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历史说课稿国共合作抗日.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初二历史说课稿国共合作抗日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中国教师范文吧()编辑了初二历史说课稿国共合作抗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国共合作抗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和作用 本课选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本课主要内容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表达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和抗战的表现内容线索清楚明白,充分表达了抗日战争的全国性和全民族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关注现实和国家的命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国共两党其次次合作形成的过程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的名称 把握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等史实 理解国共两党其次次合作形成的意义和中共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陈述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史实,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质疑、思疑、解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民族凝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关注现实和国家的命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依据: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分别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取得的两个有名的战役,具有典型意义,充分表达了"国共合作抗日'这一主题,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2.难点: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原因 依据:教材没有介绍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致使国土大片沦陷,学生要想理解中共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原因,明白中国进行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最宏伟的力量是广大人民是对比困难的 二.教法学法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知识面较广,对历史学习兴趣较高,把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合作学习等技能,但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缺乏整体认知。
基于以上分析的认识,我主要采用孟照彬教授有效教育思想体系指导下玉州区课改试验有效教育的新型课型方式中的平台互动方式为主,要素组合方式为辅教学,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展开学习 三.教学过程 根据有效教育的相关理念和学生的实行状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构建平台,学习新知 3.归纳小结,稳定练习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激趣是很重要的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先播放《大刀进行曲》,用威风雄壮、大方昂扬的歌声宣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适时提出问题:"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难当头,国共两党如何携手合作共同抗战,取得了哪些重要战役的胜利呢?' 其次个环节:构建平台,学习新知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构建了两个教学平台,其中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我通过第一个平台来完成 平台一:精读细找,梳理基础知识 教学流程如下: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出示以下问题: ①国共两党其次次合作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它的形成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②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哪四大会战? ③找出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者、战果和历史意义。
④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怎样的抗战路线? 交出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教师巡堂指导,适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⑵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让他们相互谈谈自主学习的收获,相互释疑 ⑶请两三个小组代表发言,让他们把小组的学习收获与全班同学共享,教师进行适时的评价和补充,起指导点拨作用 【效果】:这四道基础性问题,难度不大,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利于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相互补充与完善,也利于同伴互学,从而培养学生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全班内共享学习成果,使这些基础知识再次得到了加强与稳定,有效地落实了基础知识,同伴互助互学凸显这一平台的构建,既充分表达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有效地落实了基础知识,达到了我的预期目的 对本课重、难点的学习,我设计了其次个教学平台: 平台二:深化认识,稳定拓展 教学流程如下: ⑴播放《百团大战》的相关视频,出示以下两段史料: ①"战争的宏伟之最浓重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 ②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终的胜利 1937年8月《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等,营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新的疑难问题 ⑵学生质疑、释疑由于有了平台一"梳理基础知识'的铺垫,加上视频和史料的情感冲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他们疑问和看法一位平日不善发言的同学提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为什么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得到大家的称赞这一位同学对比突出,他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①为什么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②为什么国民党在抗战后期消极抗战,而加紧对中国共产党的封锁?(学生从自身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不一定严谨,教师需适当引导) (3)老师充分确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地勉励学生 (4)学生共同筛选出最想了解的问题,利用学生人力资源,师生共同解决 【效果】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个环节掀起了整堂教学的高潮,学生在质疑、思疑、解疑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思维碰撞,学生特性得到了张扬,本课知识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得以进一步的落实和延伸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动,我由衷地欣赏他们,鼓舞他们,师生的感情表现得十分融洽,课后还让人回味无穷。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育学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立足历史,服务未来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功能知识落实了,重难点突破了,我趁热打铁抛出这一开放性问题:"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宏伟胜利通过本课的学习,请说说今天我们为完成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宏伟复兴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 学生先独立思考,充分想,接着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再全班共享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对比开阔,既能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去想,去说,也能联系事时政治,说出了大量让我惊喜的看法,学生在想、在说的过程中,热爱国家、渴望国家统一的情感得到升华,民族责任感出油然而生 第三个环 节:归纳小结,稳定练习 在这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请结合今天所学内容,为学校广播站开设的《回想历史》栏目拟一份有关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广播稿'通过写广播稿的形式,对本课进行一次完整的归纳 学生以六人小组合作完成,并进行作品展示 【效果】:新课程改革强调历史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通过这种别致、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环节,既达到了归纳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张扬了特性,对重点内容也起到了很好的稳定作用。
四.教学反思 个人认为本课的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教师抓住关键要素构建有效平台,充分交出了学习的主动权,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充分调动学生的"看'、"听'、"讲'、"想'、"做'等各种感官,顺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特点,适时进行动静转换,学生兴趣高,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对比明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小组合作都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都有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参与面十分广,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五.板书设计 以上是本课的板书设计,采用规律框架图,简单明白,一目了然,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把握本课知识 以上分析,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二历史说课稿国共合作抗日,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同类热门: 《戊戌变法》八年级同步说课稿 《辛亥革命》八年级同步说课稿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