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1固体检测题新人教版选修3-3.doc
4页第九章 固体、液体的物态变化1 固体A级 抓基础1.下列固体中全是由晶体组成的是( )A.石英、云母、明矾、食盐、雪花、铜B.石英、玻璃、云母、铜C.食盐、雪花、云母、硫酸铜、松香D.蜂蜡、松香、橡胶、沥青解析:玻璃、蜂蜡、松香、橡胶、沥青为非晶体.答案:A2.(多选)下列哪些现象能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A.食盐是正方体,而蜂蜡无规则形状B.石墨可导电,沥青不能导电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松香受热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D.金刚石密度大,石墨密度小解析:晶体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具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故A、C正确.答案:AC3.(多选)下列关于晶体和非晶体,正确的说法是( )A.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规则排列的,而非晶体内部物质微粒排列是不规则的B.晶体内部的微粒是静止的,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着的C.晶体和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D.在物质内部的各个平面上,微粒数相等的是晶体,微粒数不等的是非晶体解析:晶体内部的微粒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而非晶体则无这一特点,A正确;物质内部微粒都在运动,B错误;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C正确;即使是晶体,各个平面上的微粒数也不一定相等,D错误.答案:A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金可以切割加工成各种形状,所以是非晶体B.同一种物质只能形成一种晶体C.单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D.玻璃没有确定的熔点,也没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解析:常见的金属都是多晶体,因而黄金也是多晶体,只是因为多晶体内部小晶粒的排列杂乱无章,才使黄金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故A错.同一种物质可以形成多种晶体,如碳可以形成金刚石和石墨两种晶体,故B错.单晶体只在某些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异性,并不是所有物理性质都表现出各向异性,故C错.玻璃是非晶体,因而没有确定的熔点和规则的几何形状,D对.答案:D5.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如图所示的照片是一些晶体材料表面的STM图象,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则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在物质表面排列的共同特点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这几种材料的原子排列均有一定的规则,因此是晶体物质,具有晶体的特点.答案:(1)在确定方向上原子有规律地排列;在不同方向上原子的排列规律一般不同 (2)原子排列具有一定的对称性等B级 提能力6.(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见的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B.只有非晶体才显示各向同性C.凡是具有规则的天然几何形状的物体必定是单晶体D.多晶体不显示各向异性解析:常见的金属:金、银、铜、铁等都是多晶体,选项A正确;因为非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同性,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的物体一定是单晶体,选项C正确.答案:ACD7.纳米晶体材料在现代科技和国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内的微观粒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B.晶体内的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很强,使各粒子紧紧地靠在一起C.晶体的微观粒子在不同方向上排列情况不同D.晶体的微观粒子在空间排列上没有顺序,无法预测解析:答案:C8.(多选)如图(a)和图(b)是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a) 图(b)A.图(a)是晶体 B.图(b)是晶体C.图(a)是非晶体 D.图(b)是非晶体解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熔点对应的温度),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加热过程,非晶体先变软,然后熔化,温度却不断上升,因此图(a)对应的是晶体,图(b)对应的是非晶体.答案:AD9.如图所示,一块密度、厚度均匀的长方体被测样品,长AB为宽CD的2倍,若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测其电阻所得阻值均为R,则这块样品是( )A.金属 B.多晶体C.单晶体 D.非晶体解析:LAB>LCD,而RAB=RCD,说明该样品具有各向异性,故C项正确.答案:C10.如图表示一个氯化钠(NaCl)晶体的晶胞,其形状是一个立方体,其空间结构是每个立方体的8个角上分别排有一个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是交错排列的.图中以●表示钠离子,以○表示氯离子.若已知氯化钠的摩尔质量为M=5.8510-2 kg/mol,密度为ρ=2.22103 kg/m3,试估算相邻最近的两个钠离子间的距离.解析:每个离子分属于8个小立方体,所以图中的每个离子对图中画出的这一个立方体的贡献是个离子,即平均每个立方体含有一个离子,如图所示.因此,可以想象每个离子占有一个如题图所示的小立方体空间,或者说,一个氯化钠分子占有两个小立方体的空间.设小立方体的边长为a,则相邻最近的两个钠离子间的距离d=a.可见,只要能设法求出a,就能完成本题所求.以1 mol氯化钠为研究对象,其摩尔体积V=,每个分子的体积V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每个小立方体的体积V′===,小立方体的边长a==,两相邻的钠离子的最近距离为d=a,代入数据:a= m≈2.810-10 m,d=a=2.810-10m≈4.010-10m.答案:4.010-10m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