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语文 1.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
31页好仁而不好学, 其蔽也愚,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很可能不曾认真思考过:究竟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什么是好学,学什么…先贤孔子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下面就看看孔子的观点是什么,导入新课,孔子的“学习观”,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 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 下矣译文】 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这种人是上等的;学了然后知道,这种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而去学习,这种人是再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不学习,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了表承接,就,代指知识或道理,上等的,遇到困难,次等靠后,人,就是斯,则,就,【评析】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欢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它的人表承接,就,喜欢古代文化好,喜欢,勤勉,相当于“而”,表修饰,【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
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文】 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喜欢学习啊人民聚居的地方,忠厚诚实,好像,如同,及,赶得上,消独,【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 “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 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 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 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通“汝”,六个字,即“仁”“知”“信”“直”“勇”“刚”,六种弊病弊,指不能通明而滞于一域,坐,愚蠢,通“智”,聪明,放荡而没有准则,诚信,害人害己,耿直,急切,不容忍而伤人,勇敢,勇猛,犯上作乱,闯祸,刚强,刚正,狂妄而不知天高地厚,【译文】 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德行、六种弊病吗?” 仲由回答:“没有啊。
孔子道:“坐下!我告诉你: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不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的,却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有准则;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一味喜欢梗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一味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评析】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回出现大的弊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 本章谈“仁之度”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后省一“礼”字,“礼”即“度”好仁若无礼度,则愚仁孔子对“仁、知、信、直、勇、刚”等美好的品德都要求要有“礼”有“度”,如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仁而无礼度则愚;智而无礼度则荡;信而无礼度则贼;直而无礼度则绞(伤人);勇而无礼度则乱;刚而无礼度则狂在施恩方面也有一个尺度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 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 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却,辛劳,劳苦,音xǐ,拘谨,畏惧,,犯上作乱,闯祸,急切,不容忍而伤人,感情深厚,介词,对,为仁所激发,兴起仁厚之风于,在,旧交,老朋友,遗弃,刻薄,不厚道,【译文】孔子说:“一味谦恭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很辛苦,一味慎重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犯上作乱、闯祸,一味直率而不拿礼来作节制就会急切而伤害人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即厚待父母、亲族),那么老百姓就会兴起仁厚之风;在上位的人不遗弃旧交,那么老百姓就不会不厚道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 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 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第一个“贤”形作动,尊重、崇尚第二个“贤”形作名,有才德的人贤贤即尊重有才德的人,动词,轻视,不以为意,使┅尽,第一人称,自己,奉献,贡献,自己,虽然,代词,他,指做到前面几条的人,【译文】子夏说:“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自己的力量;侍奉君上,能够贡献自己的身家性命;跟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有信用:这种人虽说没学,我也一定说他学了。
评析】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好学也已居住,安逸、舒适,勤勉,介词,在,动词,靠近、看齐,有道德的人,端正,匡正,【译文】孔子说:“有德者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8、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 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 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谁、哪个,把自己的怒气(或对某人的怒气)发泄到另一个人身上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贰,重复,某种行为或现象再次出现,通“无”,【译文】鲁哀公问道:“你的学生哪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把自己的怒气(或者对某人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不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好学的了,再没听说过好学的人了评析】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译文】孔子说:“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自己(增加学识、修养道德),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的,求学的人,wèi为了,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年轻人,在家里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tì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谨慎,诚实,表并列,广泛,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几点以后还有力量,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译文】孔子说:“后生小子进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就要敬重长上,谨慎而诚实,广泛地关爱大众而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到这几点以后还有力量,就用来学习礼乐制度和文化知识1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 “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 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 ‘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 《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介词,向,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教导,没有用来……办法,立身处世,就听说过这两件事,问一件事情,得到了三件事,听说了学习《诗经》的意义,疏远,不偏爱,【译文】陈亢向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问道:“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 伯鱼答道:“没有曾经有一次,(夫子)一个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院夫子说:‘你学习《诗经》了吗?’我回答:‘没有’夫子说:‘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指话说得不漂亮、没有依循)’我退回到屋子里便学《诗经》又有一天,(夫子)又一个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院夫子说:‘你学习《礼》了吗?’我回答:‘没有’夫子说:‘不学习《礼》,就无法立身处世’我退回到屋子里便学《礼》只听说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问一件事情,知道了三件事:听说了学习《诗》的意义,听说了学习《礼》的意义,又听说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 通“汝”),好知不好学,(“知”通“智”),今也则亡,,( “亡”通“无” ),一词多义,,焉,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句尾助词),未知焉得仁,(哪里),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敏,敏以求之者也,(勤奋,勤勉),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聪明),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词类活用,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厚诚实的人),贤贤易色,(形容词活用做动词,看重),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动词用作名词,弊病),特殊句式,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知也,(判断句),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主要内容梳理,智力差异 为什么要学习 充实自我 学可去蔽 六言 学什么 仁 、礼 、 文 《诗》 《礼》 为学躬行为先,躬行孝悌为先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固然能够使我们成才,为我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让我们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你拥有多少知识和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你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总结:学了本文的启发,温馨提示:让大家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