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的诗酒人生.doc
8页李白的诗酒人生一、李白其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郭沫若生前曾做过统计,李白流传下来的1500首诗作中,有170首写到饮酒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
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李白喜欢喝酒,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平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
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高力士平时作威作福搞惯了,没想到李白会来个突然袭击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高力士当惯奴才的膝盖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给李白把靴子脱了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就连千百年后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觉得痛快呢二、李白与酒:1、原因 a.在中华悠久的文化中,饮酒就想起诗,赋诗需要酒,酒与诗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相得益彰b.在唐代许多诗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乐不是封侯拜相,不是坐拥金山银海,不是得道成仙,而是有诗与酒的享受白居易在《对酒行吟赠同志》中说,“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当时的社会风气,不会做官,不会发财,没人取笑,而不会饮酒,不会做诗,则视为无能为官之人死了以后,骨埋山丘,尘随风去,再没人理会,而诗酒之徒,却为后人津津乐道提起唐诗,不能不提我国诗仙第一人———李白,而说起李白呢,我们又不能不提到李白诗中的酒。
在他的生命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酒是李白心灵的慰藉,酒是李白诗作的源泉与动力缺乏美酒的滋润,李白的诗便显得有些单薄与苍白无力后人这样说道:“李白酒杯一端,文思如泉涌,一口下肚,运笔如有神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李白的诗断不可离开酒,诗中的酒也离不开李白本人,即诗外的酒和诗中的酒已浑然融为一体,酒既成就了李白,也辉煌了唐诗李白毕生嗜酒如命、以酒为伴,得意时喝酒,落魄时也得喝,他生于酒,也死于酒据记载李白的酒量极大,他这样地说自己:“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由于嗜酒,李白也觉得愧对夫人:“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照此说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酒鬼,但是李白绝不是酒囊饭袋,他在酩酊之中,才思如泉涌,百杯下肚,灵感似井喷,也就是在每次畅饮美酒之后,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在他之前,文学家中饮酒者甚多,但较少有人象他这样完整地、典型地和长时间地在作品中展现出酒文化与传统诗歌的血肉般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不言酒就不足以知李白和李白诗c.中央亚细的碎叶城,那里盛产美酒,人们大豪大饮,李白的放荡不羁,粗犷豪爽,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吧!李白出生于北方以北的碎叶城(今俄罗斯境内),有游牧民族的血统,善饮是无疑的。
齐人饮酒的历史极为悠久,齐境兖(yǎn)州作为李谪仙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块有悠久酒文化历史的土地上,自然仰先贤之遗范、受风俗之熏染,他之成为酒仙当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d.矛盾与浪漫,使李白爱酒成为必然在矛盾中坚持浪漫,以浪漫去对抗矛盾,诗人可以在酒的世界里忘记伤痛,得到片刻放松2、李白的酒量:在唐朝的诗人中,李白的酒量跟他的诗一样,是算第一的但李白究竟能喝多少酒,是个谜 在这方面,李白经常夸耀自己:“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以及“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此乃酒后狂言,不可全信只是他饮到高兴处,一杯接一杯停不下来,倒是真的他的名言就是“将进酒,杯莫停”并且很讲究喝酒的气氛:“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数到最后,恐怕连自己也数不清了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是酒仙,以斗来计算李白的酒量:“斗酒诗百篇”;说他是一身傲骨:“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些溢美之辞都出自大唐诗坛重量级人物杜甫之口,似乎不可不信,但同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读《饮中八仙歌》,感叹于唐朝人饮酒皆以斗数来衡量虽然说“海水不可斗量”,可这斗里毕竟盛的是酒呀莫非现代人的酒量早已退化了?碰杯时尽用的是几钱装的小酒盅。
李白的时代饮用的皆是这种浑朴、未经再加工的米酒,而非后世才诞生的高粱、大麦等谷物经蒸馏酿制的老白干(俗称烧酒)3、李白饮酒的历史:李白从什么时候开始饮酒的 李白有一首诗《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诗中明确表示自己酒中仙人的名气很大,并且已有三十年的酒龄根据李白行踪考证,此诗大约写于至德元年(756)由此推算,李白的酒龄当从他二十四、五左右开始现存李白诗文一千余篇,其中以酒、酌、饮、杯、樽、觞为题入诗的有200余首,约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但他早期的作品,即25岁以前,尚没有一首与酒有关李白开元十二年(724)出蜀远游,第二年出峡,过荆州,到江陵,在途中写有《江行寄远》一诗,中有“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这是李白平生第一次在诗中提酒此后,在金陵、扬州一带漫游时,写过几首与酒有关的诗如《对酒》:“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里奈君何《赠段七娘》中云:“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金陵酒肆留别》:“白门柳花酒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论短长。
青年诗人在吴越一带狎姬醉酒的浪漫生活,为他的酒胆、酒识、酒量打下了基础李白真正的诗酒生活是从安陆(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开始)的他来安陆不久,因遇故人,兴奋之下,开怀畅饮,以致第二天早晨头昏目眩,误把远处走过来的安州长史李京之当成好友魏洽,打马前趋,竟闯了李长史的道由于李白此时“若浮云而无依”,尚未“妻以许氏”,没有婚后那样的相门社会地位作后盾,于是写了《上安州李长史书》给李长史,以谢“闯道”之罪文中写道:“昨遇故人,饮以狂药一酌一笑,陶然乐酣困河朔之清觞,饮中山之醇酎属早日初眩,晨霾未收,乏离朱之明,昧王戎之视青白其眼,瞢而前行文中的“狂药”指酒,饮酒过量,使人狂放,故谓狂药酣,指饮酒尽兴清觞,透明的酒杯,这里代指美酒醇酎(zhòu ),经过重酿的醇酒就是在这种醉意朦胧的情形下,李白还将吟咏安陆的三首诗作呈给李长史这三首诗是《春游救苦寺》、《石岩寺》、《上杨都尉》此外,李白还在《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中说:“虽长不过七尺,而心雄万夫至于酒情中酣,天机俊发,则谈笑满席,风动云天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酒不成,罚依金谷酒斗数这里写的是春夜与诸从弟一起饮宴赋诗的情景。
倘若谁写不出诗来,要依照当年晋代石崇金谷园当筵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李白在安陆十年,是李白和酒密切相关的十年他晚年在《秋于敬亭送从侄耑(专)游庐山序》中写到:“余少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李白六十多年的生活,没有离开过酒他在《赠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李白痛饮狂歌,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但他的健康却为此受到损害,62岁便魂归碧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就是李白,一个光照千古的诗仙酒仙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应该比较可信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不能偏信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可信可不信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纵观李白的三种死法,笔者比较相信《旧唐书》之说理由有三:其一是因为它是后人修的正史,如果说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且“出师未捷身先死”,它不可能不记载的其二是因为李白一生嗜酒如命,放言“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年老力衰,因饮酒过度而亡,让人可以理解并接受其三之所以死于安徽的宣城,而不是当涂,是因为李白一生对宣城情有独钟,他的诗中多次提及而他对宣城的偏爱,只是因为他仰慕有加的谢眺曾在此为官三、酒——李白人生中的定位 1、 酒是李白创作的源泉 李白诗中的酒,给人一种豪迈奔放的感觉,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正是李白乘着酒兴疾笔而书的,用他的诗句来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诗外的酒与诗中的酒已被他融汇在一起了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形象的刻画了李白与酒的不解之缘酒,辉煌了唐诗,酒,也成就了李白可以这样说,没有酒的滋润营养,李白就不可能创造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李白之所以能成为‘诗仙’、‘酒仙’,并不是偶然,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和苦难的道路。
这种精神不是单指现实中具体的人生际遇,还有个体对苦难的敏感和体验的深刻程度也正是这样,李白在酒的生理刺激,即酒的作用下所能恢复起焕发出生命感 醉的词汇,醉的狂言,醉的想象,绘画出一种醉的美是酒激发了他的灵感,启发了他的智慧,解放了他的思想,释放了他天才的创造力从某中意义上说,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诗歌正可谓:诗借酒。












