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电梯技术条件.ppt
34页电梯技术条件 --GB/T 10058-2009(电气相关内容学习探讨)9/4/20241引言: 首先十分感谢公司领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我们可以在一起互相交流、探讨 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发展,电梯已成为无可代替的垂直交通工具时代在发展,电梯发面的相关准则也在不断完善与改进,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技术条件》、《电梯乘运质量测量》、《适用于残障人员的电梯附加要求》、《电梯远程报警系统》以及《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等新标准的出台,迫使电梯制造厂家必须对原有的结构及控制方式等做相应的调整 以下是本人对GB/T 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中的电气部分的一点学习体会,现与到会的各位领导、同事交流,不妥之处请斧正9/4/20242本标准代替GB/T 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本标准与GB/T 10058-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适用范围从GB/T 10058-1997的2.5m/s扩大到6.0m/s;---基于GB 7588-2003修改了有关电梯安全的内容;---根据GB/T 24474-2009《电梯乘运质量测量》全面修改了电梯整机性能参数;---增加了无机房电梯相关技术参数;---增加了电梯能耗的计算和测量方法;---增加了电梯无障碍设计的附加要求;---增加了电梯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新旧电梯技术条件主要变化点:9/4/20243 本标准规定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6.0m/s的电力驱动曳引式和额定速度不大于0.63m/s的电力驱动强制式的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对于额定速度大于6.0m/s的电力驱动曳引式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可参照本标准执行,不适用部分由制造商与客户协商确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液压电梯、杂物电梯和家用电梯 97版《电梯技术条件》适用范围: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电力驱动曳引式或强制式的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1、范围9/4/20244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8903-2005 电梯用钢丝绳 GB/T 10059 电梯试验方法 GB/T 10060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GB/T 24474-2009 电梯乘运质量测量 GB/T 24477-2009 适用于残障人员的电梯附加要求 GB 50310-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9/4/20245 3、技术要求3.1 3.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3.1.1 电梯及其所有零部件应设计正确、结构合理,并应遵守机械、电气及建筑结构的通用技术要求。
3.1.2 制造电梯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质量,不应使用有害材料 3.1.3 电梯整机和零部件应有良好的维护,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3.1.4 需要润滑的零部件应有良好的润滑9/4/20246 3.2 3.2 正常使用条件正常使用条件 3.2.1 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 3.2.2 机房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 3.2.3 运行地点的空气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下可有较高的相对湿度,最湿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不超过+25℃,该月的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应超过90%若可能在电器设备上产生凝露,应采取相应措施 3.2.4 供电电压相对于额定电压的波动应在±7%的范围内 3.2.5 环境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污染等级不应大于GB 14048.1-2006规定的3级 9/4/20247 3.3 3.3 整机性能整机性能 3.3.1当电源为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时,载有50%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除去加速和减速段)时的速度,不应大于额定速度的105%,宜不小于额定速度的92%。
3.3.2乘客电梯启动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最大值不应大于1.5m/s2 3.3.3当乘客电梯额定速度为1.0m/s 3.3.6 电梯轿厢的平层准确度宜在±10mm范围内平层保持精度宜在±20mm范围内 (97版电梯技术条件规定:V≤0.63 m/s的交流双速电梯,其平层准确度应在±15mm的范围内;0.63<V≤1.0 m/s的交流双速电梯,其平层准确度应在±30mm的范围内;V≤2.5m/s的各类交流调速电梯和直流电梯均在±15mm的范围内9/4/202410 3.3.7 电梯的各机构和电气设备在工作时不应有异常振动或撞击声响乘客电梯的噪声值应符合以下表: (97版电梯技术条件中,对于V=2.5m/s的乘客电梯,运行中轿厢内的最大噪声值不应大于60db(A)且无针对无机房机房内平均噪声值的要求 3.3.8 电梯曳引式电梯的平衡系数应在0.4-0.5的范围内 9/4/202411 3.3.9电梯应具有以下安全装置或保护功能,并应能正常工作: a.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或保护功能电梯运行与相序无关时,可不设置错相保护装置 b.限速器-安全钳系统联动超速保护装置,检测限速器或安全钳动作的电气安全装置以及检测限速器绳断裂或松弛的电气安全装置。 c.终端缓冲装置 d.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时的保护装置 e.层门门锁装置及电气联锁装置 1)电梯正常运行时,应不能打开层门;如果一个层门开着,电梯应不能启动或继续运行 2)验证层门紧锁的电气安全装置;证实层门关闭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紧急开锁与层门的自动关闭装置 9/4/202412 f.紧急操作装置 紧急操作装置分为手动操作装置及紧急电动操作装置 (新检规规定:对于可拆卸盘车手轮,应设有电气安全装置,此装置最迟在盘车手轮装上电梯驱动主机时动作对于紧急电动运行新检规要求更加明确,指出一旦进入检修运行,紧急电动运行装置控制轿厢运行的功能将由检修控制装置所代替也就是说,检修具有最高优先权 g.滑轮间、轿顶、底坑、检修控制装置、驱动主机和无机房电梯设置在井道外的紧急和测试操作装置上应设置双稳态的红色停止装置如果距主机1m以内或距无机房电梯设置在井道外的紧急和测试操纵装置1m以内设有主开关或其他停止装置,则可不在驱动主机或紧急和测试操纵装置上设置停止装置 (97版电梯技术条件中只要求滑轮间、轿顶、底坑装有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保护开关。 9/4/202413 h.动力操纵的自动门在关闭过程中,当人员通过入口被撞击或即将被撞击时,应有一个自动使门重新开启的保护装置 i.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j.不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检修控制装置 若设置两个检修控制装置,则他们之间的互锁系统应保证: 1)如果仅其中一个检修控制装置被置于“检修”位置,通过按压该检修控制装置上的按钮能使电梯运行 2)如果两个检修控制装置均被置于“检修”位置,在两者中任一个检修控制装置上操作均不能使电梯运行,或同时按压两个检修控制装置上的相同功能的按钮才能使电梯运行 (97版电梯技术条件中规定:轿顶应装设一个检修运行装置,如轿内、机房也设有检修运行装置,应确保轿顶优先9/4/202414 原理图分析(原检修回路)9/4/202415 原理图分析(现检修回路)9/4/202416 k.需设置紧急报警装置 轿箱内以及在井道中工作的人员存在被困危险处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当电梯行程大于30米或轿箱内与紧急操作地点之间不能直接对话时,轿箱内与紧急操作地点之间也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该装置应采用一个对讲系统能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 (97版电梯技术条件中无此要求 新检规又要求:轿箱内必须有对讲系统,仅采用警铃是不符合要求的,且该对讲系统需是全双工的,即在启动对讲系统后,被困乘客不必再做其他操作半双工的对讲机是不符合要求的 l.停电时应有慢速移动轿厢的措施9/4/202417 m.若采用减行程缓冲器,则应符合GB 7588-2003中12.8的要求 GB 7588-2003中第12.8的要求如下: 1.轿厢到达端站前,检查装置应检查电梯驱动主机的减速是否有效 2.如减速无效,检查装置应以这样的方式使轿厢减速,即:如果轿厢或对重与缓冲器接触,其冲击速度不应大于缓冲器的设计速度 3.如果检查减速的装置与运行方向有关,应设置一个装置检查轿厢的运动是否与预定方向一致 4.如果这些检查装置或其中一部分安放在机房内,应由一个与轿厢直接连接的装置操纵;且轿厢的位置信息不依赖于曳引、摩擦驱动装置或同步主机;如果用钢带、钢丝绳作连接装置将轿厢的位置传到机房,该装置的断裂或松弛应通过一个电气安全装置使电梯驱动主机停止 5.这些装置的功能和控制方式应与正常的速度调节系统结合起来获得一个符合要求的减速控制系统。 9/4/202418 3.4 3.4 控制柜及其他电气设备控制柜及其他电气设备 控制柜及电梯的其他电气设备应符合GB 7588-2003中第13章(电气安装与电气设备)及第14章(电气故障的防护、控制、优先权)有关规定 具体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a.接触器、继电器、安全电路元件的要求 b.主电源开关的要求 c.电气配线的要求 d.照明与插座的要求 e.故障分析和电气安全装置 f.控制方面的要求(包括正常运行时的控制、门开着情况下的控制、检修及紧急电动运行时的控制、载重量控制)9/4/202419 3.5 3.5 能耗能耗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条例》第八条指出:国家鼓励特种设备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特种设备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 第十条指出:不得生产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和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不得生产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第二十条指出:高耗能特种设备还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交能效测试报告 第二十六条指出:安全技术档案还应包含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 故新电梯技术条件提出:电梯的设计应考虑能耗,并提出了能耗的计算和测量方法 9/4/202420 3.6 3.6 无障碍设计的附加要求无障碍设计的附加要求 对于适用于残障人员使用的电梯,还应符合GB/T 24477-2009的要求 GB/T 24477-2009主要的安全要求及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入口入口- -开门的要求开门的要求 a.入口净开门宽度应至少为800mm b.所有需要的层站应无障碍可接近 c.控制系统应能够调节开门保持时间,调节开门保持时间的装置应不能被乘客接近 d.防止夹伤的保护装置(如光幕)应至少覆盖轿厢地坎以上25mm至1800mm之间,且该装置应为传感器控制9/4/202421 2.2.轿厢尺寸、轿内设施、平层准确度与保持精度的要求轿厢尺寸、轿内设施、平层准确度与保持精度的要求 a.当轿厢为450Kg时,轿厢宽度需≥1000mm、轿厢深度需≥1250mm;当轿厢为603Kg时,轿厢宽度需≥1100mm、轿厢深度需≥1400mm;当轿厢为1275Kg时,轿厢宽度需≥2000mm、轿厢深度需≥1400mm。 轿厢尺寸为未装潢的轿厢尺寸,若轿壁装潢,其装潢厚度不应超过15mm b.应至少在一面轿壁上安装扶手,该扶手抓握部分截面的任何尺寸应在30mm至45mm,如有棱角,其最小半径为10mm c.若扶手的位置阻挡了按钮或操作装置,扶手应断开,以便能清楚的看到按钮和操作装置 d.当使用轮椅的乘客不能再轿箱内转向时,应安装一个使乘客退出轿厢时能观察到身后障碍物的装置(如镜子) e.轿厢的平层准确度应≤±10mm, 平层保持精度应≤±20mm9/4/202422 3.3.操作装置和信号操作装置和信号 a.轿厢按钮的排列应满足:警铃和门按钮的中心线到轿厢地板的高度不小于900mm;选层按钮应布置在警铃和门按钮的上方;单行水平布置时,选层按钮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单行垂直排列时,选层按钮应按照从底部到顶部的顺序排列 b.轿厢操纵盘应布置在下列轿壁上:中分门时应布置在进入轿厢时的右侧;旁开门时应设置在关门到位侧 c.对于按钮控制系统,当门即将打开时,应有一个可听见的到站信号 d.指示器的箭头应需距地面1.8m至2.5m之间,箭头的高度应≥40mm。 e.箭头指示灯点亮时应同时伴有听觉信号,表示上行和下行的听觉信号应有所区别 ……9/4/202423 3.7 3.7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汶川地震电梯典型症状有:汶川地震电梯典型症状有: 1.1.对重脱轨对重脱轨9/4/202424 典型症状:典型症状:2.对重块松动(严重时将导致对重块坠落)对重块松动(严重时将导致对重块坠落)9/4/202425 典型症状:典型症状:3.3.对重架撞击轿厢对重架撞击轿厢9/4/202426 典型症状:典型症状:4.4.补偿链损伤补偿链损伤9/4/202427 9/4/202428 典型症状:典型症状:5.5.导靴及支撑架变形、损坏导靴及支撑架变形、损坏 9/4/202429 典型症状:典型症状:6.6.导轨变形导轨变形 9/4/202430 典型症状:7.曳引钢丝绳调节装置损坏 9/4/202431 除了上述状况所反映出的震后破坏形式外,地震还引起了以下损坏: 1)曳引机、控制柜位移、倾覆; 2)滚轮导靴断裂或变松; 3)曳引钢丝绳脱槽; 4)限速器钢丝绳损坏; 5)对重导靴支撑架断裂损坏; 6)安全钳动作; 7)轿厢称重装置偏移。 9/4/202432 考虑电梯的抗震设计时: a.设计用的地震力和其他载荷的组合使设备承受的应力应小于所用材料相应的屈服极限值的88% b.提出用来固定机房设备、导轨等的安装支撑件,应有措施防止被支撑物在地震时出现翻到、脱离以及导致危险的移位 c.从应采取措施防止对重块不会脱离对重架、对重架及轿厢不会脱离导轨 d.应采取措施防止曳引绳不会从绳轮上脱槽 e.应采取措施避免随行电缆、补偿链、限速器钢丝绳等因钩挂或缠绕到井道内凸出物上而造成损伤 f.在地震活动较频繁的地区,可增配电梯的地震操作功能 9/4/202433 END Thank You !9/4/202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