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课程纲要.doc
3页一年级上册课外阅读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古诗 儿歌 有关阅读书目授课时间: 每周两课时 一、学习目标1、在课外阅读中认识生字、学习生字,巩固整体拼读2、借助图画阅读儿歌、童话、故事,在阅读中初步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3、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4、养成读说结合、读画结合的阅读习惯5、背诵优秀诗文15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万字二、内容安排 背诵古诗内容:《一去二三里》《画》《咏鹅》《画鸡》《静夜思》《悯农一》《古朗月行》《江南》《登鹳雀楼》《鹿柴》 背诵儿歌内容:《家》《小河》《秋天》《夕阳》《桂花》《番茄》《雪》《蜻蜓》必读书目:《儿歌三百首》《谜语三百首》推荐书目:《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等 三、实施建议1、创设氛围,激发兴趣(1)营造读书氛围充分利用板报、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全面营造“读书是最快乐、最幸福、最高雅的事情”的氛围,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品味书香、成就人生”的种子2)丰富阅读资源建设班级图书角,在调查学生阅读期待与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让必读书目、推荐书目、自读书目构成完整的链条,互为补充,相辅相成3)发挥团队效应。
提倡师生同读,从抓教师读书开始,进而感染学生读书;表彰喜欢读书的学生,影响尚未进入状态的学生4)以活动激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注意保持时间较短,持久性差,表现在阅读上就是开始特别专心和认真,读了一会儿就把书翻得哗哗直响,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读物的内容和特点,利用儿童喜欢高声朗读的心理特点,通过赛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来再次激发或保持学生的兴趣另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发现读书的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使读书成为习惯5)争取家长配合孩子在校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再加上低年级孩子的自觉性还不够,为保证语文课外阅读顺利进行,家长的配合与指导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要让家长了解亲子阅读并教给其亲子阅读的方法,请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在孩子的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指导作用,让家长带头每天坚持看书为孩子们做榜样,通过亲子合作阅读、相互交流、讨论、让孩子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2、保证时间,充分阅读(1)每周两节阅读课(其中一节为阅读方法指导或阅读交流、阅读汇报课,另外一节为“师生同读一本书”阅读时间)。
2)每天早读抽出5分钟时间巩固“每周一背”的内容3)鼓励学生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可以见缝插针地阅读,也可以睡前阅读3、教给方法,学会阅读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这足以证明方法之重要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识字量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在阅读时会出现读错字、漏字漏行等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图画,手指着字放声阅读如在阅读《静夜思》这首古诗时,诗文一般都配有一个人在静静地望着月亮思考的插图,让学生看图和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前看看图,读后讲讲图,发挥图帮助理解内容的作用4、开展活动,促进阅读:(1)本学期班内开展两次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2)级段举行1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给孩子们提供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四、课程评价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1、对于要求背诵的古诗和儿歌,以小组为单位每周检查一次,小组长作好记录,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加星奖励2、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的评价,采用家校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根据家长的评价和阅读课上的展示交流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加星奖励。
3、级段内和班内开展的读书活动,都是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进行的,确保人人参与,不失活动促读书的目的3、学期末,结合“图书漂流”情况和综合素养测试,将学生背诵及课外阅读情况融入测试内容4、依据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学期末评选 “故事大王”“背诵小能手”“读书之星”等,并予以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