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生物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研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22页第7章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知 识识 结结 构构(对应学生用书对应学生用书P102)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知知 识识 研研 读读(对应学生用书对应学生用书P102)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知识一 知识一 三种进化论主要内容比较名称拉 马 克进 化 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1.用进废退2.获得性遗传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3.遗传变异4.适者生存1.①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②_______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③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5.④________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共同进化•1.意义•(1)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①____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2)科学地解释了②_________的原因和生物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3)促进了生物学④____________的发展•(4)它给予⑤_______和⑥__________以致命的打击,为⑦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局限性•(1)对⑧____和⑨____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神学生物进化生命现象的统一性、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各个分支学科神创论物种不变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遗传变异•(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⑩____水平•(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⑪____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⑫__________等现象个体渐变物种大爆发•知识三知识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生活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②________所含有的③________•(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4)可遗传变异:包括⑤________和突变,突变又包括⑥___________________•(5)由于⑦________作用,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⑧________,说明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全部个体全部基因某个基因占全部基因数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定向改变•2.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
•(2)隔离•①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⑩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②类型•a.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⑪__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⑫__________的现象•b.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⑬____________而分成不同的⑭___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⑮_________的现象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相互交配可育的后代地理上的障碍种群基因交流•(3)⑯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⑰__________的标志•[思考感悟]物种的形成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吗?•提示:不一定如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可不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①概念:不同⑱____之间、⑲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⑳________和生物与无机环境隔离新物种形成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选择•之间的21 ________•(2)生物多样性•①内容: 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________多样性•②形成原因:生物的 _____•③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
相互影响基因生态系统进化化石(即时巩固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即时巩固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考点一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内容一、变异与环境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起选择作用,并不影响变异的方向通过环境选择将生物个体产生的适应环境的变异保留下来二、物种形成1.方式:渐变式和爆发式,爆发式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新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考点整合考点整合2.三个环节(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隔离导致物种形成三者关系如图:•【案例1】 (2009·江苏)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物种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项错误;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项正确;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了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项错误;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D项错误。
• 【【答案答案】】 B•【即时巩固1】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解析解析】】 本题是考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对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理解要求把握在物种形成过程中两种隔离的不同作用地理隔离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因时间长短、环境异同,可能形成生殖隔•离,但不是必然导致生殖隔离有的虽然产生了地理隔离,但双方环境基本相似也不可能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答案】】 B•考点二考点二 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案例2】 (2009·上海)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解析解析】】 原有的基因型为VV、Vv、vv的果蝇数分别为20 000×15%=3 000只、20 000×55%=11 000只、20 000×30%=6 000只,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后,基因型为VV、Vv、vv的果蝇分别占(2 000+3 000)/22 000=5/22、11 000/22 000=1/2、6 000/22 000=3/11。
V基因频率为5/22+1/2×1/2=21/44=48%,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不变,仍为48%•【【答案答案】】 B•【即时巩固2】 (2007·江苏)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25% B.32% C.50% D.64%•【【解析解析】】 该人为组成的群体中,B 的基因频率为[(80×2)/(100×2)]×100%=80%,b的基因频率为20%可见,该种群产生B配子和b配子的情况下,子代Bb的比例为16%+16%=32%见下表:)•【【答案答案】】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