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二商秧变法.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30996567
  • 上传时间:2024-02-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商鞅变法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一、大变革时代1.经济上 (1) 的使用和 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2)井田制下奴隶 的生产方式逐渐瓦解, 逐渐被认可2.政治上 (1)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瓦解了原有的 统治秩序 (2)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 和进行社会变革 (3)各国先后出现一系列的 3.思想上 (1)儒、墨、法等派别纷纷兴起,“ ”局面形成 (2)形成中国历史上的 思想解放高潮,有力地推动了 和文化发展 [特别提醒]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了解任何一场改革发生的时代背景,都要注意从这些角度进行总结和思考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1.客观上 (1)秦献公变法 ①废除 的恶习 ②迁都 ,并允许在国都内进行商业活动 (2)秦孝公求贤:向全国下“ ”,吸引了各方有识之士2.主观上 (1)商鞅的 ,得到秦孝公赏识 (2)秦孝公先实行 等变法政策,收到良好的效果。

      (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树立威信 [特别提醒] 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往往会减少改革的阻力,利于改革的推广和发展三、强国之术1.主要目的: 2.变法中心:发展 和厉行“ ”3.主要内容时间内容作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习俗第一次公元前356年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泰国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第二次公元前350年推广 ,废除分封制,后来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1) ,开阡陌(2)统一度量衡“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特别提醒] 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两次逐步推行,准备充分,措施得力,可见改革要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核心突破 典题例证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改革潮流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末期,随着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封建生产关系出现,且逐渐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2.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掌握政治权力 3.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要求各国国君改革内政,增强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4.法家思想提供了变法改革的理论武器 [温馨提示] 春秋战国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局面,新兴地主阶级要求通过改革废除旧制度,建立专制政权,发展地主经济;各国国君也想在争霸或兼并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因此,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并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 二、正确理解商鞅变法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突出表现在变法内容上: 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提高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增强了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 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 3.“度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秦国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温馨提示]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即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而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 三、商鞅变法的特点 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习俗等,对奴隶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2.进步性:以废除奴隶制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建立地主阶级专政为目的,是一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地主阶级改革 3.彻底性:以法律形式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采取严厉手段加强思想控制,严惩反对势力,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固有传统 4.有效性:创建了一系列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政治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持久性:商鞅不仅两次大规模推行变法,而且其主要措施一直被秦国继承和发展,是战国时期任何改革变法所不能比拟的 [温馨提示] 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富国强兵为核心,涉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层面,法令具体而且切实有效,其措施符合时代需要,苻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基础巩固 知能提升一、选择题1.(2012年长沙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 ( ) ①井田制确立 ②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③新兴地主掌握政权 ④百家争鸣 ⑤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2.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 ②当时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 ③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 ④战国时期变法形成历史潮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生产力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5.《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期(‘期’通‘欺,)商鞅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 A.取得国君的赏识 B.打击保守派和旧贵族 C.取信于民,树立新法威信 D.宣传变法思想,驳斤守旧派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7.(2012年长春高二检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 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授予爵位 D.奖励耕战8.公元前340年,秦国都城咸阳某客舍的老板收留了一位没有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结果两人都被以“奸人”罪论处实施这种惩罚的主要依据是 ( )A.什伍制度C.分异令B.连坐制度D.塞私门之请9.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有 ( ) ①军功授爵制 ②重农抑商 ③废除井田制 ④废分封行县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10.商鞅变法中有“更制其教为男女之别”、“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等措施,这些措施的政策导向和历史影响有 ( ) ①鼓励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②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③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④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娃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 ——《史记·秦本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商鞅给秦孝公提出了哪些改革的建议? (2)甘龙、杜挚等人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 (3)根据材料说明商鞅改革的性质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公元前6~前3世纪,西方的古希腊和东方的中国,都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同时也诞生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人物,梭伦和商鞅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顺应历史潮流,发动了影响后世的改革和变法——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请回答:(1)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前,雅典和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有什么新的变化?(2)阶级结构的变化对改革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的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二 秦国的崛起知识梳理 主干优化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世卿世禄制 (1)基础:与宗法制和 联系在一起 (2)特点:各级贵族按照 世袭高官厚禄和享有 (3)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军功爵制 (1)背景:战国时已开始实行 ,并和官制紧密联系 (2)内容:制定二十级爵,按功授爵 无军功不得授爵,有功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3)作用 ①出现军功地主: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批军功地主 ②增强战斗力: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 ,创造了灵活用人机制,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特别提醒] 商鞅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具体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每一方面的措施都有“破旧立新” 的特征,应具体分析每一项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二、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1.“夷狄遇之” (1)起源:秦国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 (2)建国:公元前771年, 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至此秦才成为诸侯国 (3)地位: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文化上落后于诸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2.“虎狼之国” (1)原因: 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 (2)表现:公元前341~前340年打败魏国,迫使其割地求和 (3)影响:六国采取“ ”运动秦完成统一的大势已经不可抵挡。

      [特别提醒] 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了国力,特别是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使秦成为“虎狼之国”,为最后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商鞅之死 (1)原因 ①变法侵犯了 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②商鞅采用铁腕手段,加强 ,打击旧贵族,加剧了二者的矛盾 ③公元前338年, 去世,商鞅失去支持 (2)过程: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商鞅被迫起兵反抗,被秦惠王大兵击败2.秦法未败 (1)表现 ①秦国基本上建立起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②变法使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③变法时期形成的 的风气得以延续 (2)影响:秦国实力增强,兼并战争开始演变为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 [特别提醒]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因此,改革者需要有更多的决心与勇气,在改革中要有义无反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审慎的处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