接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呼鹅为舒雁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如是五日,渐复相就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 三、(2014·嘉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徙木偾表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选自《容斋随笔》 作者洪迈)【注释】偾(fèn)表:放倒标帜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__就,便__(2)来谒吴起 __拜见,拜访__(3)予谓鞅本魏人 __认为__[点拨:(1)“辄”为副词,读zhé,“就,便”的意思2)“谒”为动词,“拜见,拜访”的意思3)“谓”有多个义项,此处是“认为”的意思]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令于邑中曰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送鲍浩然之浙东C.乃下令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择其善者而从之[点拨:A项中,前一个“于”解释为“介词,在”;后一个“于”解释为“介词,比”B项中,前一个“之”解释为“代词,代木杆”;后一个“之”解释为“动词,往,到……去”。

      C项中,前一个“乃”解释为“副词,于是,就”;后一个“乃”解释为“副词,竟,竟然”D项中两个“而”都解释为“连词,表顺承”]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__(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 [点拨:句中的“偾表”是“放倒标帜”的意思;“而已”是“罢了”的意思;“何伤”是反问句,意译为“有什么关系呢”本句翻译需要在直译的基础上进行意译]5.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点拨:两则选文,都是讲述施政者通过搬移标帜的做法,来证明自己说到做到,以此取信于民的故事据此总结出“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的道理] 四、(2014·丽水)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郑 絪①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

      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③荆部商山:地名④概:景象⑤起:启发⑥馔:念zhuàn,食物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刘景(景)__十八九,絪为御史,__郑絪(絪)__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意对即可)__4.《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C)A.俊辩   B.气义   C.知人   D.幼敏5.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完成考点跟踪突破1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