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联老师作业.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88441105
  • 上传时间:2022-05-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9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何谓民族的层次问题?举例说明区别民族的不同层次的现实意义第二讲)(1)所谓民族的层次,是指翻译为汉语的“民族”有nation和ethnic group两个含义的词 语Nation (政治民族),指拥有国家的群体,或已经产生准政府能力的群体范围更大,更 具有政治意义;而ethnic group (文化民族)是指历史形成的文化共同体,是次于nation的 族体,或被视为nation内部的“亚民族”或“次民族二如中华民族是nation,而我国的汉 族、回族、藏族等属于ethnic group2)现实意义(以中国为例)①.区别nation (政治民族)和ethnic group (文化民族)的概念,有助于明确个人的政治 身份和文化身份,区分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从而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和国家内各民族 的安定Nation和ethnic group属于不同的层次,ethnic group附属于Nation,而不是 相并列的这种区分可以使每个个体在不同的民族层次找到归属感,且并不相互矛盾 例如一个藏族人,首先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一员,在政治身份上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公民;其次作为少数民族中的藏族人民,其文化身份属于藏族“亚民族”的一员。

      二者 不相矛盾这样可以防止有些国家分类主义者以模糊的民族概念为借口,进行分裂国家 的行动从而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和内部民族的安定②.有助于在对国家内每个公民平等对待的基础上,针对每个“亚民族”的特点进行区别对 待,在维护国家政治统一的基础上,维护国家文化的多元主义例如在中国,所有的民 族成员都被视作平等的国家公民,对少数民族成员作为国家公民所应当拥有的各项权 利,政府从“公民”角度予以保障,这表达了国家公民权利的平等此外,国家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针对少数民族的特点,因地制宜,如保持民族风俗、习惯,可以使用 民族语言等,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展的同时,维护文化的多样性③.可以使族群身份去“政治化”,削弱因种族、宗教差异而引起冲突的政治后果,从而维 护政治稳定Nation是一个政治概念,在中国,所有的公民都具有同样的政治身份,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族群之间不存在政治矛盾;而ethnic group那么是一个文化概念, 不同民族、宗教的族群归属不同的文化群体,因此当出现民族、宗教矛盾时,可归为文 化矛盾,即将族群问题“文化化”,可以防止这种矛盾朝着政治化的方向开展2,欧洲的穆斯林移民与本地民众的冲突,是所谓“文明的冲突”吗?(第四讲)(1)亨廷顿所谓的“文明的冲突”是指冷战后世界上的冲突不再将以意识形态为界限展开, 而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斗争的形式展开。

      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正变成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地 带他认为世界上有7种或8种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的基 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欧洲的穆斯林移民与本地民众的 冲突,正是伊斯兰文明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在欧洲上演的“文明的冲突”但事实情况比拟复杂, 尽管存在文明间的冲突,但是还有其他各种因素作用2)穆斯林在欧洲分部广泛,最为明显的特点是相对集中居住于某几个地区或城市,与主 流社会相对隔绝欧洲的穆斯林,尤其是二、三代移民,既不认同其父辈国家,也不认同他 们现在所生活的国家,而是把伊斯兰作为首要认同因此,欧洲的穆斯林移民与本地民众的 冲突,不是国家间的冲突,也不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冲 突3)尽管欧洲的穆斯林身份合法,但是经济、政治地位较低,存在着失业率高、贫困、社 会歧视和受教育少等问题但971之前,穆斯林与欧洲主流社会虽存在一定隔阂,但双方 关系总体平稳971事件后,欧洲对穆斯林存在着恐惧和排斥的情绪,双方关系恶化主 要表现为:欧洲的穆斯林受伊斯兰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影响,思想趋于激进;2003年以 来,欧洲穆斯林抗争兴起,宗教极端主义发动的恐怖袭击案件不断增多,使得欧洲本地民众 抵抗穆斯林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民族恐惧或仇恨情绪加深。

      欧洲国家滋生排斥穆斯林 情绪,一些欧洲人将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之间画上等号;境外穆斯林组织的介入使问题复杂 化双方冲突外表化,如2005年法国骚乱和丹麦卡通漫画事件等因此穆斯林移民问题不 是一般的社会经济开展问题,而是涉及宗教力量对峙、民族意志对决的政治问题4)如今,随着欧洲的穆斯林移民数量日益增多,有很多欧洲人担忧未来欧洲将成为穆斯 林的世界欧洲的穆斯林移民与本地民众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是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 教文明之间的冲突,但是也受到了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使双方的冲突更加复 杂化3 .就民族问题而言,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政治现实?(第五讲).在美国,塞缪尔.亨廷顿为什么会提出“我们是谁”的疑问?(第七讲)亨廷顿认为,“文明的冲突”正在美国本土上演,即美国出现了国民认同危机亨廷顿 认为,“美国的核心文化向来是,而且至今依然主要是17 —18世纪创立美国社会的那些定居 者的文化”,即盎格鲁一新教文化但是现在,这种核心文化正在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 国国民认同正在衰退,主要表现为:(1)多元文化主义和多样性的理论在某些精英人士中大行其道亨廷顿认为,美国的精英 阶层已经放弃爱国主义价值观和民族认同;他们现在的观点是多元文化的、世界主义的和跨 国主义的,这与大多数美国民众所持的传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观点截然相反。

      例如, 许多社会精英积极投入到推动“平权法案”、要求给予非法移民合法地位等活动中亨廷顿 认为,诸如“平权法案”、(支持将西班牙语列为官方用语的)双语运动以及多元文化主义运 动,只能给国家带来混乱,并导致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美利坚民族的解构2)美国原本存在的人种、民族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群体抬高人种、民族、性 别等国民层次以下的身份美国社会中仍然存在着明确的种族分类,如在人口普查中的种族 资料,虽然由接受调查者自愿填写,但是也有明确的区分,即分为“白人”“黑人或非裔美 国人”“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亚洲人”“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岛屿民族” 美国的种族、民族问题并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许多民族差异被保存了下来3)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浪潮,使美国文化日趋“拼盘化”;而越来越多的移民保持 双重国籍,这更对美国的忠诚以及爱国主义产生冲击移民问题一直是美国文化“拼盘化” 的主要原因如来自墨西哥的移民,存在着与美国相邻、人数众多、非法移民多、地区分布 集中、移民历史悠久并持续不断等特殊性,民族同化滞后还有是近年来不断涌入的拉美裔 移民,这些移民与以往的移民不同,不融入美国的主流文化,拒绝盎格鲁一新教文化,使美 国社会中出现拉美裔化、双语化、双文化的倾向。

      以上种种因素都导致一场文明的冲突在美国本土上演美国的核心文化正在逐渐遭受侵 蚀并逐渐丧失,因此亨廷顿会发出“我们是谁”的疑问4 .以“白澳政策”为例,论述当今执政者为何必须为过往错误的民族政策抱歉?(第八讲)“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亚联邦反亚洲移民的种族主义政策的统称1901年,白澳政策 正是确立为澳大利亚的基本国策,只允许白人移民流入再此政策之下,大局部华人深受不 了欺压,被迫离开澳大利亚1972年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取消了白澳政策直至2008年,在 新总理陆克文的推动下,对过往的错误民族政策抱歉当今政府的抱歉行为,是对过往错误民族政策的反思,并采取解决措施的第一步因为 “白澳政策”对如今的澳大利亚社会仍深有影响1)首先,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前途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①,“白澳政策”阻碍了澳大利亚同亚洲I、非洲和大洋洲的正常来往,不利于国际交往,也 不利于澳洲的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②.长期推行“白澳政策”,加大了澳大利亚对英国的依附性,阻碍了澳大利亚成为真正意 义上的独立国家;澳大利亚始终不能形成较为成熟的民族意识,阻碍其现代化的正常发 展③.延缓了澳大利亚向多元文化国家的开展白澳政策”阻碍了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的正 常文化交流,也将国内的白人与土著相隔离,不利于其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2)其次,“白澳政策”也对澳大利亚国内的土著居民造成了重大的伤害①.从1910年到1970年,全澳大利亚有近10万名土著儿童被政府从家人的身边强行带走, 这些人后来被称为“被偷走的一代”,这些儿童和他们的家庭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至今仍难以抹平这些充满悲剧色彩的人,是“白澳政策”的牺牲品,因此政府需要向 这些受到伤害的人们和家庭抱歉②.如今,这种伤害的影响也反映在土著居民的社会生活中白澳政策强加给土著民族以歧 视和侮辱,是典型的种族主义政策,这种不平等的政策,造成如今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 贫困、受教育程度低、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和自杀率高等负面后果,政府需要对这些人 负责6 .就整体而言,为何宗教、部落和种姓制度的存在,削弱了印度国内民族问题的尖锐性? (第十讲)就整体而言,印度社会所表现的教派冲突、部落冲突和种姓间矛盾,要远远高于因民族 问题而引起的冲突1)印度的教派矛盾:印度存在着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等,教派众多其中, 统一民族可能会信奉不同的宗教,而不同的民族也可能会信奉同一宗教民族和宗教的关系 不是一一对应,而是错综复杂的因此,普遍而复杂的宗教信仰状况,一方面削弱了信奉不 同宗教的同一民族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有的宗教也弱化了民族成员的特定民族认识。

      而印 度的民族矛盾与教派斗争密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互为表现印度的教派斗争频繁而激烈, 主要表现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还有印度教徒与锡克教徒的矛盾、印度教徒与基 督徒的矛盾,此外,佛教和耆那教信徒也有压抑感,对政府偏袒印度教不满因此,在印度, 教派斗争更为激烈,而宗教冲突相对削弱了国内的民族问题2)印度的部落矛盾:印度存在着大量的部落民或部落民族,主要分布于偏远山区和丛林地带,语言不同由 于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历史恩怨、外来挑唆等原因,印度部族之间的冲突从未间断,规模 或大或小如印度最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当地各部落间关系复杂,经常发生流血冲突还有 不少类似的邦国因此,民族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被部族之间的冲突所代替3)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社会结构中存在着森严的种姓制度,即婆罗门(僧侣)、刹帝利(贵族和武士)、吠 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后来,演变为前三个种姓为高级种姓,后者为低级 种姓,还有一些没有种姓身份的“贱民”是第三等级种姓制度实质是阶级压迫,造成了种 姓成员间的贫富差距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阶级压迫排斥了民族压迫,强化了社会曾 为与秩序,没有引发民族成员对民族关系的关注,因而弱化了民族意识。

      7 .新加坡种族和谐关系的经验对其他多民族国家有示范意义吗?(第十一讲)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促进种族和谐:(1)进行国家认同与统一国民意识教育新加坡政府从来没有在政治和法律上明确把国民区分为不同的民族,强调多元种族社会,各 民族相互平等,提倡相互容忍、共进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淡化种族差异意识,积极培育共同 的国家意识和“新加坡民族”的一体感,将原先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改造成不以种族 划分的新加坡国民为促进民族的融合,新加坡政府致力于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培养“新 加坡人”观念新加坡政府号召每一个新加坡人都要超越个人的种族和宗教归属意识,培养 “新力口坡人”的观念2)建设公共组屋使各族混居,促进各种族间的和谐共处独立后,政府大规模建设组屋,向居民廉价出售,使全国80%多的人口都住在组屋里这 样,各种族、语言、宗教不同的居民居住在一起,形成了各民族毗邻杂居的新型社区,由于 人们共同参加各种休闲活动,关系得以沟通,隔阂得以消除而且,由于各族不再聚居,动 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