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蜀相》课件30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30页杜甫年少优游:20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与李白相遇多次仕途不顺:35至44岁,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透赠,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战乱流离:44至48岁,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作品“三吏”“三别”西南漂泊期,江舟长逝:48至58岁,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朋友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作品:茅屋登高蜀相杜甫一生历程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一心只为酬三顾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上联上联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艾神卦,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艾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水面偏能用火攻下联下联取取四蜀四蜀,定南蛮,定南蛮,东和北拒东和北拒,中军帐里,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艾神卦变金木土艾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水面偏能用火攻收收二川二川,排,排八阵八阵,六出六出七擒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下联收取东川、西川,即荆益二收取东川、西川,即荆益二川川,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八卦阵八卦阵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都是从祁山出兵都是从祁山出兵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使他心服口服,不再为敌使他心服口服,不再为敌刘备打刘表占领四川刘备打刘表占领四川联合东吴抗拒北面的曹操联合东吴抗拒北面的曹操一是指诸葛亮的八卦之术一是指诸葛亮的八卦之术;其其二是指诸葛亮借东风二是指诸葛亮借东风孙刘联合抗拒曹操火烧赤壁孙刘联合抗拒曹操火烧赤壁品读品读蜀相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写武侯祠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以“蜀相”为题,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敬仰这首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为什么题目不是“诸葛祠”而是“蜀相”?丞相丞相祠堂何处祠堂何处寻寻?锦官城外?锦官城外柏森森柏森森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之情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丞相丞相祠堂何处祠堂何处寻寻?锦官城外?锦官城外柏森森柏森森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诗人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柏森森”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柏森森四季常青,叶子不落人的精神万古常青映阶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好音映阶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映照着台阶;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本联中有两个字用的极为精妙,试找出?本联中有两个字用的极为精妙,试找出?例题: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联中此联中“自自“和和”空空”两字一用,境界全出试作简要分析两字一用,境界全出试作简要分析1.释字义 2.绘景象 3.点手法 4.析情感明确:明确:1:“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空有,徒有”的意思。
解释字)2:青草翠绿映照台阶,却无人光顾;隔叶的黄鹂叫声婉转动听,却无人倾听解释这句话)3: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眼前空有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却以乐景写哀情答手法)4:渲染了冷清寂寥的氛围,落寞之情油然而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落的叹愧答思想感情)映阶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好音自自”是是“兀自兀自”、“徒自徒自”的意思,的意思,“空空”是是“空有空有”的意思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全诗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全诗通过缅怀诸葛亮,表达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通过缅怀诸葛亮,表达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手法:景语含情,情景交融感物思人的情怀。
手法:景语含情,情景交融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三顾频烦三顾频烦天下计天下计,两朝开济,两朝开济老臣心老臣心刻画了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这一联写了哪些历史事件?这里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频烦多次艳羡)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三顾频烦三顾频烦天下计天下计,两朝开济,两朝开济老臣心老臣心这一联写了哪些历史事件?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三顾频烦三顾频烦天下计天下计,两朝开济,两朝开济老臣心老臣心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刻画了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正是诗人之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出师未捷身先出师未捷身先死死,长使英雄,长使英雄泪泪满襟满襟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
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诸葛亮诸葛亮杜甫杜甫时代背景时代背景理想抱负理想抱负处境处境结局结局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759年,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此时“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定居浣花溪畔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泪满襟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两句诗是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感叹诗人的感叹诸葛亮壮志未酬,抱恨而终,鞠诸葛亮壮志未酬,抱恨而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浩然正气激动人心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浩然正气激动人心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民不聊生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借痛悼诸葛亮的遭际抒发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感叹。
借痛悼诸葛亮的遭际抒发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感叹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试试比比较较杜杜甫甫和和孔孔明明的的异异同同比较比较诸葛亮诸葛亮杜甫杜甫志向志向抱负抱负境遇境遇命运命运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刘备三顾茅庐辅佐两朝,六出祁山遇到明主,知遇之恩早年仕途坎坷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怀才不遇 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身先老明君之遇之幸明君之遇之幸 艳羡艳羡彪炳史册之功彪炳史册之功 仰慕仰慕鞠躬尽瘁之忠鞠躬尽瘁之忠 敬佩敬佩功业未成之憾功业未成之憾 痛惜痛惜借诸葛亮之酒杯,浇自己仕途不顺、借诸葛亮之酒杯,浇自己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块垒怀才不遇的块垒为什么写诸葛亮?为什么写诸葛亮?试试比比较较杜杜甫甫和和孔孔明明的的异异同同孔孔明明壮志未酬,抱恨而终壮志未酬,抱恨而终情感: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情感: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杜杜甫甫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寻寻:专程来访柏柏:高大正直森森森森:静谧肃穆追慕景仰自自:碧草自绿,无人欣赏凄凉感伤空空:黄鹂好音,无人倾听寓寓情情于于景景 以以乐乐衬衬哀哀天下计天下计:济世雄才老臣心老臣心:忠诚报国崇敬仰慕泪泪: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失败的英雄 蜀相(七律、怀古诗(七律、怀古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长使英雄泪满襟首联首联:寻访祠堂寻访祠堂 叙事叙事(仰慕)(仰慕)颔联颔联:祠堂春色祠堂春色 写景写景(叹惋)(叹惋)颈联颈联:丞相功业丞相功业 议论议论(歌颂)(歌颂)尾联:尾联:壮志未酬壮志未酬 抒情抒情(惋惜)(惋惜)丞相祠堂何处寻?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长使英雄泪满襟蜀蜀 相相自问自答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点明地点描述景象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凄凉冷落称赞业绩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表达仰慕壮志未酬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痛苦伤感起起承转合 借 景 抒 情 借 古 喻 己1 1.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以诸葛祠着笔,追思、仰慕,以诸葛祠着笔,追思、仰慕,歌颂诸葛亮的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慨叹他的壮志未酬,抒发自己功丰功伟绩,慨叹他的壮志未酬,抒发自己功业未就又心怀天下的深沉感慨。
业未就又心怀天下的深沉感慨2 2.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表达方式首联叙事,颔联写景,颈联议论,尾联抒情首联叙事,颔联写景,颈联议论,尾联抒情笔笔墨淋漓,感情深挚,通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墨淋漓,感情深挚,通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抑扬顿挫抑扬顿挫”的风格本诗采用了的风格本诗采用了情景交融、反情景交融、反衬、设问衬、设问等表现手法等表现手法3 3.结构特点结构特点赏析律诗的起承转合赏析律诗的起承转合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既表现了对偶像诸葛亮的敬仰、赞美,也表现了对其功业未就的痛惜之心,并在对比中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与报国无门的惆怅蜀相蜀相主旨主旨这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内容情感内容情感内容情感内容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哀叹国运衰微,寄托伤感;哀叹国运衰微,寄托伤感;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