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六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电路只要存在正反应就确定产生正弦波振荡 (×) ) 2. .振荡器与放大器主要识别之一是: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频率一致,而振荡器一般不需要输入信号 √ ) 3.LC并联网络在谐振时呈电阻性,在信号频率大于谐振频率时呈电容性√) 4.当信号频率在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和并联谐振频率之间时,石英晶体呈电阻性×) 二、试标出图z6.1电路变压器的同名端,使之得志产生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 图Z6.1中变压器绕组L1的同名端应标在的L1上端,即在L1的上端标“.”,得志相位起振条件 因V组成共基极电路,集电极瞬时极性与放射极同相位断开,设放射极瞬时极性为(+),集电极瞬时极性亦为(+)要使电路起振,得志相位起振条件,L2的瞬时极性务必为(+)所以L1的同名端应标在的L1上端 三、判断图Z6.2所示电路能否产生振荡 图(a)、(b)、(c)、(d)、(e)电路均得志相位起振条件,能产生振荡 图(f)不能得志相位起振条件,不能产生振荡。
对于三点式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是否得志相位起振条件,可采用由瞬时极性法蜕变来的一种简便方法概括方法如下:画出通用的交流等效电路,查看电路布局,即查看与三极管三个极相连接的三个电抗元件X1、X2、X3假设电路中与三极管的放射极相连的两个元件X1、X2为电抗性质一致的元件(都是电容或都是电感),另一个与集电极、基极相接的元件X3与X1、X2元件的电抗性质相反,电路断定得志相位平衡条件 四、图Z6.3所示电路要接成一个正弦波振荡电路 ⑴要使电路正常工作,①端接至 ⑦ 端;②端接至 ⑤ 端; ③端接至 ⑧ 端;④端接至 ⑥ 端 ⑵若要提高振荡频率,可(B) A、增大R;B、减小电容C;C、增大R1,D、减小R1 ⑶若振荡输出波形产生失真,应(C)增大R2,加深负反应,减小放大倍数) A、增大R;B、增大R1,C、增大R2 五、在图6.3.6所示哈特莱电路中,L1= L2=1.8μH,C3=1000pF,若在L1和L2间不存在互感,求振荡频率 解: 图6.3.6所示哈特莱电路中 f0≈ 12??L1?L2?2M?C?12?3.6?10H?1000?10?3?12F≈84kHz 第六章 习题参考答案 6.1判断题 1.电路存在正反应,不确定能产生自激振荡。
[ √ ] 2.电路只要存在负反应,确定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 ] 3.几种LC振荡电路中要使频率稳定度高应选用变压器反应式电路[ × ] 4.在RC桥式振荡电路中,若RC串并联选频网络中的电阻均为R,电容均为C,那么其 1振频率fo?×) RC 6.2选择题 1.正弦波振荡器应得志的相位平衡条件是[ .A ] A、φA+φB=2nπ B、φA+φB=2(n+1)π C、φA+φB= nπ/2 2.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C)抉择 A.根本放大器 B.反应网络 C. 选频网络 3.某振荡器的振荡频率f0=1kHz,工作一天后频率变为999Hz,那么频率稳定度为(A) A.10 B. .10 C.1/999 D.999×10 4. 石英晶体谐振于fS时,相当于回路呈现(A) A.串联谐振 B.并联谐振 C.最大阻抗 D.最高电压 5.组成文氏RC桥式振荡器的根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应为(C)。
A. ?3?5?3A=1 B. ?A≤3 C. ?A≥3 ?6. 要使频率稳定性高,LC固定频率振荡电路应选[ C ]电路 A、哈脱莱 B、考毕兹 C、克拉泼 6.3用瞬时极性法判断P6.1所示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 图(a)、图(b)、图(d)、图(f)、图(g)能产生振荡 图(c)、图(e)不能产 生振荡 6.4文氏电桥正弦波振荡电路如图P6.2所示,已知:R=10kΩ,R1=10kΩ,Rp= 50kΩ,C=0.01μF,A为梦想集成运放 (1)标出运入A的输入端符号; (2)估算振荡频率?0; (3)分析二极管VD1和VD2的作用 解:要使电路产生振荡,要使选频网络R、C与运放构成正反应运放下边的输入端应为同相输入端R1与RP构成负反应电路,运放上边的输入端应为反相输入端 ⑵本电路的振荡频率由下式估算 f0=1/2rcRC≈1/6.28×10×103Ω×0.01×10-6F≈1592Hz ⑶VD1、VD2起稳幅作用 6.5某超外差收音机本机振荡电路如图P6.3所示。
⑴标出振荡绕组的同名端; ⑵说明C1的作用,若去掉C1,电路能否维持振荡?为什么? ⑶若L13=100μH C4=10pF,,在C5可变电容变化范围内,计算电路振荡频率的可调范围 解: ⑴若接三极管集电极的一端标同名端标记“.”,那么线圈“1”端应标同名端标记“.” ⑵C1起交流旁路作用,它对交流信号相当于短路,使三极管构成共基极放大电路C2 起引入交流负反应作用,同时起隔直作用,防止三极管放射极被线圈②、③端接地电位 去掉C1电路不能维持振荡因去掉C1电路由共基极电路变成共射电路,共基极电路集电极瞬时极性与放射极瞬时极性同相,电路得志相位起振条件,电路能起振共射极电路集电极瞬时极性与放射极瞬时极性反相,电路不能得志相位起振条件,电路不能维持振荡 ⑶C5’=(C5+C4)C3/(C5+C4+C3) C5H’=(250+10)×300/(250+10+300)=139.29pF C5L’=(2+10)×300/(2+10+300)=11.53pF f0L? = 12?L13C5H?16.28?100?10?139.29?10?6?12Hz 1Hz≈1349226.14Hz 6.28?118.02?10?9f0H? 12?L13C5L?16.28?100?10?11.53?10?6?12Hz 1Hz≈4688918.40Hz ?96.28?33.96?106.6图P6.4所示电路,如何连线才能使电路产生振荡?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