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与文学.ppt
28页医学与文学 邱鸿钟 第一部分 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 两种互补认识方式的比较 n医学关注机体 n记录生命运动 n研究个体的人( person), n逻辑思维 n成果:概念/规律 n科学是关于共相的 n科学是“我们” n培养人的理性 n文学关注生活 n描写心灵现象 n文学塑造有个性的人 (individual ) n形象思维 n意象/现象 n文学是关于个性 n艺术是“我” n培养人的美感与善 两种互补认识方式的比较 n研究可重复的事实 和过程 n考察尽可能多的对 象 n解剖对象的一部分 n认识事物的本质和 共性 n排除任何主观因素 的干扰 n观察随时间变化的 人和事 n考察突出的典型 n把握对象的整体 n展现事物的全部现 象 n包含作者的个性与 情感 案例:文学是现象心理学 n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 在半边,却便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 发都滚出来 n抱起拳头来就眼框际眉梢之一拳,打得眼睛缝裂,乌 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 都滚将出来 n又只 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全堂水陆的道场: 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n14世纪施耐庵《水滸传》先于德国生理学家 Miller500年发现同质刺激于人的不同感官可引起不同 的感觉现象。
案例:情是文学的根 n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 李煜(yu) n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 胭脂泪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 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宋] 韩琦 n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忘两不知 [清 ] 曹雪芹 文学是想象的训练 n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 [汉] 曹操 n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 李白 n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夭欲攀天 ,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 气势不死如腾仚(xian) [唐] 刘禹锡 n飞镜无根谁系 [宋] 辛弃疾 案例:文学想象的典范 n凡尔纳的科幻作品中提出了一百多项科学预见 ,如潜水艇、飞机、宇宙火箭、有声电影等 n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兄弟》:对“人造 卫星”的预言 n托尔斯泰:激光的预言。
n马克.吐温:对原子能开发的预言 n捷克作家恰佩克:对机器人的预言 第二部分 文化与心理现象的备忘录 案例: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与心理 n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魏国司徒王朗 在阵前劝降不成反受辱气死马下;司马昭“乐 极生悲”中风而死;周瑜三杀诸葛不成,反被 三气而死等 n曹雪芹《红楼梦》:描述了病人角色30余人 ,涉及病种10余个,尤其对心身性疾病和精 神病有细腻的描写,如黛玉的多愁善感,抑 郁多疑;妙玉坐禅的“走火入魔”;贾瑞因单 相思所致的精神钟情妄想等 n鲁迅《狂人日记》:被害(被吃)妄想 案例: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与心理 n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首次描述发作性睡 病,比医学文献记载早出40余年 n契可夫《第六病房》:通过记载了一个精神科 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反映了18世纪人类关于精 神病的误解 n亚.索仁尼琴《癌症病房》:通过患病体验和病 房故事的描写,揭示了复杂生动的医患关系 案例: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与心理 n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兄弟》、索福克勒 《伊谛普斯王》、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三部 小说都谈论同一主题:与情敌争夺一个女人而 弒父(parricide) nParricide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基本的原始 的罪恶倾向。
男孩子对父亲充满“既爱又恨”的 心理矛盾,即称“伊谛普斯情结” —— 参阅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弒 父者》等论文 n威廉.詹森(W.Jensen)短篇小说《格拉迪沃》 讲述了一个年轻的考古学家诺伯特.汉诺德( Norber Hanold)关于庞贝城幻想的故事 n一为曾痴迷考古学的年轻人在博物馆被一件浮雕所吸引(即一位姑娘迈 步向前的特别步态)——但这种步态在生活中没有找到,他为浮雕取名 格拉迪沃并为她构想了一个故事—后亲自到意大利庞贝废墟旅游,在那 里巧遇到一个酷似浮雕的姑娘,格拉迪沃变成了一个或生生的人,通过 对话,他的幻想终于恢复了清醒原来那个复活的格拉迪沃是他的邻居 和童年的女友可见,考古学家诺伯特.汉诺德(Norber Hanold)关于 庞贝城的幻想是被压抑的童年记忆的回光返照,只是他本人没有意识到 而已 n把童年的伙伴比喻为从废墟里挖掘出来 的文物埋藏与压抑类似! 案例: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与心理 n对人类心理的描述常常属于文学的领域 自古以来,他们就是科学的先驱,同时也 是科学心理学的先驱 n创造性的作家不能回避精神病学家,精神 病学家也离不开创造性的作家。
对精神病 学的题材进行文学的处理,实践证明是正 确的,决不损害它的美 —— 弗洛伊德《詹森中的幻想与梦》 小结 第三部分 诗性的医学家 案例:诗性的医学家 n阿拉伯医学之圣阿维森纳编著《医典》,还是哲学四 行诗的创造者,写有《灵魂之歌》,对诗人但丁等多 民族的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n英国热带病学家罗斯(1857-1932)因发现蚊子传播 虐疾获医学诺贝尔奖,另写有小说《奥莎雷的狂欢》 ,成为20世纪30年代英国十大流行小说 n毕切特(1880-1935)因血清疗法和过敏性原理研究 获诺贝尔奖,擅长写小说和剧本 n还有A.Carrel、S.R.Cajal、A.Kofwl、C.Bernard等 著名医学家在文学上颇有造诣 n法国著名的小说家纽哥 .休(1804-1857)亦 是一名外科医生,写有《巴黎的秘密》 n俄国著名小说家契可夫(1860-1904)是一 名普通的乡村医生 n墨西哥现实主义小说家M.Azuela(1873- 1952)也是一位医生,写有《红房子》的著名 作品 案例:诗性的医学家 n针灸之祖皇甫谧除著有《针灸甲乙经》之外, 还写有《列女传》等大量的文史著作。
n道医葛洪还写有《西京杂记》和大量的神话作 品 n陶弘景擅长文学札记,有多篇写景作品为传世 佳作 n清代名医恽铁樵曾任〈小说月报〉主编,翻译 了不少西洋小说 案例:诗性的医学家 第四部分 文学家和文学创作的精神分析 文学家的人格与精神病现象 n19世纪的意大利精神病学家 (C.Lombroso)在《天才与精神病 》早就注意到天才人物与精神疾病 的关系 n莫里哀、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等 患有癫痫;诗人海涅患有卟啉病 n自杀的文人有屈原、王国维、老舍 、三毛、叶赛宁(前苏联)、马可 雅可夫斯基、海明威(美国)、田 中光英(日本)、川端康成等 作家的工作与孩子游戏时的行为是一样 的,他创造了一个他当真的幻想世界——即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他以极大热情创造的世 界——同时他又严格地将其与现实世界区分 开来如果把今天显然严肃的工作当成童年 时代的游戏,他便可以抛却现实生活强加给 的过于沉重的负担,从而通过幽默的方式得 到大量的快乐 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 分析之一:作家与儿童游戏的比较 n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会去幻想,只有那愿望难以满足 的人才去幻想。
幻想的动力是尚未满足的愿望,每一 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对令人不满足的现 实的补偿 n如果现实的事件刺激引起主体的一个重大愿望,心理 活动便退回到早年经历的记忆(如童年时代),因为 在那时该愿望曾得到过满足,进而在幻想中创造一个 与未来相联系的场景来表现愿望满足的情形心理活 动如此创造出来的东西就叫做白日梦 分析之二:作家与白日梦 n在所有流行小说中总有一个主角,作家用 一切可能的表现手段使主角赢得读者的同 情,主角虽然经过千辛万苦,但最后总是 成为了读者心中的英雄这种英雄不死的 特性正如白日梦里的主角同出一辙,都是 一个“唯我独尊的自我” n一篇具有创见性的作品像是一场白日梦, 是童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这 类游戏的替代物 分析之二:作家与白日梦 分析之三:文学创作与原逻辑思维 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如: n落日心犹壮,秋风病 欲苏杜甫) n可怜无定河边骨,犹 是春闺梦里人陈 陶) 原逻辑思维的特征原逻辑思维的特征 互渗、融合、扩散、 恣意大的同一 n埃及的人首狮身像 n希腊的人首马身像 n罗马的人首羊身像 n中国的人首蛇身像 第五部分 走向艺术的医学 与走向医学的艺术 医学美学 — 走向艺术的医学 n侵入性检查、药物副作用、激素疗法和放射 性疗法,手术范围的扩大所带来的人体美的 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n人不仅要活得长,还要活得好,活得美追 求更美是现代健康需求的新趋势 n医学理论简洁美、医院环境美、医务人员仪 表行为美,求真、至善、至美的统一是医学 的目标 艺术治疗学 — 走向医学的艺术 文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人了解他自己,就是提 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就是和人们 中间的鄙俗作斗争,并善于在人们中间找到好的东 西;就是在人们心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并想 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 感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 —— 高尔基 课后作业 n阅读一本有关医学文化社会现象的小说,进 一步了解医患之间、医护之间、医生之间的 复杂的人际关系,了解医患之间对病患意义 理解的差异 n建议阅读的小说: 亚.索仁尼琴《癌症病房》 契可夫的短篇小说集 韩少功《马桥词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