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城市建设发展历程.pptx
38页西安市的建设历程解析 姓名:谢孔场 学号:1110210140 班级专业:城市规划1101 讲诉线索:以中国的历史朝代更迭为线索讲诉中国古都西安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建设特点与各个时期西安市的 城市更新模式,重点介绍隋唐时的西安城市建设及建筑 1建筑精选课件目录 长安附近都城位置变迁图 西安的建城史 秦汉三国时期长安 隋唐时期长安 宋元时期的长安 明清时期的长安 古都西安历史上的城市更新模式与新世纪城市更新战略 个人感想2建筑精选课件3建筑精选课件西安的建城史西安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也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西安的城建史发端于西周之丰京据史记周本纪记载, 周之先人弃(即后稷) 始封于邰, 而后公刘徙豳, 古公父再徙于岐下, 文王(西伯)“伐崇侯虎而作丰邑, 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 西伯崩, 太子发立, 是为武王周武王立位之“九年”即“东观兵, 至于盟津”, 兴师伐纣不果而返,“十一年”再伐纣而克商另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最新研究成果, 公元前1046 年可定为武王克商的首选年这样根据史记周本纪的有关记载, 就可推定武王元年则为公元前1059 年, 文王都丰应在公元前1059 年。
这就是说, 如从公元前1059 年周文王都丰算起以迄于今, 古都西安的城建史应该有3072 年的时间了4建筑精选课件秦汉长安 咸阳邻近西安, 两市仅隔一渭水, 经济文化自古联系紧密, 故今人习惯上也将其视为西安建都史的一个部分 秦咸阳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的都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商鞅首先在城内营筑冀阙,以后历代秦王又增建了许多宫殿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吸收了关东六国的宫殿建筑模式,在咸阳塬上仿建了六国的宫室,扩建了皇宫滔滔的渭水穿流于宫殿群之间,就象是银河亘空,十分壮观整个咸阳城“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各宫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形成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秦咸阳城上承雍城的一些特点,同时又受东周列国的影响,又有自己创新的“法天”意思的渗透,形成一座别具一格的都城,在我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5建筑精选课件6建筑精选课件 后秦被灭,西汉建立 汉长安城,处在秦都咸阳渭河南岸的长安、阴乡和建章乡的地方这里本属秦咸阳的一部分,是“诸庙、章台及上林”的所在地汉初,除过利用秦的宫殿,或稍加修缮改造,或重新改建,但一律都更换了名称。
而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断的扩大、添建,并且以全新的姿态展现着大汉的风貌,使之成为同罗马齐名的国际性大都会7建筑精选课件汉长安8建筑精选课件9建筑精选课件 汉长安城镇空间结构明显地表现出一种以权力中心结构为主导的格局,并具有伴随城镇建设的动态发展的布局特色在城镇空间形态上打破了井田制观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形成非“择中立宫”“左祖右社”格局与传统格局有所不同,反映了城镇建设强烈的自然观及不拘传统的革新观念10建筑精选课件 三国至魏晋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民族的迁移,城市发展总的趋势表现为在北方中原地区城市的残破以及江南和周边地区城市的崛起中原地区的长安洛阳一线,曾是全国城市体系的轴心地带,在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成为军事争夺的主要战场,受创最重,大量人口逃离,昔日都市繁华的景象变成一座座城市的废墟长安城里最荒凉的时候甚至“户不盈百”,只相当于西汉时期正常情况下一个里的人口数目11建筑精选课件隋唐长安隋朝 都城大兴城唐朝 建筑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都城长安、宫殿大明宫五代十国 继承唐朝传统,很少有建筑创新12建筑精选课件 隋大兴城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塬南坡另建一座新城。
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隋代建筑家)的主持下,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隋炀帝继位后,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水路连接大兴城和中原东部大业九年(613年),动用10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隋朝灭亡后,唐朝继续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13建筑精选课件 隋大兴城总体上是中轴对称的格局,设计时参考了邺城和汉魏洛阳城的布局根据所在地分为六条岗地的特点,安排了功能不同的建筑此外,在城市的边缘规划了园林区,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成为民众的游览场所,是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创举14建筑精选课件 唐长安城 隋大兴城是唐长安城发展的基础 唐长安城,由郭城、皇城、宫城所组成城垣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根据考古发掘,外郭城为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米,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遗址位于西安市城区,比现存明代西安城大7倍多)唐时长安城人口100余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其规模对临近国家的都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长安城三大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分别位于城内北部正中、城东北和东部。
皇城、太极宫的左右和南面,分布着以纵横25条街道划分的里坊区和东、西两市15建筑精选课件16建筑精选课件17建筑精选课件18建筑精选课件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19建筑精选课件大明宫 在唐代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此宫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四倍.宫城共11个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20建筑精选课件 大明宫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7.6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21建筑精选课件22建筑精选课件 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23建筑精选课件24建筑精选课件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
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25建筑精选课件 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26建筑精选课件 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27建筑精选课件28建筑精选课件29建筑精选课件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西安市的荐福寺内,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雁塔晨钟”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30建筑精选课件31建筑精选课件唐长安“天人合一”的城市建设主导思想 唐代国都长安城的建设充满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唐长安城位于龙首川一带,这里三面临水,南浸终南子午谷,北踞渭水,东临灞水,西面是隆起的龙首塬,其间六条高岗此起彼伏,自东南向西北延伸;“八水”环绕城外,“五渠”流经城内,构成了唐代长安城市的基本地貌和附着其间的浓郁王朝地理思想痕迹。
在城市街道和里坊设计上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设思想长安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交错的25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里坊的布局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均匀分布,呈棋盘式三十六、七十二、一百零八这三个数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32建筑精选课件隋唐长安城的破坏 唐末长安城彻底毁废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就毁城的群体而言,黄巢起义军是导火线,藩镇兵是彻底毁掉长安城的元凶,城市居民自毁家园也在起作用按长安城建筑毁废主次考察,各路势力以毁坏大明宫为主,兼及太极宫、官署、民舍、市店等,对长安城实施了全方位的破坏,最终摧毁了李唐王朝施政之根基长安城地处关中平原,历经千年沧桑,土地载负过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环境失调又由于北方长期战乱,经济破坏严重,大量人口南迁,全国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江南一带故自唐末毁废后,长安城便一蹶不振33建筑精选课件宋元时期长安 西北重镇的长安, 仍一直为赵宋君臣所重视所以在北宋经济继续发展过程中, 长安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也在唐末五代残破凋敝的废墟上有所恢复 在城垣规模上, 唐长安城包括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 而宋城只利用了唐代的皇城加以改建据近年考古工作者的勘查实测, 唐长安全城的总面积为84 平方公里, 而皇城的面积只有约5 . 2平方公里, 说明改建后的宋长安城, 还不及唐城的16 分之1。
北宋以后, 关中为金所有, 长安又遭兵炙, 景色更为衰敝最后, 值得特别提到的是, 尽管唐宋时期长安几经兴废, 然而长安的劳动人民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利用本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通过创造性的劳动, 使得长安郊区成为全国著名的富庶地区 元朝统治疆域十分广阔,元代将长安城易名为“奉元城”34建筑精选课件明清时期长安 明清时期的西安系以唐长安城之皇城为基础改造而成的明太祖洪武二年,进军奉元路,即改安西为西安府从此,出现了西安这个地名洪武七年开始修建西安城桓,将唐时“新城”向东、向北加以扩展扩建后西安城周长达11.9公里,辟有四座城门,城门均建有城楼清代在城东北隅加建满城,置八旗驻军营房,以为军事指挥中心清时甘陕总督,陕西巡抚均治西安因此西安不仅是陕西省的省会,而且又是西北区域的政治军事中心西安的城市布局是北方平原地带城市的典型代表,城市力求方整规则,道路宽敞笔直,颇具汉唐长安的帝王遗风城中心设钟楼、鼓楼明西安的面积与唐长安皇城废址约略相等,城内十字街以钟楼为中心,四面通向城门,城门外又各有关城一座现存西安的钟、鼓楼均为明代遗物 由以上简介可知,西安这座重在作为一方政治军事中心的省会城,其规划格局的确与同时代一般省会省城规划重在发展经济有所不同,虽城市之总体布局仍继承传统的城廓分工规划体制,但终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未能完成环套的外廓,仅于四门各置关厢,以供有限的经济活动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明清统治者对西北地区的经营方针,客观上也反映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状态35建筑精选课件古都西安历史上的城市更新模式 1、旧城和新城脱开类型(新旧分制类型) 2、新城在旧城一侧或几侧发展类型 3、新城围绕旧城发展类型 4、缩小旧城类型 5、拓展旧城类型 6、因袭旧城改造更新类型36建筑精选课件古都西安历史上的城市更新模式37建筑精选课件个人感想 纵观西安市几千年来城市建设历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西安市在各个时期的繁荣程度都不相同在汉唐时期,西安作为这两大强盛王朝的国都而成为享誉中外的国际大都市,其鼎盛时期人口数达百万然而,当这两个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毁灭之时,身为国都的西安也将难逃厄运,也将会随着王朝的覆灭而遭到灭顶之灾,人口流失,城市建筑毁于战火在中国几千年来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中国的起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次起义,当起义者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旧王朝的国都时,他们往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杀掠夺,他们会毁灭旧王朝时期所建造的一些、甚至是一切由广大劳苦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因为起义者们认为这是暴政下的产物,是必须摧毁的于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也就一次次地遭受战火的洗礼,一次次地重建又一次次地被毁灭,如秦末项羽的火烧阿房宫,唐末黄巢起义破坏的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