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活动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1(新课标)】.pptx
22页微专题微专题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因素实验实验目的目的1.认识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对比等科学方法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因素实验用品实验用品小烧杯、大烧杯、量筒、试管、试管架、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两个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铁粉、0.05molL1FeCl3溶液、0.15molL1KSCN溶液、0.1molL1K2Cr2O7溶液、6molL1NaOH溶液、6molL1H2SO4溶液、0.5molL1CuCl2溶液、热水、冰块、蒸馏水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因素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1)在 小 烧 杯 中加 入10m L蒸 馏 水 , 再 滴 入5滴 0.05molL 1FeCl3溶 液、5滴0.15molL1KSCN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将混合均匀的溶液平均注入a、b、c三支试管中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因素(2)向试管a中滴入5滴0.05molL1FeCl3溶液, 向试管b中滴入5滴0.15molL1KSCN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试管c进行对比。
完成下表实验内容向试管a中滴入5滴0.05molL1FeCl3溶液向试管b中滴入5滴0.15molL1KSCN溶液实验现象红色_红色_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移动加深加深正向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因素(3)继续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铁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下表实验内容向试管a中加入少量铁粉向试管b中加入少量铁粉实验现象红色_红色_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移动因为2Fe3Fe=3Fe2,c(Fe3)减小变浅变浅逆向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因素2.在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取一支试管,加入2mL0.1molL1K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中的步骤进行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是否发生移动及移动的方向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向试管中滴加510滴6molL1NaOH溶液黄色_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移动(2)向试管中继续滴加510滴6molL1H2SO4溶液橙色_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移动加深加深正向逆向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因素橙色黄色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在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分别取2mL0.5molL1CuCl2溶液加入两支试管中,将其中的一支试管先加热,然后置于冷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另一支试管进行对比。
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加热试管溶液由蓝色变为_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_移动(2)将上述试管置于冷水中溶液_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平衡_移动绿色恢复蓝色正向逆向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因素2.取两个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编号分别为1和2),将它们分别浸在盛有热水、冷水的大烧杯中,比较两个烧瓶里气体的颜色将两个烧瓶互换位置,稍等片刻,再比较两个烧瓶里气体的颜色完成下表(2NO2 N2O4H0):烧瓶编号12实验步骤(1)置于热水(1)置于冷水实验现象红棕色_红棕色_实验步骤(2)置于冷水(2)置于热水实验现象红棕色_红棕色_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平衡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移动加深变浅正向逆向加深变浅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因素问题和讨论问题和讨论1.在进行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答案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在研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时,只能改变温度这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一致还要注意对比法的运用2.结合实验内容,尝试归纳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答答案案浓度改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改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因素3.在对CuCl2溶液加热时,你是否观察到了CuCl42的黄色?你能说出原因吗?答答案案在对CuCl2溶液加热时,不能观察到CuCl42的黄色,因为加热时,平衡正向移动,Cu(H2O)42有部分转化为CuCl42,Cu(H2O)42显蓝色,CuCl42显黄色,而二者的混合色为绿色,所以看不到黄色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因素1.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2mL0.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KCl溶液溶液红色变深平衡正向移动B向两支盛有少量H2O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0.1molL1的FeCl3溶液和0.01molL1的CuSO4溶液加入FeCl3溶液的试管生成气体的速率比加入CuSO4溶液的快FeCl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SO4强跟踪训练跟踪训练C向两支装有5mL0.1molL1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mL0.1molL1H2SO4溶液,然后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记录出现浑浊时间放入热水中的出现浑浊所用时间少温度越高, 反应速率越快D在两支试管中加入4mL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和2mL0.1molL1H2C2O4溶液;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一粒黄豆大的MnSO4固体。
摇匀,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加入MnSO4固体的试管,褪色明显快些MnSO4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跟踪训练跟踪训练解析解析A选项加入KCl溶液,红色变浅;B选项所用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的浓度不一致,且浓度大的FeCl3溶液的催化效果好,所以无法比较;C选项在室温下混合后就开始反应,所以无法准确观察温度的影响跟踪训练跟踪训练2.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实验方案将NO2球浸泡在冰水、热水中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平衡2NO2 N2O4的影响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跟踪训练跟踪训练解析解析将NO2球分别浸泡在冰水、热水中,根据颜色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故A正确;实验改变了温度、催化剂两个变量,不能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故B错误;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反应,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故C错误;氯化氢易挥发,氯化氢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不能根据图示装置比较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故D错误跟踪训练跟踪训练3.某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已知烧瓶中存在如下平衡:2NO2(g) N2O4(g)H0,当进行图2实验后,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图2中,B烧瓶颜色较深B.图2中,B烧瓶与A烧瓶相比有较多的NO2C.图2中B烧瓶的正反应速率比图1中B烧瓶的快D.图2中A烧瓶的正反应速率比图1中A烧瓶的快跟踪训练跟踪训练跟踪训练跟踪训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实验数据分析,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实验中,在010min内,以v(H2)表示的反应速率大于0.013molL1min1C.从生产效益分析,组实验的条件最佳D.比较实验,说明实验使用了更高效的催化剂实验组 温度/起始时H2O的量/mol平衡时CO2的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6504.001.30509002.000.40106502.000.6510跟踪训练跟踪训练解解析析根据实验组和,升高温度,CO2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达到平衡时,v(CO2)molL1min10.13molL1min1,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H2)c(CO2)0.013molL1min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降低,010min内,v(H2)0.013molL1min1,故B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实验温度低,投入量少,达到平衡时间短,因此从生产效益分析,组实验的条件最佳,故C正确;实验的温度高于的温度,但达到平衡时间相等,说明使用了比较高效的催化剂,故D正确。
跟踪训练跟踪训练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