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至***
  • 文档编号:244886260
  • 上传时间:2022-01-2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19.4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南尧小学张淑玲第六组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 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 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的在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的热爱、赞美与向往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配合本组专题,在21 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乡下人家的作者是陈醉云先生是现代着名的书法艺术大师,1962 年移居美国,文中的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一个久居异乡的游子对故乡的一份眷恋之情。

      文章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犹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瓜藤满架、鲜花开放、雨后春笋、群鸡觅食、群鸭戏水、夏夜晚餐、纺织娘唱歌”的画面,体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 , 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 也对后文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这既是一篇美文 , 也是一组美画 , 读之, 正如作者所说的 乡下人家 , 不论什么时候 , 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 , 迷人的风景 . 牧场之国本文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述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广阔无垠的草原五音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 qi 图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乡村四月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在茂盛成荫的桑树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

      伴随着诗一般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肃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仕,在湖州隐居五年,后来到会稽隐居,十载后再回湖州,写下千古绝唱渔歌子,倾吐了他对悠闲生活浓浓的眷恋之情麦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的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21 、 乡下人家教学目标:1认识“檐”、 “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 “饰” “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二是了解课文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出示两组投影片: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 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4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5练习将课文读通顺6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二、合作交流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 “巢”不要读成“ c o” ,“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u 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4、全班齐读最后一节。

      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 ; “迷人”是说“吸引人” ,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 “独特”的美吧5、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6、小组交流自学所得,全班交流如: A: 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7指导书写生字8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9师重点范写“冠”“率” “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以上步骤可结合动画课件乡下人家中“字词”部分辅助进行教学三、品读感悟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2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师: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1 “别有风趣的装饰 , ”(1)理解“别有风趣”、 “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2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 师生齐读最后一节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4全班交流5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6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7 读一读书上的提示, 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8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9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课外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21、乡下人家板书设计:独特、迷人的风景无论何地无论何时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四处:鸡(悠闲自得)小河:鸭(快乐游戏)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23、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3.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积累古诗名句教学准备:有关课文内容的挂图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 板书课题2. 自由读题,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 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4.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简介诗人及背景) 5. 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二、合作交流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 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3. 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4. 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 全班交流,讲讲诗意三、品读感悟品评朗读,感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