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登高》课件19张++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19页导入2020年4月6日,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主角不是莎士比亚,也不是但丁,而是关于遥远东方的一位诗人杜甫这部纪录片的标题是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究竟伟大在何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名作登高去寻找答案1.1.曾有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的豪情壮志2.2.曾有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的10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3.3.曾有举家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的大悲痛4.4.曾有因曾有因“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流亡四年的经历流亡四年的经历5.5.曾有曾有被叛军扣留被叛军扣留9 9个月受尽侮辱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直谏而被贬的经历6.6.曾有曾有漂泊他乡漂泊他乡1111年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的经历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的经历7.587.58岁时,岁时,客死舟中客死舟中,一生坎坷一生坎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活动一:识一代诗圣活动一:识一代诗圣杜甫杜甫姓名:杜甫,字子美,自号_,世称“_”。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_”生卒:712770籍贯: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地位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主要经历1.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2.困居长安时期(35岁44岁):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直到天宝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主要经历3.陷贼与为官时期(45岁48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4.西南漂泊时期(49岁58岁):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享年58岁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悲请仔细品读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找出其中的请仔细品读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找出其中的意象意象,重点关注意,重点关注意象的象的描述性信息描述性信息,说说,说说诗人是如何借助这些意象抒发悲伤之情诗人是如何借助这些意象抒发悲伤之情?活动二:品悲秋之活动二:品悲秋之“悲悲“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风、天、猿、渚、沙、鸟风、天、猿、渚、沙、鸟 急、高、哀、清、白、飞急、高、哀、清、白、飞急风,使人感到冷。
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急风,使人感到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天高,在茫茫天地之间,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天高,在茫茫天地之间,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登登幽州台歌幽州台歌哀猿声声,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哀猿声声,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倍感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倍感凄凉诗人笔下的景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诗人笔下的景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奠定了?奠定了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秋江景物秋江景物 凄清、萧条凄清、萧条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及哀猿的啼声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及哀猿的啼声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悲苦,奠定了诗歌沉郁悲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悲苦,奠定了诗歌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凉的情感基调落木落木长江长江无边无边不尽不尽萧萧萧萧滚滚滚滚生命之短暂生命之短暂时间之永恒时间之永恒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下下来来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晚秋颔联写了怎样的景?使人想到什么?颔联写了怎样的景?使人想到什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从大处落笔,这两句诗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深远意境开阔深远,情景交融情景交融,落叶的落叶的“萧萧萧萧”之态,长江的之态,长江的“滚滚滚滚”之势形象地再现了之势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会让人感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会让人感到到韶光易逝,人生短促韶光易逝,人生短促;而长江不尽,更古如斯,会觉得;而长江不尽,更古如斯,会觉得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联想到历代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联想到历代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不禁要“怅望千秋一洒泪怅望千秋一洒泪”以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不过,不过,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胸襟的知识分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子来说,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豁达、坦荡、胸襟开阔现在常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代替腐朽事物现在常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代替腐朽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小结前两联的典型秋景,营造了苍茫壮阔的意境,已明显传达出诗人的悲秋情怀:从广阔的空间,感受到了个人的渺小;从无尽的时间里,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一般的诗人悲叹“小我”不同,杜甫的悲叹,是放眼整个天地的,是一种充斥天地的大悲哀宋代罗大经在其鹤林玉露中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八层意思,离不开一个“悲”字,请尝试代入诗境,说说诗人抒发了哪些悲慨?小结罗大经鹤林玉露:“此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_悲秋,时之惨也作客,_百年,暮齿也高迥处也独登台,_地之远也羁旅也常作客多病台无亲朋也“苦恨苦恨”:极恨,非常悔恨极恨,非常悔恨诗人此时又恨些什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借酒消愁?新停浊酒杯!新停浊酒杯!尾联中尾联中“艰难艰难”、“潦倒潦倒”二词形容的二词形容的既是国家,也是个人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客观上,“国破国破”与与“家亡家亡”是因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善其身”自勉,而杜甫自勉,而杜甫无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为“诗圣诗圣”。
全诗总结诗所抒写的虽是“悲秋”之意绪,但正如秋兴八首的“秋兴”包蕴极为丰富深厚一样,这里所抒的“悲秋”意蕴亦绝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秋景的感受,而是包含了身世之悲、家国之忧的丰富内涵因此,所谓“艰难苦恨”也不仅仅是属于诗人一身之境遇,这正是整首诗虽抒悲秋之意,而境界却极高远阔大、雄浑悲壮的内在原因选自唐诗选注评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