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孔子的最后时刻.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36280863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5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孔子的最后时刻公元前四七九年(鲁哀公十六年),夏历 二月五日(周历四月五日),子贡前去看望已经病了的老师孔子在心里是有着感应的,他越来越想自己的学生了颜回走了,子路走了,闵子骞走了,仲弓等人都走了,连儿子伯鱼也走了老师知道,那个子贡该来看他了果然子贡来了,上午的太阳从寒风里筛下,沐着正在悠然散步的自己的老师子贡突然感动了,几十年的岁月里,就是这个人像父亲一样用全副的心血教育着一茬又一茬的学子,没有一天的懈怠他看着这个病了的老师,拄着拐杖,风正动着他的白发与白了的胡须,仍然是那么的高大高大之中,还更有一种飘逸与洒脱,铸于这金黄色的阳光里一个想法就在子贡的心里萌动一如星辰升起在夜空里:这个人,眼前的这个老人,这个从百姓中来又归于百姓的人,肯定要成为有人类以来,最为不朽的人了子贡看到了老师那急切的眼神他紧走几步,扑到老师的跟前,攥紧着老师的手手是这样的冰凉,还有着微微的颤动,子贡本能的更加地攥紧了他下意识地觉得,要通过自己的手,将自己的体温传给老师但是他,突然在这寒风里感到着一股强烈的暖流,从这双冰凉的手上传达于自己的心上,还有袅袅的音乐在这暖流之上盘旋有泪水就在子贡的脸上悄然滑落了老师似乎没有看到这些。

      他埋怨着子贡:“早该来了,怎么来得这么晚呢?”一边埋怨,一边将昏花的眼睛从子贡的头顶望向遥远的天际有一声叹息,从他胸膛的深处露出随之,孔子便唱起歌来:“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苍凉如钟,孤寂如磬,清纯如瑟,回响在寒风里唱着的老师又哭了泪水如小溪般欢畅地流淌子贡听到老师如歌的倾诉:“天下无道久矣,没有人能够尊奉我的主张,‘莫能宗予’夏朝的人死了,要把棺材停在东厢的台阶上;周朝的人死了,要把棺材停放在西厢的台阶上;我们殷商的人死了,是将棺材停放在堂屋的两柱中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中间,受人的祭奠,子贡啊,看来,我就要死了子贡惊诧了老师真的要死了吗?可是老师却像谈论四时运转一样的超然物外,虽然含着钟的苍凉,磬的孤寂和瑟的清纯,而那颗心却像这当空的太阳在微笑着灿烂着 还有那阳光里闪着玉一样莹光的泪水,是老师在哭吗?他知道,已经不用任何安慰老师当然是在哭学生,哭自己,哭这个苦了天下苍生的无道的社会但是这欢畅却又耀着玉的莹光的泪水,又是在欣悦地向这个仍然饱含着温情的世界和世界上的一切挥手作别,更是向着那个刻刻迫近的死亡,招手相迎。

      这泪水又分明是一条河流的使者,正将老师的生命导入于无际无涯的海洋齐鲁的旷野里,北风猎猎地吹着病了吗?脚步怎么会如此轻盈?踏在这片生于斯养于斯并将要没于斯的土地上,孔子的心里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的感觉七十三年的岁月,正踏出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他欣慰地看到,是他罄尽生命,在中国的大地上犁出了一片文化的沃野他不能不想,走了之后,在这片沃野之上,还会因为小人的践踏而又荆棘榛榛吗?孔子捋了一下被北风吹得有些凌乱的胡子,将目光洒向空旷的田野,也洒向自己曲折斗转的一生他经验过多少小人的行径啊,也屡屡被那些得势的小人们所伤所害所欺所骗我们至今翻阅《论语》,仍然能够感受到孔子对于小人的憎恶与唾弃他们是毁坏社会的蛀虫,也是毒化社会风气的苍蝇与蛆虫在整个《论语》里,孔子有二十四次提到小人,只有四次是指平常的普通人,而二十次全是或刻画或直斥这种缺德的小人孔子在《论语》第一篇《学而》的开始部分,就对这种小人进行了第一次刻画:“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会讲大道理,会往领导心里奏事,并能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但是有一条,就是不真做正经人匿怨而友其人”(《公冶长》),这是说小人的阴险他明明对人心里藏着仇怨、嫉妒,却装出一副公允甚至亲热的样子,与人周旋,遇到机会就会暗咬一口,甚至可以致人以死地。

      正如小人是君子的一面镜子一样,孔子也好把君子当作一面镜子,用君子的光明与磊落,照出小人的小与卑鄙与阴险来如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小人就烦别人的美别人的好,别人一美一好他就心里难受,有时难受得百爪挠心似的,想法阻拦非要破坏或者迫不及待地去扒个豁子于是,“成人之美”也就成了大家欣赏的一种君子之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能够团结别人,却又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会随声附和,而小人正好相反,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说话行动,哪怕明知是个谬论,只要对自己有利,也会坚决赞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安详舒泰,从不骄傲凌人,小人却把手中的权力(哪怕是一点点小权力)用在盛气凌人上究其根源,君子知道尊重人、尊重人的劳动,而小人则只考虑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利益,从来就不会也不懂得尊重人、尊重人的劳动对于君子与小人,孔子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总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这里孔子是说的胸怀胸襟,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心眼君子是大胸怀大胸襟大心眼,坦荡正直,光风霁月,哪怕泰山压顶也会泰然处之;小人则是窄胸怀狭胸襟小心眼,卑鄙龌龊,阴暗险冷,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当狗做猫都行,就是不做人。

      虽然孔子不会像道家所提倡的那样“以德报怨”,但是他也早已释怀了小人的脏总是脏了自己,将自己的丑陋显于世上,更把君子衬托得益发高大与光彩起来孔子的嘴角间,露出了一丝别人不易觉察的微笑他从脚下抓起一把土,轻轻地扬起,让风吹去他的那些对于小人的曾经的憎恶,也如这沙土一样随风散去,只留下怜悯在心头热着举枉措诸直”,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让小人得势、君子碰壁,但是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会长久吗?违了公理违了人心怎么可能长久呢?小人不也是受害者吗?在社会与时代的鼓励与怂恿下,他们让自己宝贵的生命酱在污秽之中,并成为对社会与他人有害的蛆与蛀虫,这是可悲可悯的呀风中的孔子,期待着自己用数十年岁月所耕耘出的那片文化与教育的沃野,能让更多的君子长成大树,甚至期待着在中国层出不穷的小人,也能够在这片沃野里变成君子,过上几天光光明明、坦坦荡荡的日子风越来越大了太阳,正在东方升起孔子不知道,云彩是在夜间涌起的但是他似乎对于云彩的蔽日并没有什么感觉,心头仍然晴朗着后世加给他的头衔他当然无从知道,但是学生们已经把他尊为“圣”了他记得那是在与子贡的一次谈话中,子贡曾经问他“夫子圣矣乎?”当时他回答子贡说,“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诲不倦也”。

      子贡这时就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矣!”(《孟子•公孙丑上》)其实,称号是什么对孔子而言有什么意义与关系呢?在他的一生里,不管穷通与否,不过始终在以一个君子要求自己罢了一部《论语》,竟有一百零七次说到君子他曾经告诫过自己的学生子夏,要他们当君子儒不要当小人儒当老师的,自然要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做好表率了将天下苍生的苦难担在自己的肩上已经很久了君子不担谁还去担?头破血流过,走投无路过,甚至还遇到过看似无法越过的绝境但是有过一刻的忧愁与恐惧吗?没有,从来没有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七十三岁,不能算短了,谁能知道一个无愧无悔着的生命,是多么的快乐吗?他为担着天下苍生的苦愁而快活着那是站在人生的高处,有风雪雷电,有险峰幽谷,有悬瀑深潭,有峭崖危石有这些当然要万苦千辛,要有炼狱般的考验,但也正因为有这些,才有着常人没有、小人更是无法享受到的巨大的收获与欢欣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让死神把生命拿去好了能够拿去他的生命,却无法拿走一个君子心头的仁爱,因为他的仁爱已经在他的“道”中载着,直奔后世而去了这种仁爱是什么?这种仁爱就是既可以把幼小的孤儿也可以把国家的命脉都交付给他,就是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也不会有丝毫的动摇与屈服(“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也”《论语•泰伯》);这种仁爱就是 “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修炼自己君子的德行,让天下苍生全部得到安乐的生活。

      那是谁?那是他吗?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孔子正从远处而来他乘着殷朝的车子,穿着周朝的服装,戴着周朝的礼帽,奏着尽善尽美的韶乐,而所处的时间,正是在夏禹的时代(“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论语•卫灵公》)大禹的时代是那样地令人向往大禹承接了舜的帝位之时,就接受了舜的嘱托——“四海固穷,天禄永终”(《论语•尧曰》)——假如天下的百姓都陷于困苦贫穷,上天给你的帝位也就会永远地终止了就是这个大禹,宁愿让自己办公室的建筑简陋得如百姓的住房一样,也要省出财力去为天下兴修水利就是这个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而且是新婚之后的第四天就长别家人,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去了就是这个大禹,“亲自操稿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庄子•天下》)杂为治理,腓是腿肚子,胈是肉,亲自──看来“亲自”一词古已有之──操着家伙,顶风冒雨,带头苦干不仅干,还是真干实干长干,不然不会干得腿肚子上没了肉,小腿上磨光了毛戴着周朝的礼帽,乘着殷商的车子,奏着韶乐的孔子,正从远处而来,走在夏朝的时空里,并高声地咏唱着:“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泰伯》)——舜和禹真是高大而又崇高啊,他们拥有天下、富有四海,却整年地为百姓操劳,从来不为了自己。

      是雪在翻飞吗?孔子望着窗外混沌的世界,有一缕留恋的火苗在胸中窜起着他最是难舍自己的学生一个一个,三千个学生就在这雪的翻飞中挨个从自己的面前走过多想让他们停留一下,好再摸摸他们的脸他们的头他们的手就是闭上眼,光凭手,也能摸出是颜回还是子贡多想为他们掸去身上的雪,再为他们端上一碗开水,让他们捧着慢慢地喝,既暖手又暖身还暖心但是得提前交待那个性急的子路,水烫,要慢慢地喝不然,肯定会烫着他多想听听他们读书的声音,那是比天簌、比韶乐都要美妙百倍的音乐啊,那是可以忘生忘死的声音啊!不管是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天,还是汗流浃背的三伏酷暑,一旦学习起来,大家总会忘掉了寒暑,出神入化于精神的妙境里更想再与学生们来一番越磨越深、越磋越透的辩论,哪怕受更多的抢白、更多的质疑那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有照亮灵魂的火焰燃烧不息颜回走过来了,我得告诉他,还是要好好保养一下身子这不是樊须(即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亦名迟)吗?不要走得这样匆忙吧,是不是还对于我骂你的“小人哉,樊须也”有所不满?那次你问种庄稼和种菜的事,我确实是不懂,当时也有些躁,话是说过头了我现在想起来,学会种田与种菜有什么不好呢?我不是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话吗?老师也有不知的事情,你问得好,你不想再问问别的什么吗?问吧,问吧,老师真想听你的提问呢!可是,谁也没有停留,还是一个一个的,从孔子的面前走过,向前走去。

      但是,在这雪落中华的时刻,无限留恋的孔子,从学生那浩浩荡荡的队伍里,听到了一个嘹亮的声音,在雪野中回响:仁者爱人,仁者爱人老师笑了,这是樊迟的声音啊老师继而哭了,笑着哭了,因为他听到了这整支队伍共同发出的生命的大和唱: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有道德的君子从此再也不会孤单了,这一列学子的队伍,还会无限地延长、延长,壮大、壮大一种莫大的欢乐与幸福,就这样充盈于孔子苍茫的胸际不远的将来,又有一个叫孟子的君子大儒,还在感叹着孔子当年的欢乐与幸福他告诉世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一乐也,而王天下不与焉这种欢乐与幸福,给个皇帝也不换!岂止不换,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欢乐与幸福孔子笑着哭了他知道母亲在等着他那个叫颜征在的女性,注定要因为儿子而流芳永远母亲墓前的树已经长得又大又粗了,而母亲的容颜却越来越清晰如同就在眼前虽然学无常师,但是母亲当然是自己的第一个老师了母亲在困境中的从容与果敢,母亲对待生活的乐观与进取,还有母亲一视同仁地照顾抚养身有残疾的哥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