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表(《24时记时法》).doc
7页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表(《24时记时法》) 章节名称《24时记时法》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授课时数一课时设计者 所属学校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24时记时法》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江苏教育出版社版》三年级上册,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有关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教学24时记时法的有关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24时记时法,主动探索24时记时法的规律,发现并理解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会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转换依据标准课程标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2、初步理解24时记时法基本原理,正确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3、发现并理解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关系4、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换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归纳能力,增强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2、 进一步增强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所教班级为城镇小学三年(3)班学生, 活泼好动,喜欢认识新事物,接触到的信息也较广泛初始能力:1、 学生已经认识了有关时、分、秒,会看钟面时刻2、 生活中经常应用到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信息素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较感兴趣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1了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解24时记时法2理解初步理解24时记时法基本原理;发现并理解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关系3运用能正确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换4了解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知道记时法的演变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正确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素材,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关系,并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转换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的形式,借助直观用动画效果展示过程,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丰富认识,加深理解教学环境设计1:多媒体教室2:《新闻联播》节目片头及音乐等,提供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按座位安排四人讨论组,提供活动的空间、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了解视频 《新闻联播》节目片头及音乐BB利用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的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了解24时记时法2视频截取2理解 图片 出示节目预报表、 AB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预报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愿望6自制动画彩条图和钟面动画演示 EF借助直观探索24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沟通它与普通记时法的联系发现并理解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关系123应用文本图片 练习设计J.J通过不同形式的趣味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理解并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8自制4了解文本课本第52页“你知道吗?”HI能够用流畅清晰的语言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知道记时法的演变过程。
2课本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播放—练习—交流—评价板书设计24时记时法 上午8:10 上午8:40 下午2:00 下午4:40 晚上7:00 8:10 8:40 14:00 16:40 19:00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一)情境创设策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利用学生猜熟悉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进行导课,引出两种记时法,让学生初步感知24时记时法,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策略:在课件中出示节目预报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然的用两种不同记时方法表示同一时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形式初探出两种记时法的记时特点,然后在借助课件演示(链接)一天24小时钟面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验证巩固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质疑,解疑三)情境迁移策略:在练习环节中,按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原则,设计了红领巾广播站用两种记时法进行节目预报和学生熟知的邮电局营业时间牌及车票等与生活紧密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数学知识灵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技能,把数学还原回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创境 初步感知1、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中央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现在老师播放它的片头音乐,猜猜这是什么节目?播放《新闻联播》节目片头及音乐新闻联播是什么时间播出?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晚上7时这种在时刻前面加上“早上、中午、晚上”的记时法是我们熟悉的普通记时法,而19:00这种记时法就是我们今天要交的新朋友——24时记时法。
学生一起欣赏,竞猜 学生回答:晚上7:00或19:00 课件(视频):播放《新闻联播》节目片头及音乐利用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的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2、24时记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你们留意到哪儿有用到24时记时法来记时吗? 学生交流 通过举例,进一步丰富感知 自主 探索新知1、认识24时记时法出示例题中的节目预报表提出:看这是从电视报收集的小朋友们喜欢的节目播出预报,把你喜欢的节目的播出时刻是上午几时、下午几时、还是晚上几时说给同桌听听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板书提出:观察黑板上的两行时间,它们在表示方法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课件(文本):出示例题中的节目预报表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预报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愿望2、探索两种记时法的联系出示彩条图和钟面,我们结合钟面演示看一看,你们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深夜12时是旧的一天的开始,也是新的一天的结束,在24时记时法中称为0时让我们一起看看从0时到24时的整个变化过程小结: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转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第一圈是从什么时间走到什么时间?生进行观察比较,交流在具体的某一时刻自己通常在干什么。
如:12:00通常正在午餐 学生尝试小结课件(动画):出示彩条图和钟面演示借助直观,探索24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沟通它与普通记时法的联系 应用 拓展延伸1、用24时记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并联系实际说说这时你在做什么?早上7时、中午10时、下午5时、深夜12时2、现在你能很快的进行两种记时法的转换吗?同桌互相考一考请小朋友们,开始吧3、红领巾广播站(普通记时法转化为24时记时法) 正好今天我们班要招聘红领巾广播站的小广播员,条件是用24时记时法播报出这张节目单你们想来应聘吗?好,请大家自己先试一试4、邮电局营业时间老师想到邮电局订份广播电视报,这是邮电局的营业时间牌,我傍晚6时去,可以吗?谁能用普通记时法表示出营业时间?5、车票这是老师周末去石后的车票,你们注意到是几时发车吗?你觉得我什么时候到车站比较合适?6、开放题老师还带来了班上小朋友制作的一个漂亮的钟面,你们想看一看吗?(钟面显示6时)这个时刻你们在干什么?学生交流 同桌活动:一个同学用一种记时法说出时刻,同桌同学在本子上用另一种记时法写出对应的时刻,同桌再互相检查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习,各组再选代表比赛。
学生交流 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课件(文本) 课件(文本) 课件(图片、文本) 课件(图片) 钟面实物在练习环节中,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按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原则设计6道学生感兴趣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练习,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既巩固两种记时法,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拓宽思维,学生联想到这可能是一天中不同的两个时刻总结 深化认识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用吗?生自由表达 课末总结,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活动收获,深化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展阅读请打开课本第52页“你知道吗?”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生阅读交流文本:课本第52页“你知道吗?” 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知道记时法的演变过程,感受古代文明和人类的聪明才智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检 测 题 的 内 容1熟练掌握1、用24时记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并联系实际说说这时你在做什么?早上7时 中午10时 下午5时 深夜12时22、现在你能很快的进行两种记时法的转换吗?同桌互相考一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