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新进展2讲课文档.ppt
30页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新进展第一页,共三十页优选)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新进展第二页,共三十页一、幼儿感觉的发展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一)视觉的发展(二)听觉的发展(三)触觉的发展(四)味觉的发展(五)嗅觉的发展(六)痛觉的发展(七)动觉的发展第三页,共三十页一)视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 在上述的感觉中,视觉对人的认识作用最大,在人接受的外部信息中,80%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听觉次之1、视觉敏度的发展、视觉敏度的发展 视觉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视力” 一般认为:儿童越小,视力越好,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学期初期的视力比学前晚期幼儿低例如,在视力测量表上看出某一图形所需的可能距离,各年龄幼儿是不一样的如果4-5岁可能看到某一图形的平均距离是2.1米,那么,5-6岁是2.7米,而6-7岁则是3米第四页,共三十页 据英多维茨卡娅的报告,幼儿看清圆形图上裂缝所需要的平均距离,4-5岁为207.5厘米,5-6岁为270厘米;6-7岁为303厘米如果把6-7岁幼儿视觉敏度的发展程度作为100%,则5-6岁为90%,而4-5岁为70%,这意味着6-7岁比4-5岁提高30%,比5-6岁提高10%。
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视觉敏度在不断发展第五页,共三十页2、颜色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对幼儿的颜色辨认进行了研究实验大致如下:测试3-6岁幼儿在0.01秒、0.05秒、0.10秒三种速度下快速辨认颜色的能力共12种颜色:棕、白、红、绿、紫、橙、浅蓝、品红、深绿、黄、深棕、蓝每种颜色分别以三种速度呈现,儿童每看一次后,在贴有12种颜色的大卡片上指示所看到的颜色第六页,共三十页实验结果表明:(1)幼儿对黄、红、绿三种颜色的辨认正确率最高;(2)幼儿对12种颜色的辨认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3)颜色呈现的速度对幼儿颜色辨认结果有明显影响,正确率和时间的长度成正比第七页,共三十页二)听觉的发展(二)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个体对声波刺激的物理特征的感觉 听觉感受性的发展听觉感受性的发展: 幼儿听觉的绝对感受性的个别差异很大,有的感受性高,有的低些对声音的频率的差别感受性的个别差异也很大,如有的很容易辨别两个相近的音,有的却不能 但一般来说,儿童对声音的感受性总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发展着当然,听觉感受性也不是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而主要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在儿童的各种活动(如音乐、游戏等)中发展起来的。
第八页,共三十页三)触觉的发展(三)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在儿童早期主要靠口腔触觉感受外部世界,后来发展成手的触觉 触觉的绝对感受性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发展起来,如对粗细、软硬、轻重等的辨别触觉的差别感受性从学前时期才开始发展起来例如,3-4岁幼儿用两手来比较体积相同而重量不同的小盒子,他们往往认为重量是一样的;而5-6岁幼儿就能充满信心地指出哪个重些,哪个轻些 幼儿的触觉也是在教育和儿童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第九页,共三十页四)味觉的发展(四)味觉的发展 味觉是个体辨别物体味道的感觉 人的基本味觉大致有4种:酸、甜、苦、咸 新生儿的味觉十分敏感,因为它具有保护生命的价值人类味觉系统在婴儿和儿童期最发达,以后就逐渐衰退第十页,共三十页五)嗅觉的发展(五)嗅觉的发展 嗅觉是辨别物体气味的感觉 人对气味的辨别一般通过4种嗅觉来实现,即香、酸、焦气味和腐臭 灵敏的嗅觉有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可以保护婴幼儿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发达的嗅觉还可以指导儿童了解周围的人和东西嗅觉的发展相当稳定,据认为,一个人在6岁-94岁之间嗅觉保持了相当高的一致性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六)痛觉的发展(六)痛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格茨米尔的报告、克罗涅尔的材料以及斯泽尔奈的材料都说明了幼儿痛觉感受性的逐渐提高,幼儿对碰伤所产生的感觉,不如成人所想象的那么痛 痛觉和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疲劳、饥饿、哭和病时,痛的兴奋性有所提高小孩子摔倒时,如果成人作出紧张害怕的样子,他会哭起来,似乎痛得很厉害,而且越哭越痛如果成人很镇静,并鼓励孩子爬起来,他未必会感那么痛第十二页,共三十页七)动觉的发展(七)动觉的发展 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的动作越来越准确涅维罗维奇测量了3-7岁儿童再现左手伸开20度的动作测量30次的结果说明,随着年龄增长,对手伸开的幅度的再现越来越精确如果预先被动地完成该种运动,或者加入声音信号,则运动成绩较好,说明幼儿在运动中不但依靠本体感受信号,外部感受性刺激物也起重要作用幼儿期还进行着从无意识的动觉到有意识的动觉的过渡 幼儿的大关节肌肉动作发展较早,小肌肉动作发展较晚因此,对幼儿写字、画画、用剪刀等活动的准确性,不能要求过高第十三页,共三十页二、幼儿知觉的发展二、幼儿知觉的发展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三)空间知觉的发展(四)时间知觉的发展(五)颜色知觉的发展第十四页,共三十页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埃尔金德和凯格勒研究了儿童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的问题他们给159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对儿童说:“我要给你看一些画,每次只看一张你要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什么 这个实验揭示了儿童对物体的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发展的过程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第十五页,共三十页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当几个客体同时具有色与形两维特征时,幼儿是先感知色还是先感知形,还是同时感知色与形呢? 中西方研究一致发现:3岁前是形状抽象占优势,后转入颜色抽象占优势(4、5岁是高峰),6岁后形状抽象又占优势第十六页,共三十页三)空间知觉的发展(三)空间知觉的发展1、方位知觉的发展、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所处的方向、位置的反映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材料,学前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是:(1)3岁幼儿仅能辨认上下方位;(2)4岁幼儿开始辨认前后方位;(3)5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4)6岁幼儿还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水平,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认尚未发展完善。
第十七页,共三十页 方位知觉是一种复杂的直觉,这首先有赖于儿童从生活经验中不断掌握各种方位现象,如由距离知觉、位置知觉、方向知觉而来的方位表象同时也有赖于不断掌握各种表示方位关系的词,如“这里”“那里”等等第十八页,共三十页2、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 深度知觉是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研究者利用“视崖”实验和视刺激逼近等方法对婴儿进行实验,证明婴儿有深度知觉,与人的经验(尤其是爬行经验)有关第十九页,共三十页3、大小知觉的发展、大小知觉的发展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幼儿辨认物体大小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具体方法是让儿童比较纸鸟的大小,比较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大小,比较一系列面积不等的正方形的大小,结果如下:(1)3岁儿童一般已能判别图形的大小,在一组大小不同的图形中指出其大小,判别大小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3岁幼儿不能判断不相似图形(如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大小,这在整个学前期都很困难第二十页,共三十页4、形状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的发展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对幼儿进行形状知觉的研究中发现:(1)3-6岁幼儿辨认图形形状的正确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刺激呈现速度对图形辨认有明显的影响,影响程度与年龄增长成反比;(3)幼儿在辨认物体形状时配对容易,指出次之,命名最难;(4)幼儿掌握8种形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页四)时间知觉的发展(四)时间知觉的发展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幼儿的时间知觉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包括时间单位、时间定向、时间关系、认识时钟等方面1、时间单位、时间单位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让幼儿在不同的时间单位之间进行比较,从而测查他们是否理解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果表明:整个学前期,儿童认识时间单位的能力比较差,但总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能力有所提高第二十二页,共三十页2、时间定向、时间定向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要求幼儿回答现在是什么时间,并且在日历上找出星期天结果表明:结果表明:学前儿童时间定向的发展趋势是:先分清白天或黑夜、上午或下午;其次掌握哪一年、星期几、几月几日;再次是翻找星期天;最难掌握的是几点钟第二十三页,共三十页3、时间关系、时间关系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要求幼儿以“今天”为准,说出“昨天”“前天”“大前天”“明天”“后天”“大后天”六个时间语词,并以日历上的“今天”一页为准翻出上列六个时间语词相应的一页结果表明结果表明:幼儿认识时间关系的顺序是明天、后天、昨天、大后天、前天、大前天另外,“说对时间关系的语词”普遍落后于“翻对日历”,即时间语词的掌握(理解)落后于时间关系的感知。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页4、认识钟表、认识钟表实验内容:把钟表拨到9:00、10:00和4:30,要求幼儿说出钟点,然后要求幼儿拨出3:30、5:00和12:00结果表明:幼儿认识钟表的顺序是:先会看整点钟,然后会看半点钟总的来说,学前儿童认识钟表的能力还很差第二十五页,共三十页五)颜色知觉的发展(五)颜色知觉的发展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幼儿的颜色知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从而获得一份比较完整的我国幼儿颜色知觉发展情况的资料1、关于颜色的命名关于颜色的命名 研究所用的颜色为:红、橙、黄、绿、蓝、紫、黑、白,每种呈现10秒钟,要求被试说出名称,结果表明:(1)3-6岁幼儿对颜色的正确命名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4、5、6岁儿童的正确命名百分率依次为50%、67.4%、90%和94.5%;(2)3-6岁幼儿对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率是不同的,依次为红(98.3%)、白(97.5%)、黑(95.8%)、黄(82.5%)、绿(77.5%)、蓝(60.8%)、橙(50.8%)及紫(42.5%)第二十六页,共三十页2、关于颜色的再认关于颜色的再认 实验用绿、青绿、紫、浅紫等12种颜色,其中6种作为刺激信号片,另6种作为新片。
先让被试看一种刺激信号片,看后将6种新片混合,要求被试将看过的颜色片找出,结果发现:3-4岁幼儿仅能正确再认三分之一左右,5岁以后明显提高3、关于颜色的爱好关于颜色的爱好 研究发现,幼儿最喜欢的颜色是橙、黄、红、绿,最不喜欢的颜色是黑、棕、灰第二十七页,共三十页三、幼儿观察的发展三、幼儿观察的发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一个儿童的观察受到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就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即观察力它是智力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儿童认识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十八页,共三十页幼儿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目的性、目的性姚平子等专门研究了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按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将幼儿分成三种水平:三级不能接受任务,东张西望或任意乱指;二级能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观察,但遇到困难或干扰不能坚持;一级能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完成任务结果是3岁儿童无一人达到一级水平,4岁是2%,5岁和6岁各为22%和24%许多实验研究证明,幼儿观察的目的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而且成人的教育和培养非常重要,能帮助幼儿提高观察中的目的性和有意性第二十九页,共三十页。
阿格诺索娃的实验,具体说明幼儿观察的目的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实验者给幼儿看孩子溜冰的图片冰面上有一只手套,要求被试幼儿找出丢手套的人幼儿必须认真观察图片上的每个孩子,以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